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39个家系45个病人及60例正常人的ATP7B基因的几个外显子采用8~10%的非变性丙稀酰胺胶进行SSCP分析, 并对异常者测序(放射自显影), 发现一个家系的8号外显子上同时存在两个突变(C2250G和G2273T),患者属纯合子,其父为杂合子,母亲和妹妹为正常, 类似“杂合丢失现象”。提示在除了肿瘤之外的体细胞遗传病中,二次突变理论也可能是突变发生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Screen for mutation in many exons with 45 Wilson disease patients in 39 Chinese families by SSCP and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by autoradiograph. There are two mutations in exon 8 of a patients family: C2250G and G2273T. Found in these two mutation points, the patients father is a heterozygote, patients mother and sister are normal sequences, and patient is a homozygous. It just like a loss of heterogyzosity in this family with Wilson disease. The patient and her parent sibship were confirmed by taternity test with microsatellite vWF SE33 AR and D9S112.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is probable mutate mechanism of hereditary disease besides tumor and cancer.  相似文献   
52.
本文就肉苁蓉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分离提纯、药理作用和资源开发利用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3.
论DNA C-值与植物入侵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倪丽萍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05,25(9):2372-2381
外来植物的入侵已引起世界普遍关注,强调并迅速提高对外来植物的预警能力是目前首当其冲的任务,由此,如何预测植物的入侵能力,也就成为入侵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植物入侵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入侵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点或入侵生境特点,然而,争议多于结论,至今未能找出有效预测外来植物入侵性的答案。着重从DNAC-值与植物入侵性关系这一角度进行论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染色体数目、大小、倍性在细胞水平的变化被认为可能与植物入侵性相关,因为染色体数目、大小变化是物种在细胞水平上的一种表型变异形式,而细胞水平累积的效应有可能决定着植物整体水平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决定植物的分布范围,最终与入侵性相关。但是,这些领域的研究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近年来,人们将注意力转移至被子植物DNAC-值变化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生物学意义。现有资料表明,DNAC-值与细胞大小、体积、重量、发育速率等细胞水平上的表型特征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与核型相关的DNAC-值的影响效应,可扩展到多细胞植物有机体的发育速率,在植物生活史的各个阶段起作用,其中就影响到两个受时间因子限制同时又与植物分布相关联的特征——最短世代时间及生活周期类型,而许多入侵成功植物即表现为世代时间短等特点,对于入侵性植物,其不可避免会受生长时间及分布环境的限制,如能保证其在这两方面占有优势便能入侵成功。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外来入侵种比同属其它种类具有较低的核DNA含量,由此,提出通过研究植物DNAC值,就有可能预测植物入侵能力的强弱,低DNAC-值的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与入侵性大小呈负相关,这为发现新的植物入侵性预测指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4.
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倪九派  魏朝富  谢德体 《生态学报》2005,25(8):2061-2067
土壤侵蚀的空间尺度效应使得小尺度上观测到的大量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给多空间尺度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带来了困难和问题。对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中的空间尺度效应及其机理和空间尺度转换方法进行了综述。分离、搬运和堆积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与大尺度土壤侵蚀背景条件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土壤侵蚀空间尺度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中,基本侵蚀单元地表参数的定量描述是建立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转换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WTF1 (What’s this factor 1)是包含“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 860”(DUF860)的一类蛋白, 特异定位于植物细胞叶绿体或线粒体中, 在内含子的剪切中发挥作用。在研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热胁迫转录谱时发现一个包含该结构域的探针受高温诱导表达。通过对其所编码的基因TaWTF1进行克隆并详细分析, 发现该基因的启动子区包含HSE、干旱、GA及SA等胁迫和激素响应元件, 且该基因在苗期和开花期均受热胁迫诱导表达。在开花期, TaWTF1在普通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包括旗叶在内的其它组织器官。进一步将该基因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超表达, 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在热胁迫下的成活率, 说明TaWTF1参与了植物耐热性。该研究为解析植物耐热性分子机理开辟了新的领域, 并为作物耐热性分子育种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6.
磷脂酶A2是精子重要的脂解酶类,包括多种不同亚型。在精子顶体反应期间磷脂酶A2受天然激动剂卵透明带、孕酮和γ-氨基丁酸激活,引起胞外Ca2 内流,使磷脂水解为花生四烯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从而促进膜的融合即顶体反应。天然激动剂引起PLA2激活受Gi蛋白、甘油二酯、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促分裂原蛋白激酶和活性氧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节,此外,磷脂酶A2与特异性磷酯酶C之间可以发生信号串话。研究PLA2的信号通路为了解受精机制、男性不育之病因和开发男性避孕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分析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对机械损伤的响应。本文通过气质联用(GC/MS)方法比较分析了北京平谷地区天然次生林林栓皮栎枝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气体VOCs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1)栓皮栎枝叶中的挥发性物质有酯类、烷烃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醛酮类、醇类、烯烃类以及其他含氮、氯、硫等物质等8大类,其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约占总物质含量的30.32%~41.60%和30.02%~33.14%;(2)虽然机械损伤前、后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含量均有所变化,但是每一类物质主要成分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主要成分有酞酸二丁酯、2-甲基-1-己醇、2,6,10-三甲基十四烷、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十四烷、十九烷、油酸酰胺、壬醛、癸醛等;(3)机械损伤随栓皮栎枝叶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损伤后总挥发物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明显增加的组分有:萘、d-柠檬烯、(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乙酸己酯、苯甲酸丁酯、3-亚甲基-1,1-二甲基-2-乙烯基环己烷等化合物。栓皮栎枝叶8大类挥发性物质中酯类和烷烃类含量最多;机械损伤后,萘、d-柠檬烯、4-己烯-1-醇乙酸酯、酞酸二丁酯等物质均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物质对昆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这可能是栓皮栎的一种化学防御策略来响应和免受外界虫食等胁迫的侵害。另外,机械损伤后许多组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或是小幅度的变化,其变化机理和生态功能尚未知晓,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农抗702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及抑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农抗702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对病原真菌的作用机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抑菌谱,并以水稻纹枯病菌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作用下菌丝的电解质渗漏、蛋白质、核酸、Mg2+、K+含量的变化,及其对细胞膜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和水稻纹枯病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抗702对供试13种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的作用最强,EC50为0.23 μg·mL-1;农抗702作用水稻纹枯病菌菌体后相对电导率增加72.2%;蛋白质、核酸、Mg2+、K+等胞内物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渗漏;细胞麦角甾醇含量降低了92.O%;细胞膜轮廓不清、破损;细胞器严重损伤,有空泡化.抑制麦角甾醇合成、造成真菌细胞膜渗透增加是农抗702抑制真菌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59.
基于农业面源污染分区的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涓  谢谦  倪九派  魏朝富  吕家恪 《生态学报》2014,34(9):2431-2441
在三峡库区建立生态农业园是解决库区农业、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有效措施。以农业面源污染分区为基础,探讨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农业园的建设模式和对策。结果表明:(1)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将生态农业园规划为三大生态农业区,低海拔平坝丘陵生态农业区适宜发展"粮果蔬-猪-沼气-粮果蔬+休闲旅游"复合型高效农业模式,中海拔低山生态农业区可采用"粮-林-畜-沼气-草"的生态农业园建立模式,高海拔高山生态农业区适宜发展林草牧药复合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2)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确定了生态种植园、生态养殖园和生态综合园为该区的生态农业园建设方向。划分归并后的五大农业面源污染产污区中,库首外围丘陵山地产污区适宜以生态种植园为主导发展方向;库尾丘陵山地产污区可主营生态养殖园;余下3个产污区的发展核心都宜放在生态综合园建设。(3)三大生态农业区中的中海拔低山生态农业区和五大产污区中的库中平行岭谷产污区是库区生态农业园的建设重点。(4)为保障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应积极促进国家、政府、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创新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0.
镉在东南景天中的亚细胞分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差速离心技术,比较研究了Cd在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根、茎、叶中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对Cd具有很好的忍受耐和累积能力,非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则不具有这种能力。Cd在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根、茎、叶各部分的亚细胞分配满足F1(细胞壁部分)>F3(可溶部分)>F2(细胞器及膜)规律,且Cd在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占绝对优势;同时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地上部有很好的Cd累积能力。与众多超累积植物相似的Cd亚细胞分配规律和地上部的良好的Cd累积能力。对此植物的Cd亚细胞分布完全不同于非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的情况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矿山生态型东南景天很可能是一种新的镉超累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