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有人把北纬43-50度的地带视为地球的脉博。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请教了专家。专家告诉我:这个地带正是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区域,过渡的特性决定了这里同时具有暖温带和中温带的气候特点及其生物物种。生态学家把这一地带称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或敏感地区。如果大的气候发生变化,这一区域就会有较为敏感的反映。被誉为“塞外绿色明珠”的罕山(赛罕乌拉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592.
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调查了埃塞俄比亚森可勒斯韦恩麋羚保护区旱季和湿季斯韦恩麋羚(Alcelaphus buselaphus swaynei)的种群现状与结构.根据植被类型、道路和沟谷,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区域,并且调查了保护区外的一块休耕农地.利用全部计数法计数了每个区域内的斯韦恩麋羚,在28 km2的区域内共统计到283只(湿季)和351只(旱季)麋羚,湿季和旱季的麋羚数量变化显著,其季节间差异是由旱季的出生高峰造成的.斯韦恩麋羚种群中雌性个体占42.7%、雄性占36.0%、幼羚占21.3%.某些区域的麋羚数量要高于其它区域,且无论湿季或旱季斯韦恩麋羚多集中在狼尾草高草地中.斯韦恩麋羚的种群结构随季节而变化,其大集群经常出现在湿季而旱季集群较小.斯韦恩麋羚的种群动态因保护程度的不同在不同时期呈不规则性变化  相似文献   
593.
594.
595.
护鸟与捕鸟的战争尚未结束,老铁山自身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砖瓦厂、采石场、矿场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加而扩大,标志着经济增长的开发区、建筑群使旅顺口的面貌一新、时过境迁……有人担心老铁山的生境将在一场没有战争、繁荣昌盛的变迁中遭受创伤,而那时老铁山的鸟和蛇岛上的蛇的命运将会怎样?那惊心动魄的捕食一幕是否还能继续?  相似文献   
596.
中德生态研究合作计划(简称CERP)是由中国科学院、联邦德国研究和技术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三方合作进行的生态学合作研究项目。该计划分两期先后累积提供了约38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规模和资金最大的研究项目之一。这是一项由UNESCO组织协调,研究内容紧密结合我国环境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涉及森林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等,共包括八个研究项目的大型科学计划。该  相似文献   
597.
国际上有名的城市里大多保存有原生性的植被,例如,森林、草原、湿地,并建立保护区。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求现代化与自然共存。近年来,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识到过去城市建立保护区的作用重视不够,导致自然遭到破坏。因而,当前特别强调城市要建保护区,并专门成立了“城市建设保护区专家组”来推动这项工作。可以看出,倡导现代化和自然共存,经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存的理念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98.
远程耦合系统(远距离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之间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研究最新的理论与实践工具,可在多层次时空尺度上研究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全球化不断增强,偏远保护区与外界(如城市)的联系愈加紧密,形成多种远程耦合系统。目前,针对人与自然耦合关系的研究集中在保护区内,而关于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的模式与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先前开展的保护区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和远程耦合系统研究进行分析,从远程耦合系统理论框架、我国保护区主要远程耦合系统类型及自然干扰下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的动态变化3个方面介绍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研究进展。本文旨在系统梳理保护区远程耦合系统的内涵、类型与动态特征,以促进其理论发展,并针对基于远程耦合系统框架上的保护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99.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2012年11月初,入冬以来还没下过大雪。几天前飘落的雪花在山的阳坡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天气干冷得直冻骨头。清晨,保护区工作人员李丙全带着我们走在保护区的一条林间小路上,呼出的气体在空气中立刻冷凝成白色的雾状。大概是太寒冷的原因,动物们还躲在巢穴里没有出来觅食,周围安静得除了脚步声什么也听不到。  相似文献   
600.
水上黄杨     
在茂兰保护区西部的黄杨沟里,集中连片地生长着上百年的黄杨。它们有的穿越于石罅之中,有的盘曲在岩石之上,密密匝匝地簇拥相接,象一条蓝色的彩带镶嵌山水之间。为喀斯特地区这颗璀璨明珠又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片黄杨林长1000米,平均宽20m。这些黄杨全都生长在沟底的石头之上。雨季来临的时候,清清的流水漫住了黄杨沟,三尺高的黄杨林变成了水上丛林。溪水在树根上徘徊,在青苔碧草中涌动,在灰枝翠叶间徜徉。水波掠过,黄杨林随之飘起来,象风临绿色帘纱,如翡翠跌入琼浆。 据说在几十年前,这里的黄杨更多更大,只因人畜蹂躏,雪残霜冻,这片黄杨才变矮变少,而且有几年没有开花发芽。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些黄杨才变得枝叶棚大,根桩虬壮,奇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