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49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兢  李自清  徐琳琳  朱琳娜  高玉树  黄越 《生物磁学》2013,(35):6949-6951,695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椎动脉血流量对后循环缺血(P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治疗的PCI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并确诊为非后循环缺血症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观察组患者需行头颅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内径、血流量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77.5%(44例),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42%(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狭窄、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椎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此处所指的血流量是指小于200mL/min那部分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头颅CTA对比检查,彩色多普勒具有直接、准确、方便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可有效的诊断后循环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52.
初步研究了外源β-胡萝卜素和光照对青霉PT95菌株菌核分化和类胡萝卜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β-胡萝卜素后,PT95菌株渗出液出现的时间、菌核出现的时间延迟了,但菌核成熟的时间没变。培养基中的外源β胡萝卜素浓度越大,其渗出液、菌核出现的时间越迟。外源β胡萝卜素亦能降低PT95菌株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菌核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氧胁迫的光照培养条件有利于PT95菌株的菌核分化和色素在菌核中的积累;与低氧胁迫的黑暗培养条件相比,其菌核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率分别增加了18.7%和1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若想获得高的菌核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率,应该尽可能在高氧胁迫、无抗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培养PT95菌株。  相似文献   
53.
养殖牡蛎体内检出坎氏弧菌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 0 0 3年 9月从福建近海养殖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体内分离出 4株细菌 ,对它们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盐度、温度和pH生长条件以及 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4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具极生单鞭毛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阳性 ,生长需NaCl,无色素 ,不发光 ,在TCBS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绿色菌落 ,对弧菌抑制剂O 12 9敏感 ,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结合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该菌 (编号SXS1)与坎氏弧菌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 ,其同源性达 99 .0 % ,因此将该菌鉴定为坎氏弧菌。对该菌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李明  王树香  高宝嘉 《生态学报》2013,33(12):3602-36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北部地区10个油松天然次生林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对250个个体扩增出137条谱带,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60.72%,不同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不同地理居群间的期望杂合度指数在0.2824-0.3702之间,平均为0.3210;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923-0.2490,平均为0.216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37.53%.经Mantel检验,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069,p=0.360).聚类分析(UPGMA)表明,河南宝天曼(BTM)、承德大窝铺(DWP)、宁夏苏峪口(SYK)和甘肃冶力关(YLG)居群聚为一组,辽宁医巫闾山(YWL)、山西沁源灵空山(LKS)、陕西蔡家川林场(CJC)、山西和顺云龙公园(YLGY)和山西汶水三道川林场(SDC)居群为一组,山东蒙山(Ms)居群独立为一组.经分析发现,分布于我国地势二级、三级阶梯分界线区域的油松天然林( YWL、BTM、YLGY)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位于分布区东西临界点居群(MS、YLG)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经相关性分析,温度相关因子(年均温、1月均温、极端最低温)、海拔及年降雨量显著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油松天然居群分子变异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55.
高寒退化草地狼毒种群株丛间格局控制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福元  赵成章 《生态学报》2013,33(10):3114-3121
在黑河上游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应用Ripley's K函数检测种间格局控制关系的技术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1-40枝)、V级株丛(40以上)5个株丛,研究了各株丛之间的格局控制关系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Ⅲ和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有一定的格局控制作用,尤其是Ⅳ级狼毒株丛对其他狼毒株丛格局控制的程度和尺度最大;Ⅳ级狼毒株丛在20cm尺度内和Ⅰ、Ⅱ以及Ⅴ级狼毒株丛表现出正关联,Ⅲ级狼毒株丛在0-10cm尺度上和Ⅰ级狼毒株丛表现为正关联.狼毒种群中两个形体大小越相近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尤其是在种群内处于劣势地位或受其他株丛格局控制的株丛之间存在格局控制关系的可能性更小,Ⅳ级狼毒株丛表现出较强的格局控制作用,同时对其他狼毒个体有保护作用,在种群内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6.
对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4种松毛虫的8个表型性状(蛹重、蛹长、雌雄虫体重、雌雄虫翅展和雌雄虫体长)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项性状指标在4种松毛虫之间差异极显著;在所有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蛹重(CV=51.99%);对各种群变异系数比较分析发现,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落叶松毛虫,最小的是云南松毛虫.主成分分析表明,蛹长、雌虫体重和雌虫翅展3个主分量构成的信息量基本能代表这8个性状的变异.系统聚类的结果为马尾松毛虫与落叶松毛虫聚为第一分支,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聚为第二分支.松毛虫属昆虫表型性状的变异与生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密切.  相似文献   
57.
为分析西南地区特色猕猴桃(Actinidia Lindl.)的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了猕猴桃DNA 多态性分析的AFLP 体系,AFLP 标记体系为300 ng 基因组DNA 用EcoR Ⅰ/Mse Ⅰ (15 U/5 U)于37℃下酶切2 h,加接头后的混合物稀释5 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再稀释10 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表明,筛选的22 对引物进行扩增反应,共得到979 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49 条.采用优化的AFLP 体系,对西南地区的10 种猕猴桃50 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包括普通品种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及特色品种硬毛猕猴桃、毛被猕猴桃、革叶猕猴桃、四萼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京梨猕猴桃和紫果猕猴,结果表明种内和种间的聚类关系明显;斑果组(sect. Maculatae)和净果组(sect. Leiocarpae)的种间有聚类交叉,并呈现地理区域性分布.  相似文献   
58.
采用RAPD技术测定分析了河北省皱大球蚧和瘤坚大球蚧8个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5种引物在8个种群中共产生了65条RAPD标记,各地理种群之间没有产生各自的特征标记;不同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程度与其地理间距呈反比;种群内的遗传相似程度比种间高。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皱大球蚧的平均遗传多样性高于瘤坚大球蚧,分别为0.3456和0.3225说明物种不同,其变异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法筛选旋毛虫抗肿瘤相关基因,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获取可靠的实验样本。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检测组(Tester)和驱动组(Driver),Tester为经口服感染旋毛虫250条、400条和550条组,Driver为不接种组,在感染后11d,两组同时在皮下分别接种SP^2/0细胞2×10^6个,只,检测组和驱动组小鼠荷瘤后,于20d后处死,采集两组肿瘤组织和脾脏组织,用天平称量肿瘤块的重量,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块3个互相垂直直径进行体积比较;为了检测两组小鼠免疫情况,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以便评估所需样本的可靠性。结果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后,经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肿瘤块重量和体积大小的差异均极为显著(P〈0.01)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类,FACS共检测1×10^5个细胞,分别得到脾细胞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感染组小鼠机体的CD3^+、CD4^+、CD8^+和CD4^+/CD8^+显著增高,在接种不同剂量的旋毛虫后荷瘤,小鼠脾脏特异的T淋巴细胞亚类:CD3^+差异显著(P〈0.05);CD4^+差异显著(P〈0.05);CD8^+差异显著(P〈0.05);CD4^+/CD8^+差异显著(P〈0.05)。通过以上指标的测定,我们认为所建立的动物模符合SSH的实验要求。结论建立的旋毛虫抗实体瘤动物模型,可用于旋毛虫抗肿瘤差异基因筛选的实验起始材料,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抗肿瘤分子机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0.
口蹄疫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被感染细胞表面的某种受体结合,在这种受体的介导下,病毒颗粒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受体是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口蹄疫病毒受体的研究对于揭示口蹄疫病毒的致病免疫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就近年来已发现的αvβ1、αvβ3、αvβ6、αvβ8四种整联蛋白和硫酸乙酰肝素受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