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0(CK)、200、400、600和800 mg·L-1Pb胁迫条件下路易斯安那鸢尾(Louisiana Iris)品种‘Professor Neil’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Pb质量浓度的提高,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和根系干质量以及耐性指数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总体上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和b含量均随Pb质量浓度提高而缓慢下降,但仅在800 mg·L-1Pb胁迫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处理组的叶绿素a和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叶片和根系的MDA和Pro含量及POD活性均随Pb质量浓度提高逐渐增加,根系的SOD活性则随Pb质量浓度提高逐渐降低;而叶片的SOD活性以及叶片和根系的CAT活性和O-·2产生速率均在200~600 mg·L-1Pb胁迫条件下随Pb质量浓度提高逐渐增加,但在800 mg·L-1Pb胁迫下均不同程度降低,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可通过体内抗氧化酶和相关物质的诱导及合成缓解低浓度Pb胁迫对其造成的毒害作用,而高浓度Pb胁迫对路易斯安那鸢尾的伤害较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路易斯安那鸢尾具有一定的耐Pb特性和修复Pb污染水体的潜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制菌素阴道栓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的制菌素阴道栓治疗,均连用10d。两组患者停药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停药2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χ2=4.63,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3个月,对照组复发11例(44.00%),观察组复发5例(15.63%),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0,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好,复发率低,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53.
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酸乙酯和甲醇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剩余残渣采用热水浸提,最终得到桦褐孔菌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确定桦褐孔菌的抗氧化能力,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桦褐孔菌功能性食品奠定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分及BHT,桦褐孔菌提取物有望成为功能性食品组分中合成抗氧化剂的天然替代品。  相似文献   
54.
microRNA(miRNA)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的调控。毛果杨MIR171基因家族是一个古老的miRNA基因家族,具有14个成员。本研究对毛果杨MIR171基因家族的基因倍增模式、表达方式、启动子结构及靶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果杨MIR171基因家族主要通过48~54百万年前的染色体大片段重复进行扩张,其表达方式和功能已经出现分化。MIR171基因家族可能主要通过调控GRAS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蛋白参与杨树生长发育、光信号转导和光形态建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55.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垂直带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首次研究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垂直带蚂蚁群落及共物种多样性。在北段和中北段随海拔升高优势种数目增加,而在南段随海拔升高优势种数目递减。在北段和中北段海随海拔升高优势种所占百分比递减,而在南段随海拔升高优势种所占比例递增。在西坡4个地段均呈现随海拔升高种数目和密度递减的基本规律。北段和中北段随海拔升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中南段和南段随海拔升高优势度指数增大。北段随海拔升高多样性指数递增,中北段多样性指数缺乏规律性,中南段和南段随海拔升高多样性指数递减。北段、中北段和中南段均呈现随海拔升高无效度指数递增规律,而南段表现出随海拔升高均匀度指数递减的相反情况。西坡4个地段垂直带上,蚂蚁群落之间的相似系数几乎均在0.00-0.25,处于极不相似水平,只有1个系数超过此范围,我们认为在原始植被状态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蚂蚁群落的基本规律是随着海拔升高。优势种数目递减,优势种所占比 递增,物种数目递减,优势度指数递增,多样性指数递减,均匀度指数递减。山体中部和下部植被的毁坏导致了实际调查中出现的反常情况。  相似文献   
56.
多效唑对草莓种质离体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取离体培养形成的草莓单芽接种到1/2MS附加不同浓度多效唑和0.5mg/L6—BA的培养基上,研究了多效唑对草莓试管苗生长及其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对草莓试管苗芽的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草莓试管苗的伸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多效唑浓度为0.04mg/L,苗高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为0mg/L)的29%~63%,当多效唑浓度较高(0.2mg/L)时,延迟了试管苗的发根,且抑制根的伸长。在继代培养中,多效唑抑制芽的分化,同时抑制苗的生长。在本试验中,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草莓试管苗保存成活率差异不十分明显,但野生草莓品种在离体保存中多效唑浓度不宜高,以0.1mg/L为好。  相似文献   
57.
杂种鸢尾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植物名称 杂种鸢尾 (Irishybrids)。2 材料类别 茎尖 (stemapex)。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 ( 1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MS + 6 BA 1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1 ;( 2 )诱导分化培养基 :MS + 6 BA1 .0 +NAA 0 .5 ;( 3)丛芽增殖培养基 ) :MS + 6 BA1 .0 +KT 2 .0 +NAA 0 .1 ;( 4 )生根培养基 :MS +6 BA 0 .1 +NAA 0 .5。以上培养基均加 0 .7%琼脂、3%蔗糖 ,pH5 .8。培养温度为 ( 2 5± 1 )℃ ,光照度2 0 0 0lx ,光照 1 2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愈伤组织的诱导 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幼小…  相似文献   
58.
基因枪转化小麦幼胚的再生培养与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以小麦幼胚为受体,用基因枪法对Trx-S反义基因 目的基因 和Bar基因 标记基因 进行了共转化,以轰击后的小麦幼胚为实验材料,对幼胚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分化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表明:4种基本培养基中,L3培养基的成愈率最高,且增殖速度快;MS培养基次之.以L3为基本培养基,分化培养基中添加NAA1mg·L-1和ZT2mg·L-1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效果最好,分化率达到50%以上.1/2MS培养基中添加IAA0.8mg·L-1的生根效果好,且移栽成活率高.以优化的培养方案对来自7个小麦品种的幼胚进行转化与再生培养,多数品种的出愈率都达到90%以上,分化率在40%以上,并在5个品种上获得再生植株,经检测证实在4个品种上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9.
在无菌条件下,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ZA1、ZA1:接种栽培大豆,从根系现瘤初期,中期,直至成熟期,发现由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含菌组织中,菌体形态分化不明显,随着瘤龄增长到一定时期,菌体的直径由0.5μm增至0.9μm,繁殖率亦随瘤龄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