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重症监护病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鲜平  高进  梁慧  曹力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5):183-18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S.m)是全球关注的8种多重耐药菌株之一,临床治疗非常棘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多发科室,检出率为13.45%(62株/461株),耐药特征:亚胺培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米诺环素耐药率最高(耐药率100%),氨曲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美洛培南、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高度耐药(?86.5%),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头孢吡肟耐药性较高(?50%)。结论:医院应重视该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感染患者应严格消毒隔离管理。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90.6%),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抗菌药。  相似文献   
52.
以幸水梨为试材分不同时期进行套袋处理,采集各个发育时期的果实,对其果实品质、石细胞团的密度、大小、含量及几种相关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套袋后,幸水梨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不同时期套袋果的石细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果相比套袋果果实表面光洁,果点小而稀,外观品质明显改善.(3)果实石细胞团的密度在幼果期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膨大,密度逐渐减小,成熟前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石细胞团的纵横径随果实发育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石细胞含量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花后第49 d达到最大值.(4)果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果实发育初期的活性较高,随着果实发育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相似;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果实的生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活性峰值在盛花后第28 d,其后缓慢下降.(5)不同时期套袋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整体上均比对照降低,与石细胞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3.
在南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研究了在指数生长期的末期加入真菌诱导子(尖孢镰刀菌的胞壁组分粗提物)对细胞态势及紫杉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真菌诱导子能在短期内激发细胞的防御性应答反应而产生氧迸发,细胞的氧化还原态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培养基发生碱化现象,表征酶含量的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SOD、POD、CAT的活力出现波动性变化,并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同时,南方红豆杉悬浮培养体系中产次生代谢途径中重要的酶PAL的活力得到提高,紫杉醇的合成被加强,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达到了对照组的5倍左右。  相似文献   
54.
该文基于不膨大和膨大的牛大力根的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筛选到的28 个牛大力淀粉酶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 个牛大力淀粉酶相关蛋白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为20.78~349.39 KDa; 均为酸性蛋白部分; 部分亚细胞定位在叶绿体; 具有PLN02784 super family、AmyAc-family super family结构域; 二级结构中除MsAm1、MsAm7、MsAm8、MsAm15、MsAm16、MsAm22、MsAm23、MsAm28中α螺旋占比最大外,无规则卷曲的比例最大; 三级结构预测具有α淀粉酶结构、β淀粉酶结构、异淀粉酶结构等; 淀粉酶基因家族共有86 个作用元件,MsAm9的作用元件最多(42 个); 系统发育树表明MsAm15、MsAm16归于1 类,且均具有motif 2、motif 3、motif 7,MsAm4、MsAm24、MsAm26归于1 类,与拟南芥淀粉酶进行比对,AtBM4和MsAm6归为一类,AtAM2和MsAm2归为一类,AtBM8和MsAm5归为一类,AtBM4和MsAm6归为一类,AtAM10和MsAm22归为一类,AtIM3和MsAm17归为一类。这些分析结果可为今后深入研究28 个牛大力淀粉酶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牛大力根部膨大的研究及品种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传统的物种共存研究主要关注配对物种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 而忽略了更为复杂的间接相互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间接相互作用: 链式相互作用(本质上仍是两两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高阶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 我们回顾了高阶相互作用定义的演变历史(包括狭义的高阶相互作用和广义的高阶相互作用)及其检验方法, 并介绍了高阶相互作用在多营养级之间和同一营养级内的研究概况。目前, 生态学家主要对多营养级之间(如食物网)的高阶相互作用的特征、发生机制、作用途径及实验证据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近年来, 同一营养级内的高阶相互作用也开始受到关注, 因此我们进一步介绍了同一营养级内个体水平高阶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和度量方法。从个体水平上研究高阶相互作用, 既能统一狭义和广义高阶相互作用在定义上的争议, 又可以将个体间的差异(如个体大小、个体的空间分布等信息)考虑进来。最后, 本文对高阶相互作用一些可能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在自然群落中(尤其同一营养级内)检验高阶相互作用的普遍性与相对重要性, 探讨高阶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将高阶相互作用整合到现有的理论体系中等。高阶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丰富和完善群落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为人类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与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3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间断性人工重力对其的影响。方法:以尾部悬吊大鼠(SUS)模拟失重,同期每天悬吊23h、站立1h(STD)模拟间断性人工重力的对抗效果,用M30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观察3周SUS组、同步对照(CON)组及STD组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早期和中晚期的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SUS组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M30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STD组M30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SUS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TD组显著减少,STD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加;SUS组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STD组Caspase-3的表达较CON组及SUS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模拟失重可引起大鼠颈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减少,每日1 h的-Gx对抗使颈总动脉的凋亡增加。Caspase-3可能在调控模拟失重所致血管组织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7.
距离知觉是判断环境中自我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或者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本文简要介绍了虚拟环境下的距离信息线索的加工以及多感官的整合,系统回顾近年来对距离知觉的研究与探索,并对其进行评价.最后,讨论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距离知觉的一些局限性,并对于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生物间的竞争关系是决定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研究主要关注物种两两之间的竞争作用, 而对多物种相互竞争形成的网络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 类似于“石头-剪刀-布”游戏的非传递性竞争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非传递性竞争定义的发展过程, 并介绍了非传递环的不同结构。其次介绍了基于竞争结局矩阵以及入侵增长率的非传递性竞争度量指标, 并对比不同指标的特点与适用情形。随后通过多个研究实例介绍了非传递性竞争在自然群落中的普遍性, 并指明物种之间的权衡是非传递性竞争产生的生物学机制。最后介绍了非传递性竞争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非传递性竞争本质上是物种两两之间相互作用的组合, 是只包含单一作用类型的特殊网络结构。因此, 非传递性竞争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和群落稳定性, 如何受到环境与高阶相互作用的影响, 以及如何将竞争网络拓展到包含不同相互作用类型的生态网络, 将是未来非传递性竞争研究的重要方向。对非传递性竞争的研究有助于整合生物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构建更加现实合理的生态网络, 并加深对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认识, 进而有助于指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59.
在黄河三角洲广袤的土地上,8—9月份在泥质海岸近海处,都会看到一望无际的“红地毯”,其平坦如毡,色彩如画,这就是翅碱蓬群落。翅碱蓬(Suaeda heterotera)系藜科碱蓬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株高20—80cm,茎直立粗壮,圆柱状浅绿色,有条楞,多分枝,枝细长,上升或斜伸;叶丝状条形,半圆柱状,通常长1—25cm,宽约1—2mm,灰绿色,光滑无毛,稍向上弯曲,先端尖或微钝,无柄,枝上部的叶较短;团伞花序,通常含3—5花,在分枝上排列成有间断的穗状花序;小苞片卵形,几全缘;花两性有时兼有雌性,花被半球形,底面平;裂片卵形,…  相似文献   
60.
酵母菌中SOD复合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酵母菌中S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测定,筛选出了一株诸酶活性都较高的菌株(丹宝利面包活性干酵母)。研究了该酵母在不同培养时期SOD等酶少力的变化情况,发现POD、CAT等酶的活性水平SOD活性的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通过比较几种提取方法的效果,认为利用甲苯破壁法提取SOD复合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