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者于1996年在内蒙古调查了汉、回、蒙古族5项人类遗传学经典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扣手、交叉臂、惯用手)。研究结果显示:(1)3个民族间拇指类型、扣手出现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交叉臂、惯用手出现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环食指长出现率蒙-汉、蒙-回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拇指类型、扣手、惯用手出现率无性别间差异,环食指长出现率男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惯用手与扣手、惯用手与交叉臂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交叉臂与扣手之间则无关;(4)与国外人群比较,3个民族环指长出现率高,交叉臂R型出现率较高,扣手R型出现率较低,惯用手L型出现率高于印度的一些群体。 Abstract:Authors in vestigated 5 general indexes of anthrotogical genetics including pollical type,palmar digital formula,hand clasping,arm folding and handedness in Han,Hui and Mongol nationalities in 1996.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of pollical type and hand clasping in 3 nationalities,but those of arm folding and handedness showed no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frequencies of palmar digital formula between the Mongol and the Hui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2)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 of pollical type,hand clasping and handedness while the long type (R) of ring finger revealed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3)There were obvi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handedness and hand clasping,handedness and arm folding but no relation between arm folding and hand clasping.(4)In comparison with foreign ethnic groups,the 3 nationalities showed higher frequencies of long type (R) of ring finger and right-arm folding but the frequence right-hand clasping revealed slightly lower.The findings showed higher frequence of Left-Handedness than that of Indi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对比外侧L形切口与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足部功能和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10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n=49)和B组(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n=51),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足部功能和血清应激因子变化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较A组短,术后引流量较A组少(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均扩大(P<0.05)。两组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Maryland足功能评分升高(P<0.05)。两组术后7 d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升高(P<0.05),B组术后7 d Cor、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经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应激程度轻,创伤小,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3.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设计统一表格,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的胃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后切口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共492例胃癌术后患者纳入本研究,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为19.7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夏秋季节手术、手术时间、放置引流、ICU住院等因素是胃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胃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多,应针对性进行护理预防,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颞部Gillies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颞部Gillies切口治疗25例病人颧骨复合体骨折,观察手术进路,显露术区,在直视下行颧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结果:25例患者应用此术式均可显露骨折区域,满足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显露需要,而且与常规颧骨复合体骨折(头皮冠状切口)手术相比,减小了出血及损伤神经的可能。结论:颞部Gillies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优于其它手术路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56例60岁以上腹部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6例切口裂开,再次缝合后无一例再裂开。3例死亡,病死率为11.5%。结论: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降低腹压,避免危险因素和对危险因素的围手术期处理,能有效地预防了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的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56.
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5年腹部术后切口感染47例病历的感染情况,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对策。结果:腹部术后切口感染与病人全身健康状况、手术环境、医务人员素质及应用抗生素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切口护理、充分做好肠道准备、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从而降低腹部术后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钛板坚固内固定在髁状突骨折游离再植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9例31侧髁状突骨折游离再植坚固内固定的患者术后复诊及X线片检查临床观察,对骨折类型、固定方式、愈合和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单线形19侧,多线形和碎性12侧.单板固定24侧,双板固定7侧.疗效评价总满意率83.9%;不满意率占16.1%,其中张口受限2例,髁状突移位并伴骨折缝感染吸收3例.结论:钛板坚固内固定是颌后切口入路游离再植治疗髁状突中高位及复杂性骨折满意疗效的保证,双板固定能保障髁状突多线形和碎性骨折稳定性愈合,坚持张口训练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行阑尾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298例,其中209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OA),89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切口感染率,分析LA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经验.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1例,切口感染率为7.05%.其中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0.34%,开腹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71%,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化脓性阑尾炎采用LA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并做好切口保护,正确处理渗出液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脱毛剂为开颅手术患者备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开颅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刀片备皮方法,试验组采用脱毛剂备皮方法,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采用2种备皮方法术前皮肤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切口感染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脱毛剂为开颅手术患者备皮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HoxD-13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M)患儿末端直肠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意义及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06月CAM患儿71例作为观察组,选择非CAM患儿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两组直肠末端组织Hoxd-13基因表达情况;记录观察组性别、年龄、体重、CAM临床分型、其它系统合并畸形情况、手术方式、成形次数、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等,分析上述不同情况下HoxD-13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AM临床分型与合并其它畸形情况、HoxD-13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探索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CAM患儿末端直肠组织中HoxD-13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其它畸形患儿的HoxD-13相对表达量低于未合并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位CAM患儿合并其它畸形患病率72.09%,高于低位CAM患儿(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位CAM患儿的HoxD-13相对表达量低于低位CA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提示HoxD-13相对表达量是影响临床分型的主要因素(t=4.714,P=0.000)。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提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CAM患儿的临床分型、合并其他畸形情况及直肠末端组织HoxD-13相对表达量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儿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HoxD-13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Wald χ2值=7.440,P=0.006)。结论:HoxD-13基因在CAM患儿末端直肠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是CAM临床分型及合并其它畸形的主要因素,且可能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胎儿或患儿Hoxd-13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