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聚乳酸是以乳酸为原料而合成得到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目前工业规模化生产的聚乳酸主要是以左旋乳酸合成得到的聚乳酸,制得的制品透明性好,但缺点是不能耐热。添加成核剂可以提高聚乳酸的结晶度,从而提高它的耐热性能。本文综述了有机成核剂和无机成核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2.
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水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选取松嫩平原20个国家气象台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格点气象数据,采用作物系数法和Mc Cloud模型及P-M模型估算水稻需水量,应用水量平衡模型估算水稻灌溉需水量,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松嫩平原水稻全生育期和生育中期(Lmid时段)灌溉需水量等值线沿西南-东北方向递减,同一灌溉需水量等值线北移.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水稻全生育期灌溉需水量随年代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前者以44.2 mm·10 a-1速度增加,后者以19.9 mm·10 a-1速度增加.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Lmid时段水稻灌溉需水量随年代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前者显著增加,后者增加不显著.气候变化情景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波动上升,与1970s相比,2000s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23.6%,增加14.8×108m3灌溉水量;2040s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34.4%,增加21.2×108m3灌溉水量.  相似文献   
53.
中亚热带红壤区油桐(Vernicia fordii)林冠水文效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云  欧阳志云  黄志刚  郑华 《生态学报》2007,27(5):1740-1747
于从2004年7月到2005年9月,对南方红壤区油桐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的水文特征进行了监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期间,油桐林穿透雨占总降雨量75.6%±8.6%,树干流占3.6%±1.1%,而截留量占20.8%±9.1%。油桐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受到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随着雨量的增加,穿透雨、树干流和截留量相应地提高,并且树干流和截留量在高的雨量下逐渐趋于稳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穿透雨率逐渐升高,而树干流率和截留率降低。在不同雨量级间,油桐穿透雨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树干流的差异不显著。油桐林下水分输入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穿透雨在不同观测点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靠近树干的林冠内部穿透雨低于林冠边缘,而且随着降雨量或降雨强度的增加,穿透雨的空间异质性(穿透雨率的变异系数CV)降低;树干流对降雨也具有明显的汇集作用,在树干周围输入的雨量是林外降雨量20-70倍,并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这种汇集效应(漏斗比率)先提高后降低。同时油桐单株树干流(cm^3·mm^-1)与胸径、树高和冠层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是与枝下高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4.
紫色色杆菌感染临床特症及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紫色色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耐药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紫色色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将患者的血液、浓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并把分离获得的菌株在VITEK-32微生物鉴定仪中进行种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用小白鼠进行该病原体的毒力试验.结果 12种抗菌药物中舒普深、亚胺培南、特治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马斯平(头孢吡肟)及喹喏酮类抗菌药物对紫色色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抗菌效果不佳.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有较强毒力.结论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毒力强.可引起感染部位脓肿,并可侵入体内各脏器及血液引发脏器的脓肿,脓毒血症是该菌感染的临床特症,重者可引起各脏器功能衰退,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紫色色杆菌感染病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因此早发现,及早有效性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美罗培南提供正确依据。方法将宁波市第一医院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的临床各种标本分离获得的革兰阴性杆菌在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分析仪中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双纸片法及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进行ESBLs、AmpC和金属酶的检测。结果共检出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1139株,其中肠杆菌科559株(大肠埃希菌309株,肺炎克雷伯菌186株,阴沟肠杆菌64株),非发酵菌580株(铜绿假单胞菌22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2株,脑膜脓毒黄杆菌44株.鲍曼不动杆菌178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0株,荧光假单胞菌29株)。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脑膜脓毒黄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分别为0.0%、0.0%、0.0%、22.9%、23.6%、90.3%、100.0、63.3%和3.4%。结论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要强于亚胺培南,是目前治疗肠杆菌科细菌特别是产ESBLs、AmpC酶细菌感染的危重患者的最理想用药。美罗培南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美罗培南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脑膜脓毒黄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活性很低,临床对于上述细菌感染不应选用美罗培南。  相似文献   
56.
南方丘陵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水分异质性的存在对各种水文过程和土壤形成过程均有显著的影响,了解土壤水分的异质性对理解和预测土壤水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坡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杜仲人工林土壤蓄水量最高,荒山草坡次之,坡耕地最低.植物非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均值高于生长季节,生长季节土壤水分消耗大于补给,非生长季节土壤水分补给大于消耗;干季和湿季两个时段3种坡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其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3种坡地利用方式土壤蓄水量与太阳辐射量和大气温度表现为负相关性,与降雨量、大气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气压差表现为正相关性,降雨量是其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其次是温度.雨季单次降雨后土壤蓄水量与雨后干旱天数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P<0.05),土壤水分损失率与干旱天数存在双曲函数关系(P<0.05), 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土壤水分损失率趋于平缓.雨季单次降雨后持续干旱条件下3种坡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含水量呈递减的变化趋势,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损失率系数最高,荒山草坡次之,坡耕地最低.  相似文献   
57.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正确的水稻镁离子螯合酶H亚基(Mg-chelatase H subunit,CHLH)的cDNA.以超级杂交稻母本株1 S为材料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得到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经PCR扩增出株1 S cDNA片段,eDNA片段经T-A克隆后进行测序,获得一条长1 350 bp序列.提交NCBI的GenBank数据库后接收,登录号为EU569725.  相似文献   
58.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土壤蓄水量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时段内土壤水分呈低-高-低的单峰变化.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显著,且不同季节变化规律各异:根据土壤水分的季节消长和物候变化趋势可将土壤水分变化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和消耗期;按降雨量的季节分配可将土壤水分变化分为干季和湿季两个时段.土壤蓄水量与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饱和水汽压差(VPD)、降雨量(R)显著相关(P<0.05),降雨量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其次是大气温度.次降雨后土壤水分损失率与干旱天数呈显著的双曲函数关系(P<0.05),土壤蓄水量与雨后干旱天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在次降雨后的持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损失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