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巢湖富营养化对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及种群密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和2002年9月两次对巢湖河蚬和环棱螺的调查表明,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西湖区,河蚬生物量分别为17.87和47.29g·m-2;环棱螺生物量分别为4.4和12.6g·m-2.而在富营养化程度较轻的东湖区,河蚬的生物量分别为67.86和96.18g·m-2;环棱螺的生物量分别为32.00和31.21g·m-2.河蚬和环棱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而下降.近岸带河蚬和环棱螺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敞水区.河蚬的分布型为核心型,而环棱螺更接近随机性分布.河蚬和环棱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均无明显相关(P>0.05).环棱螺生物量与总氮TN、硝态氮NO3-N、总磷TP和溶解性磷PO4-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河蚬生物量仅与PO4-P呈负相关.现有河蚬资源量与1981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探讨了其它环境因子对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脑胶质瘤是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1%。目前,除手术切除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现,脑胶质瘤发病可能与多种钾离子通道的异常表达有关。自噬是膜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蛋白质、细胞器,并与溶酶体一起降解其所包裹内容物的生理过程。诱导胶质瘤细胞的自噬,促进其凋亡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本室前期研究发现,电压依赖型钾通道1.5(Kv1.5)参与胞膜小窖标志蛋白质(caveolae,Cav-1)介导的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但是否参与胶质瘤细胞的自噬并不清楚。本文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的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Kv通道阻断剂四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和Kv1.5通道特异性阻断剂DPO-1(diphenyl phosphine oxide-1)分别在不同时间,作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观察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发现DPO-1对U251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促进存活,高浓度抑制存活。其中,1 mmol/L DPO-1处理6 h,可促进自噬相关蛋白质LC3的表达,而抑制mTOR信号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表明Kv1.5通道可能参与胶质瘤细胞的自噬。然后,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分别敲低和过表达Kv1.5通道的蛋白质水平,发现敲低Kv1.5通道蛋白,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自噬,激活ERK信号通路,而过表达Kv1.5通道蛋白,则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自噬。进一步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凋亡,发现改变Kv1.5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诱发细胞早期凋亡。提示Kv1.5通道参与人脑胶质瘤细胞的自噬过程。这为临床利用特异性Kv通道阻断剂靶向治疗胶质瘤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3.
为了揭示辽宁省冬季温室内越冬粉虱伪蛹的种类及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情况, 于2012年1月份在辽宁省不同县市区的温室作物上采集了17份粉虱伪蛹样品(每样品含30头粉虱伪蛹) , 镜检鉴别粉虱种类并利用mtCOI基因对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鉴定; 检测了烟粉虱携带TYLCV情况并对其PCR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分析。结 果表明: 辽宁省冬季温室内存在越冬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与烟粉虱。17份粉虱样品中, 11份样品为烟 粉虱样品, 6份样品为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混合样品。混合样品中, 温室白粉虱仅在锦州凌海(LH)样品中占优势。17份烟粉虱样品(包 括混合样品)中, 仅有4份样品为B型与Q型混合样品, 其他13份样品烟粉虱生物型均为Q型。17份烟粉虱样品中有3份Q型烟粉虱样品检测 到TYLCV, 系统树分析进一步证实该病毒是TYLCV。调查结果为辽宁省粉虱与TYLCV的早期测报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软腐病是大白菜( Brassica pekinensis Rupr.)的三大病害之一.抗菌肽对软腐病菌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建立了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EHA105(pMOG410)工程菌的高频转化载体系统,将抗菌肽基因导入目前推广种植的大白菜AB-81自交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及 Southern blotting分子杂交鉴定表明抗菌肽基因已整合到白菜基因组.转基因植株提取液的体外抑菌实验、试管苗及盆栽转基因植株的病原菌接种抗病测试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抗病特性,并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植株R1自交分离比为3∶1,R5的转基因植株保持抗Km和抗病特性,可望以其为亲本选育出大白菜抗软腐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5.
陈斌  宫明雪  刘筱玮  李洪瑶  王欢  何淼 《广西植物》2020,40(11):1638-1644
为探明绵枣儿(Barnardia japonica)在哈尔滨地区的年生长节律以及花芽分化进程,该文以从长白山引种至东北林业大学花卉研究所苗圃内的绵枣儿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法研究绵枣儿的年生长节律,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分化各阶段的形态解剖学特征。结果表明:(1)绵枣儿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节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花芽分化与发育期、开花期、结实期、休眠期。(2)绵枣儿花芽分化进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即4月中上旬,由于土壤温度较低,鳞茎仍处于未分化期; 4月下旬进入花序原基分化期; 5月上旬苞片原基分化; 5月下旬为小花原基分化期; 5月末至6月初花被片原基分化; 6月上旬进入雄蕊原基分化期; 6月下旬为雌蕊原基分化期。该研究明确了绵枣儿在哈尔滨地区的年生长节律和花芽分化各阶段的解剖学特性,为园林应用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银川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是否遭受了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危害, 采用国家标准TSWV RT- PCR检测技术对银川番茄上采集的14份疑似感染TSWV病叶样本进行分子鉴定, 对克隆得到的核衣壳蛋白基因N (Nucleocapsid)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随后对PCR阳性样本进行蛋白检测。结果表明, 14份病叶样本中有8份扩增出长度为394 bp的TSWV N基因序列, 且8条序列完全一致; 获得的银川番茄TSWV分离物与云南番茄、中国莴苣(Lactuca sativa)、中国鸢尾(Iris tectorum)和重庆辣椒(Capsicum annuum) TSWV分离物相对近缘, 与山东、黑龙江和北京等地及国外TSWV分离物相对远缘; 利用TSWV的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对8个PCR阳性样本进一步检测, 结果也证实8个阳性样本中存在TSWV感染。该研究首次通过分子鉴定及蛋白检测证明银川番茄上存在TSWV感染, 需要加快抗TSWV番茄品种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57.
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侵袭转移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已被证实为肿瘤EMT的主要诱导剂.然而,其分子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该研究旨在探讨TGF-β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SPC-A1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TGF-β1刺激SPC-A1细胞后细胞形态变成梭形.Transwell侵袭实验揭示,TGF-β1刺激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与未经TGF-β1刺激的SPC-A1细胞比较,EMT上皮标志物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而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明显上调,p-AKT、p-ARK5的表达也明显增强.此外,转录因子Snail在细胞核内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TGF-β1和PI3K抑制剂LY294002同时刺激SPC-A1细胞后,p-AKT、p-ARK5较只加TGF-β1时表达明显降低,Snail在核内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TGF-β1通过激活AKT、ARK5磷酸化,促进转录因子Snail入核,进而导致SPC-A1细胞EMT.  相似文献   
58.
59.
二疣犀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在室内一定条件下(温度26±1℃, RH 75%~95%, 光周期10L∶14D)以牛粪和锯末混合物(4∶1, m/m)饲养二疣犀甲各虫态, 每6 h观察记录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发育情况, 并测量各虫态的重要发育指标, 如体长、 体宽、 体重等。【结果】 二疣犀甲属于全变态昆虫, 一生经历4个虫态, 分别为卵、 幼虫、 蛹和成虫。二疣犀甲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8.88 d, 整个幼虫期平均需156.82 d, 预蛹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45 d和33.75 d, 二疣犀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26~455 d。1龄幼虫体长为4.16 mm, 体重0.64 g, 之后随龄期迅速增加, 至3龄时, 体长为65.66 mm, 体重增加到12.14 g。蛹期平均体长为51.62 mm, 体重为9.72 g。早期羽化的成虫个体较晚期羽化的大, 表现为体长、 体宽、 角长及体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疣犀甲成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 子代性比(雌∶雄)为1.23∶1。【结论】 二疣犀甲O. rhinoceros是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 基础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是防控技术研究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该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策略,从甜荞中克隆到1个柠檬酸转运蛋白基因FeFRD3(GenBank登录号为MG462907)。FeFRD3基因含一个1 554bp开放阅读框,编码51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55.83kD,等电点为8.48。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eFRD3蛋白含有8个跨膜区,定位于质膜和液泡膜上。蛋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FeFRD3与拟南芥、大豆和水稻的FRD3同源蛋白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eFRD3属于具有将铁由根向地上部位长距离转运功能的柠檬酸转运蛋白,且与拟南芥AtFRD3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表明,FeFRD3基因在甜荞根、茎、叶和种子中均有表达,但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最低;缺铁胁迫没有影响FeFRD3基因在根中的表达,但高铁胁迫明显诱导了该基因在根中的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FeFRD3基因在甜荞铁长距离转运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