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江口是中国日本鳗鳗苗的主要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日本鳗自长江河口至上游金沙江近3000km干流及许多支流中都有分布,但其迁移行为却不为人了解。该文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长江靖江段(31o30′N,120o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生物学特征,测定了其中27尾标本的矢耳石Sr/Ca值。结果显示,153尾样本中有雌性85尾、雄性68尾,雌雄性比1:0.8。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平均体长(669±80)mm,体重(555±229)g,丰满度1.77±0.22,性腺指数(GSI)1.32±0.31。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平均体长(518±51)mm,体重(234±76)g,丰满度1.62±0.18,GSI0.21±0.11。雌性的这些生物学参数均显著大于雄性(P<0.05)。依据矢耳石线鳗标志轮平均Sr/Ca值(7.99±1.05)×10-3进行判断,有17尾(即62.96%个体)为"淡水型",10尾(即37.04%个体)为"河口型"。16尾雌性中有13尾(即81.25%)为"淡水型",3尾为"河口型"。11尾雄性中仅36.36%为"淡水型",63.64%为"河口型"。对每个生长层组的Sr/Ca值分析表明,雌雄间2龄时无显著差异,但3龄、4龄和洄游龄组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预示着2龄时两者的栖息水域比较一致,但后来出现了明显栖息地分化。  相似文献   
52.
于2002—2017年在长江靖江段沿岸对日本鳗鲡资源量进行长期调查, 对其丰度的时间格局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在近16年519次调查中, 采集到日本鳗鲡137尾, 平均年龄(1.8±1.0)龄, 平均全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1.1±9.8) cm和(57.64±91.94) g, 89.1%的个体未性成熟, 94.9%的个体处于黄鳗期。全长与体质量关系式为: W=0.0002415×L3.483 (r2=0.9537, n=137)。日本鳗鲡在靖江段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与重量百分比分别仅为0.08%和0.69%, 且丰度和出现率在年间均呈波动式递减趋势。同时发现靖江段日本鳗鲡丰度年际波动与长江口鳗苗群体补充无关, 其出现率受水温及水质因子氨氮和浑浊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以花鳗鲡脑组织为材料,提取总RNA,应用CloneminerTM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cDNA文库.经检测,文库的滴度为4.3×106 cfu/mL,总容量为5.16×107cfu/mL,阳性克隆率为99.6%,插入片段0.43-3.2kb之间,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532bp.以文库为模板,克隆获得花鳗鲡两种类型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GnRH和cGnRH-Ⅱ)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花鳗鲡mGnRH cDNA开放阅读框(ORF)包含276个碱基,编码91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体信号肽(1-22位氨基酸)、mGnRH十肽(23-32位氨基酸)、一个三肽裂解位点(33-35位氨基酸)和56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肽(36-91位氨基酸);花鳗鲡cGnRH-Ⅱ cDNA开放阅读框包含264个碱基,编码87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前体信号肽(1-24位氨基酸)、cGnRH-Ⅱ十肽(25-34位氨基酸)、一个三肽裂解位点(34-36位氨基酸)和50个氨基酸的GnRH相关肽(37-87位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花鳗鲡mGnRH、cGnRH-Ⅱ cDNA与日本鳗鲡之间的相似性率高达98%;与鲑形目、鲈形目、鲽形目鱼类的相似率为73%-78%;而与鲤形目鱼类的相似性相对较低(63%-67%).采用RT-PCR方法分析了两种GnRH基因在花鳗鲡雌雄个体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两基因在雌雄个体的组织表达模式无明显差异;但mGnRH基因在雌雄个体内表达部位多于cGnRH-Ⅱ的.  相似文献   
54.
中国蛇鳗科鱼类一新种(鱼纲:鳗鲡目:蛇鳗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采自福建沿海的蛇鳗科鱼类一新种,命名为张氏螺鳗Ophichthus tchangi sp.nov.。张氏蛇鳗由于其背鳍和臀鳍在接近尾端之前各有一段长约为头长之半的鳍棘,是蛇鳗属鱼类中所特有的特征,可明显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类。  相似文献   
55.
中国须鳗属鱼类一新种(鱼纲,鳗鲡目,蛇鳗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写中国动物志(鳗鲡目)过程中,检测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上海水产大学历年采集的蛇鳗科鱼类标本,发现其中有1新种,定名为元鼎须鳗Cirrhimu-raena yuanding sp.nov.,以纪念中国第一代鱼类学家朱元鼎教授对中国鱼类学研究的贡献。该新种由于其上颌下表面中央所具有的凹槽和头背部后1/3处的背鳍起点等特征,是已知的其他9种须鳗属鱼类中所特有的特征,可明显区别于本属的已知种类。  相似文献   
56.
鳗鲡肝脏、脾脏显微与超微结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郭琼林  卢全章 《动物学报》1994,40(2):125-130
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鳗鲡肝脏的肝小叶不规则。肝细胞胞质内富含多种细胞器及包含物。胆小管由2—4个肝细胞围成,相邻肝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封闭胆小管。肝血窦为有孔型、孔处无隔膜,内有巨噬细胞。窦周隙明显,未见贮脂细胞。肝细胞向胆小管腔与窦周隙面伸出许多指状微绒毛。脾脏内白髓中淋巴细胞聚集成群,未见明显脾小结、淋巴鞘。红髓由脾索与脾窦组成,动脉分支末端(壁厚的毛细血管)可开放于红髓,无明显巨噬细胞中心。脾窦及脾小动脉内皮细胞通常为长杆状、沿血管纵向平行排列。脾窦为有孔型,孔处可见薄的隔膜。脾小动脉内皮外为2—5层平滑肌(多数为纵行)。  相似文献   
57.
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告了我国发生的一种鳗鲡病毒病──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肝、肾、脾脏组织出血、细胞变性,骨质内有大县白细胞浸润,肝、肾、脾脏细胞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明显,肾、脾脏造血组织和外周血细胞出现核染色质边集、奇异形核,大量髓鞘样结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等,并可见类似凋亡细胞及调亡小体结构和邻近细胞内吞噬体增多现象。根据骨组织中白细胞浸润及器官和血液中部分细胞结构已出现异型性特征,作者认为,鳗鲡出血性开口病可能有癌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
池养条件下不同规格鳗鲡的粗蛋白与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鳗缅(An尸uillaIoponlyaTemAnnsketSchlegel)又称河鳗、白鳝等,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养鳗业蓬勃发展,产品位于水产品出口创汇的前列。但是国内对于鳗闻的营养基础研究仍然滞后,阻碍了养鳗业的持续发展。蛋白质是鱼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饲料中所含  相似文献   
59.
鳗鲡爱德华氏病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新发现的鳗鲡爱德华氏病的症状和病原菌的特征。病鱼的症状表现为两大类型,以肾脏病变为主的肾脏型和以肝脏病变为主的肝脏型。从病鱼的内脏分离到7株菌,用其中的E86~205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鳗鲡死亡,与自然发病的症状相似,从感染的鳗鲡上又重新分离到菌株E86-203。E86-203与E86-205以及其他菌株的特征也都一致。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直,两端圆形,单个,大小为0.6—0.8×0.8—2.4微米。周鞭毛,运动,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产生硫化氢。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和丙二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精氨酸脱氢酶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阳性。属爱德华氏菌属的细菌。但是鸟氨酸脱羧酶阴性,能迅速利用纤维糖,不同于已报道的三个种(Edwardsiella tarda Ewing and McWhorter 1965,E.hoshinae Grirnont 1980,E.ictaluri Hawke 1981)中任何一个种,因此认为E86-205等菌株为一新种,定名为福建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fuji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60.
鳗鲡烂尾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鳗鲡烂尾病是鳗鲡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流行于夏季。在日本报道了由枉状屈桡杆菌引起的鳗鲡烂尾病。本文记述了用TYE培养基从广东潮安养鳗场病鳗中分离到的另外一种引起烂尾病的病原菌,并研究了该病原菌的致病作用,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punctata)。该菌对青霉素、新生素、磺胺噻唑不敏感,而对呋唑唑酮、土霉素、氯霉素、合霉素和金霉素等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