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森林土壤氮素转换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 ,并引起大气氮沉降也成比例增加。目前 ,氮沉降的增加使一些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甚至衰退。近 2 0 a欧洲和北美有关氮沉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我国少有涉及。森林土壤氮素转换是森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其核心过程 ,氮沉降作为驱动因子势必改变森林土壤氮素转换速度、方向和通量。根据国外近 2 0 a有关研究 ,首先介绍了森林土壤氮素转换过程和强度 ,论述森林土壤氮素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然后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途径 ,探讨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52.
DNA条形码识别Ⅰ.DNA条形码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年来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发展热点.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疫检验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将推动传统物种鉴定方法的更新,可在检疫检验领域中实现非专家检定,这对进出口口岸生物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鲁显楷  莫江明  董少峰 《生态学报》2008,28(11):5532-5548
从3个方面论述了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1)森林植物多样性,包括乔木层植物、林下层植物和隐花植物;(2)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细菌和真菌;(3)森林动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地下土壤动物和地上草食动物。综合来看,氮沉降改变了物种组成,过量氮沉降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对氮沉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还探讨了当前在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4.
TNC是心脏发育的标志基因,但该基因在斑马鱼中的表达尚未研究。斑马鱼TNC基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含有5132bp,编码1710个氨基酸,采用生物信息学结合PCR的方法获得了斑马鱼TNC基因的片段。将所得的PCR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并将重组质粒(pGEX-4T-1-TNC)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表达GST—TNC融合蛋白,通过尿素洗涤沉淀蛋白并切胶回收纯化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高效价性和特异性。利用该抗体进行斑马鱼胚胎抗体染色分析表明,TNC蛋白在心脏组织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55.
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蛇足石杉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蛇足石杉濒危的机制, 以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蛇足石杉种群为调查对象, 采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蛇足石杉种群静态生命表, 进行种群生存分析, 通过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 分析种群数量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该蛇足石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种群生长过程中在第Ⅳ龄级存在一个死亡高峰。说明在自然保护的情况下蛇足石杉种群的生存状况仍然严峻, 需适当进行人工保护并加强资源调查, 对优良种质进行异地保护。  相似文献   
56.
海南岛霸王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的生存群落及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 为制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群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009-2011年, 对霸王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的70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 研究了霸王岭保护区内1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以及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 (1)生态位宽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 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海南韶子(Nephelium topengii)、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海南油杉(Keteleeria hainanensis)、鸡毛松(Podocarpus imbricatu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香子含笑(Michelia hedyosperma)、粘木(Ixonanthes reticulata)和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2)物种生态位宽度值的大小与其自身的地理分布范围密切相关, 如: 陆均松、乐东拟单性木兰等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原因与其分布的海拔范围狭窄有关。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 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大, 如: 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普洱茶与海南油杉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 为0.872, 而一些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高, 如: 香子含笑的生态位宽度较小, 但与海南梧桐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为0.693。因此, 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值与它们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以及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3)香子含笑、粘木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 而且个体数量较少, 适宜其生存的群落和生境极少, 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优先保护; (4)未来对濒危植物的保护不仅要考虑各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还应从植物群落的角度考虑。只有保护好这些濒危植物的生存群落, 如山地雨林等, 才能实现对濒危植物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7.
王争艳  莫建初 《昆虫学报》2009,52(11):1280-1284
在中国许多地区, 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 F.已侵入过去由家蝇Musca domestica L.占绝对优势的垃圾生态位, 逐渐成为城市蝇类的优势种. 为了解单独和混合饲养时食物种类对家蝇和大头金蝇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室内观察了野外大头金蝇和家蝇F1代在湿麦麸、猪瘦肉以及两者混合物上的产卵选择和生活史. 结果显示: (1)大头金蝇嗜在含有猪瘦肉的基质上产卵, 而家蝇嗜在含有麦麸的基质上产卵;(2)初孵家蝇和大头金蝇幼虫都能在含有瘦肉的食物上发育至成虫. 在麦麸上, 初孵家蝇幼虫能发育至成虫, 而初孵和2龄大头金蝇幼虫在进入下一龄期前全部死亡, 但少数3龄大头金蝇幼虫能发育至成虫;(3)等量初孵家蝇与大头金蝇在含有猪瘦肉的食物上共同生长时, 与家蝇相比, 大头金蝇的发育历期较短、存活率较高. 与家蝇在麦麸上共同生长时, 与在麦麸上独立生长的同龄大头金蝇相比, 大头金蝇的发育历期较短、存活率较高. 这些结果表明, 共生时家蝇可促进大头金蝇对植物质营养的利用, 这也许是大头金蝇能成功侵入家蝇占绝对优势的垃圾生态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不同基质、插穗不同部位、不同节数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板蓝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基质、插穗不同部位、不同节数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穗生根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河沙∶珍珠岩=2∶1混合基质的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3.3%;顶部插穗的生根率达94.2%;2节插穗的生根率为90.7%;100mg/LIBA扦插生根率最高,达94.5%。采用适当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南板蓝扦插的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59.
探讨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两种优势树种荷木(Schima superba)和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对照(CK)、T5、T10、T15和T30 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所施氮肥为NH4NO3,以溶液方式喷施,5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0.12、0.24、0.36、0.72 mol N·L-1。每月喷施2次,5个样方1年喷施的总氮量分别相当于氮沉降率0、5、10、15、30 g N·m-2·a-1。经过11个月的施氮处理,两种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黄果厚壳桂幼苗的基径、株高、全株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除最高处理T30外,均高于对照,但荷木幼苗的基径、全株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除T10外,均小于对照。氮处理也对生物量的分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两种幼苗的叶重比以T30最低,表明高氮处理不利于幼苗叶片的生长;枝重比均以T30最高,反映了高氮处理的幼苗生物量分配到枝干的比例最高;根重比和根冠比均以对照样方幼苗的最高,表明氮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分配到根部分的生物量下降。总的来看,经过11个月的处理,除最高处理T30外,氮处理仍对黄果厚壳桂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对荷木幼苗的生长则趋向于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表明黄果厚壳桂幼苗更能耐受高氮条件。  相似文献   
60.
基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凤眼莲放养及采收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实现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对影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loms〕高产高效的放养及采收条件(包括初始放养日期、采收标准和采收比例)进行了研究,并对凤眼莲的生长曲线以及N、P和K的积累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总氮、总磷和钾含量分别为3.41~7.18、0.05~0.27和2.24~5.18 mg.L-1的水体中,在生长前期由于产生分蘖和植株个体生长,凤眼莲生物量快速增加;当植株生长至一定高度,生物量增幅减小;通过这一生长过程,凤眼莲的最高生物量可达28.28 kg.m-2。初始放养日期对凤眼莲的生长曲线和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随初始放养日期的推迟生物量逐渐增大,在4月10日、4月17日、4月24日、5月1日和5月8日放养的凤眼莲经过63 d的放养,生物量均明显增加,其中,5月8日放养的凤眼莲总生物量最高,达到24.36 kg.m-2。采收标准和采收比例对凤眼莲的采收频率和累计采收量以及N、P和K积累量具有显著影响。按照10~15、15~20、20~25、25 kg.m-2以上及最高生物量的采收标准以及1/2和2/3的采收比例进行采收,凤眼莲的累计采收量均高于一次性采收(对照),且与其生物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但采收频率则与生物量成反比;采取不同的采收标准及采收比例,凤眼莲的干物质含量及N、P和K含量及总量均有一定的差异,但除干物质含量外,N、P和K含量及总量均明显高于一次性采收;总体上,采用20~25 kg.m-2的采收标准及2/3采收比例,凤眼莲的累计采收量最高、采收频率较少,对N、P和K的积累量最大。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在南京地区凤眼莲可于4月初开始放养,4月至5月分蘖,6月以后正常生长,并可按照20~25 kg.m-2的采收标准和2/3的采收比例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