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扫描电镜分析牙齿釉质结构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对大熊猫牙齿釉质结构的三维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枚牙齿上,不同部位的釉质切面,釉柱截面的形状、大小以及排列等,有不同的现象.因此在用上述特征描述时,应对所有要比较的样品,须精确地统一在相同的部位.本文以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了严格定位取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2.
可食植物中砷赋存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XJ  Lin AJ  Sun GX  Liu YX  Liu W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883-1891
砷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化学元素,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砷污染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出的砷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经口摄入是外界砷进入人体并累积产生生物毒性的主要途径.可食植物是人类饮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食品总砷含量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毒性大小,砷的赋存形态与其生物毒性密切相关,无机砷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质.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种类可食植物中砷形态的分析方法,以及砷的主要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53.
李雅轩  李学东 《化石》1996,(2):16-18
国外考古学中动物区系分析方法简介李雅轩,李学东关于考古学中动物区系的分析方法曾有许多文章作过报道,但对于初学的实习者来讲,还缺乏令人满意的实际操作指导,尤其是在关于季节分布特点的推算上,还仅仅限于一般的定性分析。本篇文章参照国外考古学家的研究方法,试...  相似文献   
54.
吴茱萸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新进展(1985~1997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1985-1997年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单形格子和单形重心设计统计模型的优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形格子和单形重心设计是两种非常实用的配方试验设计方法,但其统计模型的优化分析却很困难.本文通过对单形格子和单形重心设计基本原理的分析,根据数学规划理论,构建了专门对这两种试验设计的统计模型进行优化分析的方法,同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6.
镉胁迫下三种藓类植物的细胞伤害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 胁迫下3种藓类植物的细胞伤害、光合色素含量和Cd 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对Cd 胁迫的反应敏感性和耐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d (1 mg·L-1)胁迫显著损伤尖叶拟船叶藓和匍枝青藓叶细胞,3种藓的叶细胞伤害率随Cd 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高浓度Cd (100 mg·L-1)胁迫下的细胞伤害率大小为匍枝青藓>湿地匍灯藓>尖叶拟船叶藓.低浓度Cd 胁迫(1 mg·L-1)对3种藓类植物的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着Cd 胁迫浓度的增加(≥ 10 mg·L-1),3种藓类植物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降幅顺序为匍枝青藓>湿地匍灯藓>尖叶拟船叶藓;1和10 mg·L-1 Cd胁迫对3种藓类植物叶绿素a/b值无显著影响,100 mg·L-1 Cd胁迫下湿地匍灯藓和匍枝青藓叶绿素a/b值显著下降;Cd胁迫对匍枝青藓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最大,1 mg·L-1 Cd下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3种藓类植物均能显著地富集Cd,其体内Cd累积量以尖叶拟船叶藓最高,湿地匍灯藓次之,匍枝青藓最少.细胞伤害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可用来指示3种藓类植物对Cd胁迫的敏感性差异.尖叶拟船叶藓对Cd胁迫的耐受性最强,湿地葡灯藓和匍枝青藓相对较弱.3种藓类植物对Cd胁迫的耐受性与其体内Cd累积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7.
Protein S-glutathionylation, the reversible formation of a mixed-disulfide between glutathione and protein thiols, is involved in protection of protein cysteines from irreversible oxidation, but also in protein redox regula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implicated S-glutathionylation as a cellular response to oxidative/nitrosative stress, likely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ignaling.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glutathionylation, a number of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identifying proteins undergoing glutathionylation. These methods, ranging from analysis of purified proteins in vitro to large-scale proteomic analyses in vivo, allowed identification of nearly 200 targets in mammals. By contrast, the number of known glutathionylated proteins is more limited in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although they are severely exposed to oxidative stres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detail the methods availabl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glutathionylated proteins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of each technique will b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 to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Furthermore, an overview of known glutathionylated proteins in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is provided and the physiological importance of thi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8.
苔藓植物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藓植物由于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及其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其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文中综述了苔藓植物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认为环境条件,包括植被、气候、干扰度等均对分布和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对苔藓植物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对研究方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开展大尺度的苔藓植物综合研究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系统发育研究中“长枝吸引”现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一苇  于黎  张亚平 《遗传》2007,29(6):659-667
系统发育研究(phylogeny)不仅有助于重建地球所有生物体的进化历史, 而且还可以揭示进化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清晰了解各生物物种进化历程及不同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生物学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是现今广泛应用的所有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消除各种误差, 从而不能客观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也就不能成功重建生物进化历程, 真实反映物种进化关系。系统发育研究中, “长枝吸引” (Long-branch Attraction, LBA)假象是最为困扰研究者的问题。文章从“长枝吸引”问题的产生原由、检测方法以及消除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详尽概述, 并通过列举典型实例, 阐述了解决“长枝吸引”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0.
Andersen PL  Xu F  Xiao W 《Cell research》2008,18(1):162-173
In addition to well-defined DNA repair pathways, all living organisms have evolved mechanisms to avoid cell death caused by replication fork collapse at a site where replication is blocked due to disruptive covalent modifications of DNA. The term DNA damage tolerance (DDT) has been employed loosely to include a collection of mechanisms by which cells survive replication-blocking lesions with or without associated genomic instability. Recent geneti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DDT in eukaryotes, from yeast to human, consists of two parallel pathways with one being error-free and another highly mutagenic. Interestingly, in budding yeast, these two pathways are mediated by sequential modifications of the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by two ubiquitination complexes Rad6-Rad18 and Mms2-Ubc13-Rad5. Damage-induced monoubiquitination of PCNA by Rad6-Rad18 promotes translesion synthesis (TLS) with increased mutagenesis, while subsequent polyubiquitination of PCNA at the same K164 residue by Mms2-Ubc13-Rad5 promotes error-free lesion bypass. Data obtained from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above mechanisms are conserved in higher eukaryotes. In particular, mammals contain multiple specialized TLS polymerases. Defects in one of the TLS polymerases have been linked to genomic instability and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