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0篇
  免费   801篇
  国内免费   229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姜老师信箱     
<正>蛋白质研讨班学员问:姜老师,您好!我是"第十二期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专题研讨班"的学员,向您请教渗透冲击法破菌的问题。我把E.coli培养到OD 0.5左右,加40%蔗糖冰上10min,然后离心直接加与原箘液1,2,3,4倍体积的蒸馏水,放置观察,一直没有观察到细菌破坏。我们的蛋白是在胞浆里面的,也看了一些文献,似乎渗透冲击更适用于表达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周  相似文献   
52.
自然界中多糖类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其复杂的抗降解屏障限制了生物转化的进程.近年来,随着生物质多糖结构的快速解析以及大量多糖降解酶的鉴定研究,针对不同底物结构或产物需求,仿制高效微生物多糖代谢途径,精确定制多糖降解酶系,促进生物质高效转化已成为可能.本文分析中性多糖(纤维素和木聚糖)、碱性多糖(几丁质和壳聚糖)以及酸性多糖(褐藻胶)的精细结构组成与基团性质,总结3类多糖主要降解酶的活性架构特征及其底物精确结合模式.文章还阐述蛋白质工程设计与定制策略,针对酶分子不同功能区的分析,可为酶分子的功能快速设计与改造提供靶点,以获得适宜于工业应用的高效酶分子,此外,根据微生物胞外降解酶系的降解次序与协同关系,可基于应用需求精确定制复杂多糖降解酶系,实现生物质的高效与高值降解转化.  相似文献   
53.
《生物磁学》2009,(10):I0001-I0001,I0002
日本筑波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CHIP”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这一成果2月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一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r)杂志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54.
郭丽  钱世钧 《生物工程进展》1998,18(4):10-13,18
蛋白质类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短,主要原因是体内蛋白酶降低。利用抗体稳定活性蛋白质是一种较有前途的解决方法。本文介绍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随着抗体技术的进展(血清我克隆抗体→单克隆本→基因工程抗体)而提出的新的研究策略,这样为抗体稳定活性蛋白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蛋白质工程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不同层次(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生命体本身)的生命过程的控制和利用已成为可能。作为生物功能的基本物质的蛋白质,由于其本身的多样性而为其多种应用提供了巨大潜能,人们一直在期待着对蛋白质功能的某种添加与除去的最终自主控制,并希望制造出比天然蛋白质性能更为优越的新  相似文献   
56.
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酚类物质是植物影响其周边环境的主要媒介之一,然而凋落物混合分解对酚类物质释放的非加和性影响尚不清楚。本文以秦岭地区云杉、华北落叶松和华山松以及槭树、红桦和灰楸的凋落叶组成9种1∶1(w/w)针阔叶混合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室内条件(20~25℃、恒湿避光)下进行6个月的分解实验,研究针阔叶凋落物的存在对彼此水溶性酚和缩合单宁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云槭和落槭凋落物混合分解初期对水溶性酚释放产生总体拮抗效应,但在试验后期转为产生总体协同效应,其中针阔叶凋落物在试验初期显著抑制彼此水溶性酚释放,随后转变为相互促进(P<0.05)。其余7种混合物分解时对水溶性酚释放产生总体拮抗效应(P<0.05),其中在云桦、云楸、落楸和落桦混合物中,针叶凋落物的水溶性酚释放由受到显著抑制转为受到显著促进(P<0.05)或不受影响(P>0.05),而在华桦、华楸和华槭混合物中,针叶凋落物的水溶性酚释放倾向于受到显著抑制(P<0.05)。在以上7种混合物中,阔叶凋落物的水溶性酚释放则普遍受到显著抑制(P<0.05)。(2)所有混合组合均对凋落物缩...  相似文献   
57.
本文用于做模型的实验数据是从已报道的十种不同高产突变微生物产生九种不同氨基酸的文献中获得的。文中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氨基酸发酵的共同概况,而这一点在过去只通过测定数据资料而无法得到重视。我们发现Luedeking-Piret模型对于阐述所有的氨基酸产生数据都是正确的。这一结果表明了所有有关的突变微生物氨基酸产生方式之间的类似性。结果同样表明了突变微生物氨基酸产生主要是非伴随生长的;并且同样说明配给微生物的基质主要用于生物量和氨基酸的产生。当微生物达到生长静止期时,氨基酸产生方式不变;但当基质被耗尽时,产物立即停止产生。  相似文献   
58.
59.
万英  周剑涛 《生命的化学》2003,23(3):220-222
炎性反应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致病因素之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明显地降低AD的发病率。本文阐述AD的炎性病理学特征与NSAIDs防治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958
Large scale herbivorous insect outbreaks can cause death of regional forests, and the events are expected to be exacerb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Mortality of forest and woodland plants would cause a series of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decrease in vegetation production, shifts i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function from a net carbon sink into a net carbon source. There is thu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nsects on trees. Defoliation by insect pests mainly reduces photosynthesis (source decrease) and increases carbon consumption (sink increase), and hence causes reduc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When the reduction in NSC reaches to a certain level, trees would die of carbon starvation.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can also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tree death.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carbon starvation is a hotspot because the increase of tree mortality globally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carbon starv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dominating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explaining tree death.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of carbon star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duction of NSC induced by defoliation and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tre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sect outbreaks, leaf loss and climate change. We also presented the potential directions of future studies on insect-caused defoliation and tree mort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