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霄  陈晓晓  袁周伟  苏迪  宋月华 《生态学报》2022,42(16):6790-6800
轻中度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昆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以叶蝉作为指示生物,在轻中度石漠化地区选取刺梨林、核桃林、玫瑰园、桃林、李子林以及草地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进行叶蝉标本采集,分析6类样地中叶蝉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等特征及其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分析了不同月份叶蝉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等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共鉴定叶蝉11亚科52属。拟竹叶蝉属Bambusananus Li&Xing、顶斑叶蝉属Empoascanara Distant和小绿叶蝉属Empoasca Walsh是各样地的优势类群,共占69.4%。尤其是小绿叶蝉属Empoasca,在不同样地中个体数都是最多,占总采集数量的44.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刺梨林 > 草地 > 核桃林 > 李子林 > 桃树林 > 玫瑰园;Pieluo均匀性指数则是:草地 > 刺梨林 > 李子林 > 桃树林 > 核桃林 > 玫瑰园,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玫瑰园 > 李子林 > 草地 > 刺梨林 > 桃树林 > 核桃林。温度是影响叶蝉群落个体数量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气压和湿度等环境因子则与之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轻中度石漠化地区,草地和刺梨林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叶蝉个体数与类群数较为丰富,是较为合适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修复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结果将对石漠化治理和喀斯特轻-中度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巨菌草(Pennisetum sp.)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不仅可用作饲草,在生态环境治理中也具有其独特优势。综述了巨菌草作为饲草的优势、饲用价值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在石漠化治理的应用潜力,以期为巨菌草在畜牧生产及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喀斯特地区野生饲用灌木资源充裕,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比较滞后。通过深入挖掘喀斯特地区野生饲用灌木、半灌木资源及其利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灌木、半灌木的营养、饲用、药用、生态价值,具体分析了野生饲用灌木、半灌木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4.
喀斯特石漠化区典型生境下石生苔藓的固土持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区典型生境下石生苔藓植物的固土持水能力及影响因素,在其石生苔藓分布和形态特征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不同生境下石生苔藓的固土持水效应。结果表明:(1)生境对石生苔藓植物的固土持水能力影响显著。草地中的宽叶真藓(Bryum funkii)固土量最高,为8.85×103 kg/hm2,裸地中的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allum)持水量最高,其最高持水量是自身干重的14倍。石生苔藓植物在裸地和草地中表现出较高的固土率,而在乔木林与草地下具有较好的持水率。(2)苔藓类型对固土持水能力存在显著性的影响。4种石生苔藓植物的固土率高低为宽叶真藓>尖叶对齿藓原变种(Didymodon constrictus var.constrictus)>卷叶湿地藓(Hyophila involuta)>美灰藓,且差异显著;4种苔藓植物的持水率强弱为美灰藓>宽叶真藓>卷叶湿地藓>尖叶对齿藓原变种。(3)石生苔藓植物的固土持水能力受自身功能性状和立地环境的综合影响,苔藓植物的固土率与干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持水量与干重和生物量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从固土持水和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应加强裸地和草地两种生境的石漠化治理力度;可考虑将宽叶真藓和美灰藓作为喀斯特岩面生态恢复的先锋苔藓,其能有效解决喀斯特区石漠化大面积基岩裸露问题,提高喀斯特区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55.
【背景】森林土壤中携带了大量种子和微生物,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但是,关于土壤迁播到退化生态系统后的真菌和细菌群落变化研究较少。【目的】研究土壤迁播后真菌和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比对其与森林母土和受体土壤之间的物种组成与群落差异。【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获取迁播15个月的土壤、森林母土及受体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特征值,比对其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3类样地真菌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细菌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土壤迁播后显著改变了真菌和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主成分分析表明3类样地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表明迁播土壤与受体土壤聚类距离更近,物种组成更相似,真菌和细菌优势属与受体土壤无显著差异。迁播土壤的真菌和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与森林母土差异显著(P0.05)。【结论】森林土壤迁播15月后,其细菌和真菌物种组成逐步趋同于受体土壤。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石漠化微生物生态系统、改善和提升土壤迁播技术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6.
重庆喀斯特地区4种不同地貌单元的81份表土和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组合共由109科属组成。除金佛山外,其他植被退化严重地区样点均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剔除石漠化治理大量引种的马尾松、柳杉和侧柏等乔木花粉),其次是乔木植物花粉(主要为马尾松),灌木植物花粉含量很低,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孢粉组合的PCA分析能够很好地将研究区的现代孢粉组合区分开来,较好地反映了重庆喀斯特地区不同地貌单元的植被特征,特别是石漠化区植被退化严重的孢粉组合特征。生态保护较好、自然植被发育的金佛山地区具有106科属的乔木、灌木与草本孢粉类型,以及高含量的乔木花粉,而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鸡公山(46科属)、青木关镇(56科属)和南平镇(50科属)则表现为乔灌木孢粉类型较少;(3)银杉作为金佛山特有的孑遗植物,其花粉含量明显低于松属花粉,说明其花粉不利于远距离传播;(4)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现代孢粉组合中乔灌木花粉含量和种类越少,草本和蕨类植物孢粉含量越多,且以耕地杂草为主。因此,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喀斯特石漠化区次生植被及其现代孢粉组合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可为重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策略的制定,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研究,以及中国孢粉数据库建设提供基本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桂西北石漠化空间分布及尺度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青青  王克林  岳跃民 《生态学报》2009,29(7):3629-3640
运用研究区TM影像,结合GIS&RS技术等手段建立桂西北石漠化基础数据,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冗余分析(RDA)研究了不同尺度上桂西北石漠化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探索石漠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尺度差异性.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对石漠化分布的影响大于人为因素,人为作用的影响随着石漠化等级的提高而增大.石漠化空间分布的控制因子存在尺度转移.在县级尺度上,土壤类型起决定性作用,石质土对石漠化的贡献率最大;在乡镇尺度上,地形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更重要,石漠化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为山地比例>平均高程>裸岩地>石灰土>未利用地>石质土.两个尺度上,极强度石漠化均表现为人为活动的结果.由于石漠化空间分布的控制因子存在尺度差异,部署石漠化恢复治理任务时,需遵从其空间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58.
向传统学习     
向传统学习,就是要学习在当地民族在石漠化地区如何靠植物去覆盖裸露的岩石,在农牧经营中如何绕开生态的脆弱环节,以求生存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59.
从晴隆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社区参与到环境保护实际是一种在获得经济效益前提下的主动参与。石漠化治理思路和治理技术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它必须为推动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必须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他们应是项目实施和管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60.
凋落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养分循环的重要途径,为探明草地凋落物对土壤养分的贡献,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采用土钻法、收集器法和分解袋法研究3种石漠化(潜在、中度和强度)草地凋落物的产量、组成、分解、养分释放及对石漠化的响应.结果表明:3种石漠化草地的凋落物组成以叶为主,占比84.39%—8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