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唐鑫生  王洁平 《四川动物》2005,24(3):366-369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崇安地蜥(Platyplacopus syvaticus)的断尾再生和产卵行为。结果显示,雌雄地蜥断尾再生速度都呈逻辑斯谛曲线状。崇安地蜥为多次产卵型,窝卵数2~4枚;产卵前1天就表现焦躁不安,不食;每窝生殖投入分别为0.313、0.152、0.159和0.198,平均为0.206,其中后三窝是在断尾再生的同时产出的。断尾再生时减少生殖投入,断尾生长速度不受生殖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山地麻蜥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麻蜥主要栖息在市郊海拔大于100m的山丘上部及山顶。研究结果表明,山地麻蜥正常密度大约为1只/100m^2,其数量与山丘土石状况、植被盖度及海拔高度有一定关系,与植被类型关系不大。山地麻蜥似乎有一定的“护洞”行为。主食昆虫和蜘蛛,春季食物生态位宽度大于秋季,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0.61。性比变化较大,出蛰仞期和冬眠前期雄多雌少;而5~10月份期间,性比接近1。幼体至成体发育期间,雄性生长快于雌性;但成年期后,雌性头体部分的生长快于雄性,可能与怀卵有关。山地麻蜥种群可分为4个年龄组,个体数量比约为幼年:亚成年:成年A:成年B≈1.8:1.9:3.1:1,但成体与非成体的数量比约为1.2:1,应属于稳定型种群。个体自然寿命约为5.5~6周年。人类干扰是山地麻蜥种群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3.
山地麻蜥7个Dmrt基因成员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m rt基因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成员都含有一个具有DNA结合能力的保守基序———DM结构域,在性别决定和分化发育的调控中担负着重要的功能。本文采用简并PCR技术,扩增和克隆了山地麻蜥(Erem ias breuchleyi)基因组中的DM结构域,通过SSCP技术筛选和测序得到了7个具有不同DM序列的克隆。结果显示,在山地麻蜥基因组中存在着Dm rt基因家族的多个成员,与其他动物相关的Dm rt基因进行聚类分析,显示该基因家族在动物系统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宁夏密点麻蜥不同部位含药大鼠血清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影响及其抗癌机制。研究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宁夏密点麻蜥不同部位水煎液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加于胃癌细胞,通过MTT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胃癌细胞Sirt1和P5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宁夏密点麻蜥不同部位各组可明显降低Sirt1和P53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以尾部组最明显。综上所述,宁夏密点麻蜥不同部位可能通过抑制SIRT1,降低P53,诱导细胞凋亡,其中以宁夏密点麻蜥尾部抗肿瘤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55.
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是一种年产多窝卵的蜥蜴。为了对其婚配制度、同一雌性个体所产卵的窝内和窝间的父权状况、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的进化历史等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本研究筛选出白条草蜥的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筛选自包含(AC)n和(ATAG)n重复片度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在白条草蜥安徽滁州种群的16~32个个体中对上述位点进行检测后发现,上述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范围为12~20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894~0.955,观测杂合度范围0.565~0.938,表明这些微卫星标记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它们将在白条草蜥的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水平、种群分化和婚配制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是一种年产多窝卵的蜥蜴。为了对其婚配制度、同一雌性个体所产卵的窝内和窝间的父权状况、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的进化历史等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本研究筛选出白条草蜥的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微卫星位点筛选自包含(AC)n 和(ATAG)n重复片度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在白条草蜥安徽滁州种群的16~32个个体中对上述位点进行检测后发现,上述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范围为12~20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894~0.955,观测杂合度范围0.565~0.938,表明这些微卫星标记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它们将在白条草蜥的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水平、种群分化和婚配制度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 strauch)和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Guenther)的体温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相关非常显著(P<0.001)。在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荒漠沙蜥的体温约高于密点麻蜥3℃,荒漠沙蜥集中选择38—40℃的环境,密点麻蜥选择35—37℃的环境。荒漠沙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4—48℃,致死温度(T_(L50))为48℃,密点麻蜥的热僵死阈值为42—46℃,致死温度(T_(L50))为46℃。两种蜥蝎对低温的耐受性基本相似,冷僵温度为0——3℃,致死低温(T_(L50)):荒漠沙蜥为-2.3℃,密点麻蜥为-2.5℃。两种蜥蜴的这些差异与种的特征、栖息环境及体形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58.
李仁德  陈强 《动物学研究》1998,19(4):269-276
采用甘肃省民勤县荒漠半岛漠环境中的卵胎生蜥蜴密点麻蜥(Eremiasmutiocellata)为材料,研究其心电活动随体温变化的规律以及在对环境温度的适应特点,共记录密点麻蜥125只,每只蜥蜴记录5,10,15,20,25,30,35℃7个温度等级,每个等级15~20只;少数蜥蜴记录的温度范围扩展到40,42,44,45和46℃。环境温度采用由电接点温度计和继电器控制的电冰箱和恒温箱来控制,体温测  相似文献   
59.
密点麻蜥体温与春季环境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密点麻蜥是变温动物,其体温的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本文从地温、近地温及气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密点麻蜥体温的变化关系,证明以上环境因子与体温之间多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光照度关系不密切,与栖息地高度无关。  相似文献   
60.
安徽省发现股鳞蜓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鑫生  黄松 《动物学杂志》2014,49(4):609-612
2011年6~9月,在安徽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石龙子科蜓蜥属成体标本6号,卵一窝,窝卵数7,孵化后得幼体标本7号,经鉴定为股鳞蜓蜥(Sphenomorphus incognitus),系安徽省蜥蜴新纪录。标本保存于黄山学院动物标本馆。检视所采标本,发现如下变异:吻鳞凹陷;肛前鳞中间2枚显著大于外侧2枚;尾侧扁,尾中段高/宽的比值为1.49(1.23~1.71);体背褐色,有两列黑色斑点;成体和幼体尾部均褐色。此新纪录为研究股鳞蜓蜥的地理分布、形态变异和生态学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