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秸秆施用及蚯蚓活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连续6年稻麦轮作的小区试验中,研究了施用秸秆(表施或混施)和接种蚯蚓对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和不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6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且表施秸秆比混施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在不同的秸秆施用条件下,接种蚯蚓未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表施秸秆和混施秸秆均能使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或显著增加,混施秸秆较表施秸秆更有利于热水提取态碳(HWEC)、可矿化碳(PMC)、酸提取态碳(AEC)、易氧化态碳(ROC)、颗粒有机碳(POC)和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增加,而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变化与秸秆施用方式关系不大.在施用秸秆条件下,接种蚯蚓使不同活性有机碳的响应各异,不同处理中的土壤有机碳活性表现为秸秆混施+蚯蚓>秸秆混施>秸秆表施>秸秆表施+蚯蚓>对照.秸秆的施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主要因素,而蚯蚓活动则并非对所有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2.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蚯蚓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种人工林(小叶栎、木荷、马尾松及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和2种荒草地(保护荒地、轻度干扰荒地)及疏草荒地对照进行了蚯蚓种群的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退化红壤植被恢复10年后蚯蚓种群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仅1种天锡杜拉蚓存在.蚯蚓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平均值顺序为:保护荒地>干扰荒地>小叶栎>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疏草荒地,其中前三者显著高于其余植被类型(P<0.05).蚯蚓种群季节波动明显,夏季干热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就季节变异系数所体现的种群稳定性而言,小叶栎最高,而马尾松最低.荒草地也较低.鉴别分析从整体上刻画了不同恢复植被下蚯蚓种群的分异.由植被类型决定的归还土壤的有机物数量和质量是蚯蚓种群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另外.联系蚯蚓种群发展,讨论了退化红壤恢复中选择适宜植被类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3.
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杀线活性测定及盆栽试验,研究了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杀线活性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蓖麻碱不影响淡紫拟青霉孢子的萌发.蓖麻碱和淡紫拟青霉均具有较强杀线活性,蓖麻碱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卵孵化抑制率和二龄幼虫死亡率分别达61.7%和59.2%,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蓖麻碱和孢子液复合处理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番茄苗后,植株平均根结数为15±3,显著低于对照的平均根结数37±2,株高、鲜重和根长增长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8.5%、44.0%和57.0%.说明蓖麻提取物和淡紫拟青霉能减轻线虫危害,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4.
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是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和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途径。基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稻作系统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库组分和微生物固氮、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同时,就单施化肥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氮素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通过改变稻田土壤氮素循环多个环节(增强氨化过程、协调硝化和反硝化过程、降低氨挥发和减少氮素损失等),改善土壤氮素供给状态(提高小分子有机氮供给、协调无机氮组分与比例、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和总氮固持),进而促进水稻氮素吸收并协调植株氮素分配过程,最终实现水稻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55.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土壤碳、氮及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文清  吕伟娇  陈强  李辉信 《生态学报》2006,26(4):1208-1284
考察了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土壤微生物量C、N、土壤呼吸及矿质N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施入土壤后,土壤的微生物量C、N、呼吸及矿质N均明显提高.微生物量C、N及土壤呼吸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随壳聚糖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低分子量壳聚糖施入土壤后,微生物量C、N及土壤呼吸均先快速增加,然后下降;中等及高分子量壳聚糖施入土壤后则是开始时变化较小,第14天开始快速增加,34d后下降.研究还发现,NO3^--N与NH4^+-N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NO3^--N开始时变化较小,第14天开始快速增加,34d后快速下降;低分子量壳聚糖处理时,NH4^+-N开始时快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中等分子量壳聚糖处理时,因加入量不同而不同;高分子量壳聚糖处理时则是从第24天开始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6.
不同有机肥源及其与化肥配施对稻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江苏金坛(31°39′41.8″ N, 119°28′23.5″ E)稻麦轮作体系下稻季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CK(不施肥)、F(100%化肥)、PF(猪粪堆肥配施50%化肥)、SF(秸秆全量还田配施100%化肥)、PSF(猪粪堆肥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50%化肥)和PMF(猪粪商品有机无机复合肥)6个处理,在秋季水稻收获后进行采样.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线虫种群在不同处理和年份间存在变化.配施有机肥能够增加线虫总数,降低食细菌线虫的丰度,显著提高杂食/捕食性线虫的丰度;各处理食真菌线虫的丰度无显著差异;单施化肥和猪粪商品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植食性线虫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第二年配施有机肥的食细菌线虫丰度较第一年相对提高,植食性线虫(潜根属Hirschmanniella)丰度相对降低.从土壤线虫生态学指数来看,配施有机肥处理第二年的土壤线虫多样性均显著提高,丰富度指数有上升的趋势,而线虫通路比值几乎没有变化.第二年瓦斯乐斯卡指数较第一年相对提高,而植食性线虫成熟指数相对降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食微线虫的丰度,使土壤环境趋于健康.  相似文献   
57.
对硝基苯酚对细菌产生持留菌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对硝基苯酚(PNP)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持留菌的影响,并对转录组进行分析,阐明对硝基苯酚影响持留菌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氧氟沙星抗生素探究对硝基苯酚对细菌产生持留菌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菌自溶情况和呼吸抑制剂羰酰氰氯苯腙(CCCP)对持留菌比例的影响,然后通过转录组分析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反义核酸进行相关功能基因的验证。【结果】PNP可以通过抑制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呼吸作用使其产生持留菌的比例增加,PNP不同浓度、作用不同时间和作用不同生长时期的菌体都会影响细菌产生持留菌的比例。PNP和呼吸抑制剂CCCP均能够抑制2个菌体的自溶情况,包括溶解氧含量的变化、蛋白质降解情况、细胞尺寸的变化和RNA完整性。转录组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加入PNP后,cyo A、app C两个基因在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再通过反义核酸抑制cyo A、app C的表达发现持留菌的比例和原始菌株相比均有所增加。【结论】PNP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呼吸作用来增加细菌产生持留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58.
根际微型土壤动物——原生动物和线虫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养分释放、土壤有机碳积累和稳定、根系激素效应、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稳定性、地上部多营养级关系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概述了根际微型土壤动物(原生动物和线虫)对根际生态功能的影响,特别针对微型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和根系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可能的机制。微型土壤动物的选择取食、主动迁移和代谢分泌行为,不仅贡献根际生态功能,而且对土壤整体及地上部群落有强烈的影响。总之,不考虑根际微型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和根系的相互作用,就不可能对根际生态功能和调控机制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9.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 培养期内不添加外源基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 onas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线虫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非根标土壤细菌的增加量又比根际土明显。在种植小麦体系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线虫均比不种作物体系有增加趋势,其中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的提高尤为显著。只加细菌处理中土壤N、P均无净矿化,相反培养前期出现轻微的生物固定。线虫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N、微生物量N 和微生物量P的含量,但对土壤有效P影响很小。这表明线虫活动主要是促进了N的矿化,而P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固定。文中还分析了线虫捕食对细菌的增殖作用以及线虫——细菌相互作用在N、P矿化和生物固定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60.
胡锋  李辉信 《生态学报》1999,19(6):914-920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培养期内不添加外在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onas 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线虫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非根标土壤细菌的增加量又比根际土明显。在种植小麦体系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线虫均比不种作物体系有增加趋势,其中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的提高尤为显著。只加细菌处理中土壤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