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植物隐花色素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花色素是植物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重要光受体之一,对蓝光和近紫外线非常敏感.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已知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隐花色素为黄素类蛋白,在蓝光和近紫外线下能够抑制植物胚轴、胚芽鞘等伸长,调控植物开花时间;而且对生物钟及气孔开放也起到调节作用,近来还发现隐花色素在感知磁场、细胞凋亡等方面有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隐花色素的分子结构、它所包含的结构域和相应功能以及植物中隐花色素基因家族的成员组成与进化关系,重点在分子水平上介绍了隐花色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2.
转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 Sac B)美丽胡枝子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来自枯草杆菌的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B)导入美丽胡枝子,以提高胡枝子抵御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能力。以美丽胡枝子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与含有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KP的农杆菌LBA4404共培养,将SacB基因导入美丽胡枝子基因组。经卡那霉素筛选后,共获得62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经PCR特异性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有5株再生植株基因组DNA中整合了SacB基因。通过RT-PCR分析,结果表明SacB基因均获得表达。经过200mmol/LNaCl和5%PEG模拟胁迫,发现转基因植株美丽胡枝子中,可溶性糖含量在任何时候均高于未转化植株,并比对照拥有更高的抗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53.
<正>2010年2月15~19日同步辐射生物医学应用国际会议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会议内容涵盖了世界主要同步辐射设施生物医学应用线站建设新近展、新的X-射线成像方法学研究以及众多基于同步辐射光的  相似文献   
54.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甜菜夜娥在我市每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7~10月间第2~5代为害最重。幼虫3龄前食量小,4~5龄食量占91.55%。恒温条件下,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10.9852℃、42.5193日度;幼虫10.9306℃、243.3155日度;蛹12.1873℃、105.7263日度。各虫态对高温的抵抗力均较强。5%卡死克、定虫隆防治效果在90%以上,敌百虫与灭扫利混用效果达81%,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5.
辣椒炭疽病菌(辣椒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psici)在25—28℃的Czapek-Dox培养液中振荡培养时分泌出毒素,这种毒素能引起辣椒叶片形成坏死斑,类似于病原菌侵染形成的症状。辣椒叶煎汁培养液和Czapek-Dox培养液适于C.capsici的生长和产毒,生长适宜温度和范围分别为25℃和pH6—7,在25—28℃,pH6—7的条件下培养滤液毒性最强;光线和通气条件可促进C.capsici的生长和产毒;培养14天的培养滤液毒性最强。培养滤液经丙酮沉淀及离子交换树脂柱和Sephadex G-50柱层析将毒素纯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毒素为多聚糖类物质。生物检测结果表明:培养滤液和C.capsici毒素溶液能抑制辣椒、绿豆、豌豆、豇豆种子胚根生长;并能使辣椒幼苗发生萎蔫,这一作用与辣椒品种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探讨miR-155在脓毒症致肠道功能障碍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1)临床实验:以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将脓毒症患者分为AGI组和非AGI组。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前瞻性观察各组外周血miR-155的变化。(2)体内实验:将2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组(CLP组),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iR-155、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IL-1β、IL-6、IL-18的表达水平。(3)体外实验:培养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培养48 h)、脂多糖组(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后加入10 μg/mL LPS处理24 h)。采用qRT-PCR检测miR-155的表达。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免疫荧光观察Caco-2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的变化。并行细胞旁通透性实验,观察两组细胞旁通透性的变化。结果:(1)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5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I组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较非AGI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患者外周血miR-155表达显著升高(P<0.05)。(2)应用CLP模型进行体内动物实验,CLP组大鼠肠道组织miR-155表达较假手术组(sham组)明显升高。CLP组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较sham组下降,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提示,CLP大鼠肠道组织中IL-1β、IL-6、IL-18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且肠道组织中miR-155水平与IL-1β、IL-6、IL-18呈正相关(r=0.542,r=0.906,r=868,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LPS处理后细胞形态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细胞活力减弱、细胞旁通透性增加。结论:脓毒症发生时伴有肠道屏障功能障碍,miR-155在脓毒症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中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参与脓毒症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miR-155异常表达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道功能障碍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肠道损伤诊断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7.
江苏句容宝华山全新世中晚期的花粉与环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宝华山华山口和官塘头两个剖面的花粉、地层资料,结合植物大化石和^14C年代资料,提示该地区从>6700-5600aBP为稳定的温暖湿润时期;自5600-5100aBP为全新世中期气候的转型时期,冷暖干湿变化较大,前期转凉,旱涝频繁,中期暖湿,后期转冷;大约从4400-4000aBP又变为稳定的暖湿气候。还根据自然保护区现代植被与花粉的关系和与植物大化石共生的沉积物花粉,阐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以  相似文献   
58.
不同年龄性别中国人死亡的月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死亡月分布变异系数作为月份对死亡影响程度的指标 ,对 1989年分年龄 (5岁分组 )性别中国人死亡月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中国人死亡存在明显的月份集中性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 ,其死亡月分布模式逐渐转变; 两性死亡月分布模式相似; 死亡率水平与死亡受月份影响的程度不完全一致。月份对死亡影响的程度可能与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机能状况和疾病谱的季节性节律及其危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9.
贵州大干坝孢粉分析与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干坝洼地发育了一套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富含孢粉,明显可分两段:两万三千多年前为茂密的亚热带山地森林,水青冈属一度占优势;两万三千多年后森林稀化,蕨类植物生长,尔后阳性树种恢复,这反映该地从大理间冰段(阶)向盛冰期过渡时,环境条件发生了跳跃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0.
可溶性有机碳在米槠天然林不同土层中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米槠天然林(Castanopsis carlesii)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内米槠凋落物并通过挖剖面法分6个土层采集土样至1m。通过浸提米槠凋落物得到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液并在室内模拟其在不同土层的淋溶过程,不仅分析了土壤性质对DOC淋溶的影响,还研究了淋溶前后DOC化学结构的变化,以阐明DOC在不同土层中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探寻米槠天然林土壤的固碳潜力和DOC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吸附DOC的能力更强,亲水性DOC与疏水性DOC间会争夺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位点,而且芳香化合物和大分子物质等疏水性DOC组分会被优先吸附;(2)红外光谱表明,芳香类和醚类等疏水性物质会优先被吸附,烷烃类物质却不易被吸附,土壤中原有的酚、醇类亲水性物质会被初始DOC中的疏水性物质置换出来;(3)土壤DOC的截留能力与粘粒、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和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是影响米槠天然林不同土层DOC截留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