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田鼠种群波动的原因和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permsylvanicus)25年的种群统计学研究结果和结论。探讨了田鼠种群波动周期性、诱发种群波动以及导致波动期间峰值变异的因素。并对种群存活值和繁殖活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两种田鼠种群波动周期性、波动峰值出现的时间以及特定年份峰值的高度等特征,证明两物种波动均具有不稳定性。两种田鼠存活值的变化是由特定年份是否发生波动以及波动峰值出现的时间决定。增加初始阶段的种群密度及时间长度是造成两种动物种群波动峰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橙腹田鼠种群停止增长的原因是存活值降低,而草原田鼠则是繁殖活动减少。据推测,与种群波动初始密度相关的种群死亡率的差异是由捕食者的净效应(Net effect)决定的,调控两种群密度的因素均为非密度的其它生态学因子。由于特定年份田鼠种群捕食压力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橙腹田鼠和草原田鼠种群波动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海马体造成的炎性损伤。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和葡萄糖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M组)和持续高血糖模型(MS组),并错时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胰岛素制备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模型(MF组)。血糖波动造模第6周时,测定大鼠一般生理学指标,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等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体中IL-1β、IL-2、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 (1)血糖波动造模第6周时,M组、MS组及MF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N组(P〈0.01),M组、MS组及MF组之间在1%极显著水平下无差异(P〉0.01)。(2)尾静脉注射STZ 1周后,M组、MS组、MF组的Glu、TG、LDL-C都有显著性的提高(P〈0.01),HDL-C显著性下降(P〈0.01)。(3)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海马组织的IL-1β、IL-6、IL-8以及TNF-α均呈现显著性变化(所有P〈0.05),组间IL-2水平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血糖波动模型MF组IL-1β和TNF-α水平的变化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显著高于M组和MS组水平(P〈0.01)。尽管IL-2水平在各组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仍可见血糖波动模型MF组中表达水平最低。(4)M组、MS组、MF组的逃避潜伏期、经过平台的次数以及在平台象限内的游泳距离与N组相比均呈极显著提高(所有P〈0.01),其中血糖波动模型MF组的逃避潜伏期和过平台次数显著高于M组和MS组(P〈0.01),提示MF组空间定位和记忆功能受损最严重,平台象限内的游泳距离在三种糖尿病模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急性高血糖和慢性持续性高血糖而言,波动性高血糖对大脑海马体造成的炎性损伤以及功能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3.
2011年在大理洱海西岸农耕区选择5片调查样区,每个样区布设1条调查样线,采用不定宽样线法对鸟类物种和数量及其栖息生境进行了4个季节的观察记录,共记录鸟类87种,隶属11目25科。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鸟类多样性最高;不同生境类型中,防护林内的鸟类多样性最高。以小时为单位统计每小时遇见鸟类个体数,春季为70.71只,夏季为79.36只,秋季为76.65只,冬季为70.37只。  相似文献   
54.
55.
以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植物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为研究对象,设置低(5 cm)、中(35 cm)、高(65 cm) 3个水位和低(4 mmol·L-1)、中(8 mmol·L-1)、高(12mmol·L-1) 3个氮浓度交互的室内控制实验,探究不同水位和氮浓度对湿地植物三江藨草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对三江藨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及其分配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随着水位的升高,三江藨草株高增加,分株数、球茎数及根生物量降低,根茎、球茎、地下、地上和总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株地上生物量分配增加,地下(包括根和球茎)生物量分配降低;氮浓度仅对植株株高、球茎数以及地下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对分株数及生物量的累积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三江藨草幼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累积,认为其生长的最适宜水位为35 cm;且低水位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高水位和高氮浓度限制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56.
水位梯度对湿地植物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水位梯度对武夷慈姑(Sagitariawuyiensis)、小慈姑(S.potamogetifolia)、野荸荠(Eleocharisplantagineiformis)和锐棱荸荠(E.acutangula)植物幼苗生长、繁殖器官干重、生物量及其分配式样的影响。实验表明:植物高度、生物量及其分配对水位梯度的反应在种间有一定差异,而慈姑属植物的叶数、荸荠属植物的秆数、繁殖器官干重等对水位梯度处理的反应在种间有一定相似性。综合植物生物量和繁殖的反应特点,可以认为武夷慈姑和锐棱荸荠适宜生长在0~5cm水深处,小慈姑在20cm水深处生长较佳,而野荸荠适宜于0~20cm范围。结果提示:湿地植物的空间分布与其对水位反应的差异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2011年东方白鹳越冬种群动态,探讨了其种群动态与气候和水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4—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越冬种群数量平均为(1296±177)只,种群年间波动较大,但总体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与鄱阳湖年最低水位、10月份平均水位、12月份平均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冬季水位增加导致东方白鹳栖息地面积减小和人类干扰强度增大有关;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与越冬期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东方白鹳主要在11月份到达鄱阳湖,此时适宜的温度可能有利于提高东方白鹳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迅速补充能量,并降低体温调节所需的能量消耗。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鄱阳湖区1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前一年1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前二年7月份高水位持续时间是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保护区东方白鹳最大种群数量变化的78.3%。  相似文献   
58.
陈宁 《生物数学学报》2004,19(3):303-309
通过文[3,4,5]研究一类非线性发展系统在给出相应系统的初值能量的基础上,结合文[1,2]及[7]种群生态学、相应的生态环境和意义,讨论一类双曲型波方程的初边值问题,应用文[6]、[8]得到了其整体解在有限的相应作用过程中的破裂性.  相似文献   
59.
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降水驱动的农业系统波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动性是半干旱地区农业系统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短尺度上,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年降水和牲畜头数具有共同的准3年和准6年的波动周期。蛋白质和热量产量波动性的分布规律相似,表现在以坝上为中心向东、西和北三个方向递减。牲畜的绝对变化以二连浩特和集宁一线为界,东部波动性高于西部。全区粮食、热量和蛋白质产量比23%的降水变率放大1.5倍,牲畜头数的变率只有降水的60%,农业总产值与降水持平。在半农半牧区和牧区波动性的传递差异较大。牧区农业总产值的波动性只有降水的1/2,农牧交错带却放大到降水的1.6倍。降水和粮食产量对当年和翌年牲畜头数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属于典型的耐水树种, 掌握其根系对淹水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对于研究林木耐水机理十分重要。通过对江苏省里下河低湿地17年生池杉在高水位(6~10月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5 cm)、中水位(8~9月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18 cm)和低水位(常年不淹水, 全年平均地下水位-41 cm)条件下的根系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池杉在高水位条件下形成细长的气生根, 气生根依附于树干北侧或潜伏于树干外表皮内侧和纵裂的树皮缝隙中; 中水位池杉能形成直径(7.9±2.2) cm、高(7.7±2.7) cm的膝根, 每株立木拥有膝根数(5.8±1.7)个; 低水位池杉也能形成膝根, 但个体小、数量少。林木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出明显的高水位<中水位<低水位的趋势, 但是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却呈相反趋势, 表明池杉耐水性虽然很强, 长期处于较高水位时生长会明显受抑, 尤其是地上生物量生长受抑更显著。高、中和低水位池杉的地径/胸径之比分别是2.66±0.11、2.08±0.10和1.75±0.08, 说明水位较高的环境能促进树干基部的相对粗生长。长期淹水导致地下根的容重降低, 但是气生根和膝根的容重却明显大于地下根。高、中水位池杉细根的Fe和Mn浓度显著高于低水位, 其中Fe的浓度相差10倍以上, 但是叶的Fe、Mn浓度在不同水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膝根的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8月和9月平均每个膝根的呼吸速率为2.1~2.5 mgCO2&#8226;h–1, 6月和11月为0.7~0.9 mgCO2&#8226;h–1, 3月为0.4 mgCO2&#8226;h–1; 膝根吸收O2的摩尔数是释放CO2摩尔数的4.6倍, 说明膝根吸收的O2除了供自身呼吸, 大部分是提供给地下根利用。池杉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耐水性, 与其在缺氧环境中能形成气生根和膝根、树干基部膨大和根系容重降低等有利于改善根系通气条件的生态适应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