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芮  朱国平 《应用生态学报》2018,29(8):2778-2786
目前甲壳类生物资源,如蟹、龙虾、对虾及南极磷虾等组成了全球庞大且极具商业价值的渔业.虽然这些渔业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规模也在扩大,但相对于其他渔业,适合且有效的海洋甲壳类资源评估与管理方法仍需进一步发展.本文回顾和评价了各种用于甲壳类生物资源评估的方法与模型,对剩余产量模型、时滞差分模型、损耗模型及体长结构模型等应用到甲壳类生物资源评估的4种主要模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简要地总结了这几种模型在应用时所需要的假设前提以及对所需数据的要求等,并对比分析了几种模型的优、缺点.此外,本文还列举了关于资源评估方法中模型的假设要求.参数的估算方法、不确定性来源及一般性解决办法等.最后,本文对甲壳类资源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脊椎动物血管系统的发育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复杂的过程。MicroRNAs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参与了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MicroRNAs主要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发育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有关microRNAs在血管发育中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miR-126、miR-17/92家族等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机制,以及miR-143/145家族、miR-21等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本文还对microRNAs在血管发育中作用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环境因子分析及其对资源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余为  陈新军 《生态学报》2015,35(15):5032-5039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短生命周期的生活史特征决定其资源丰度易受海洋环境变化影响。根据1998—2010年我国鱿钓船生产统计资料和环境资料,包括海表温度(SST)和叶绿素浓度(Chl-a)数据,结合Nio 3.4区海表温距平值(SSTA),分析了SST和Chl-a浓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分别探讨了SST和Chl-a浓度距平值与Nio 3.4区SSTA及柔鱼资源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卵场海域Chl-a浓度冬季高夏季低,SST则夏季高冬季低;育肥场Chl-a和SST均呈夏季高冬季低变化,但6—12月份Chl-a浓度波动明显。产卵场和育肥场SST及Chl-a浓度年际变化明显。同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拉尼娜和正常年份时Nio 3.4区SSTA对柔鱼产卵场和育肥场环境的调控机制不同:拉尼娜和正常年份产卵场和育肥场温度上升,叶绿素浓度变化幅度小,有利于资源量补充,产量较高;厄尔尼诺年份温度和叶绿素均降低,尤其育肥场叶绿素浓度,对资源量产生不利影响,产量锐减。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度和叶绿素的柔鱼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两者均能很好的预测柔鱼资源丰度(P0.05),但基于叶绿素的预测模型优于温度模型。  相似文献   
54.
依据2009、2011和2012年秋季在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30.68°—30.83° N,121.67°—121.87° E)、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29.95°—30.24° N,121.60°—121.85° E)和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30.58°—30.77° N,121.31°—121.56° E)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杭州湾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及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浮游动物有14种,虫肢歪水蚤为绝对优势种,钱塘江径流是影响该水域浮游动物的主要水团,生态类群以亚热带河口半咸水种为主,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79.8%.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浮游动物有19种,主要受长江冲淡水和东海外海水水团的影响,生态类群主要为暖温带沿岸低盐种和亚热带沿岸低盐种,分别占该水域总丰度的43.5%和31.1%.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浮游动物有25种,主要受东海外海水的影响,亚热带沿岸低盐种的丰度占总丰度的72.3%,为最主要的生态类群,其次是亚热带近海种,占总丰度的18.3%,其中亚热带沿岸低盐种左突唇角水蚤占总丰度的65.3%.聚类、排序结果表明,杭州湾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比较明显,与各自水域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5.
文章根据2019年(厄尔尼诺)和2020年(正常)相同月份(2—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采集的1896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对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年间雌性个体胴长分别为129—347和284—582 mm,优势胴长组分别为171—220和481—530 mm;雄性个体胴长分别为138—273和94—235 mm,优势胴长组均为171—220 mm; 2019年胴长及优势胴长均大于2020年,其中雌性个体差异最大。不同气候年间鸢乌贼体重与胴长的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除2020年雄性样本胴长与体重的关系最适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胴长与体重的关系均最适用幂函数表示。两年间样本的雌雄性别比分别为1.5﹕1和1.3﹕1,性腺成熟度组成也不相同,雌性个体2019年多处于未成熟阶段(Ⅰ期和Ⅱ期), 2020年则多处于成熟阶段(Ⅲ期和Ⅳ期);雄性个体2019年多处于未成熟阶段(Ⅱ期)和成熟阶段(Ⅲ期), 2020年多处于成熟阶段(Ⅲ期和Ⅳ期)。不同气候年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个体日龄组成和孵化群体也...  相似文献   
56.
剑尖枪乌贼是东海重要的渔业资源捕捞对象,同时也在东海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根据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东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样本,利用脂肪酸标记法和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其在秋冬季的摄食生态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的剑尖枪乌贼脂肪酸均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饱和脂肪酸(SFA),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最低。秋季和冬季的PUFA和MUF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而SFA含量则无明显差异。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油酸(C18:1n9)可作为秋季样本的特征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可作为冬季样本的特征脂肪酸。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秋季和冬季的δ15N存在显著差异,而δ13C则无显著差异;秋季样本的营养生态位总面积(TA)、δ15N范围(NR)、标准椭圆面积(SEA)和校正的标准椭圆面积(SEAC)均小于冬季,而δ13C范围(CR)则相反。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秋季和冬季的剑尖枪乌贼的脂肪酸含量和稳定同位素比值与个体...  相似文献   
57.
【背景】假交替单胞菌属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存在于海底沉积物中,能分泌大量的胞外产物形成海洋微生物被膜,从而诱导海洋无脊椎动物的附着。【目的】探究海假交替单胞菌鞭毛蛋白fliC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诱导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敲除构建海假交替单胞菌fliC-02330基因缺失突变菌,研究突变菌和野生菌菌落形态、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胞外物质以及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能力等的差异性。【结果】与野生菌相比,突变菌菌落表型出现褶皱,运动能力下降,形成被膜膜厚增加,以及对幼虫附着变态诱导活性下降。共聚焦扫描发现,fliC-02330基因缺失突变菌胞外多糖含量下降,而蛋白含量上升。【结论】海假交替单胞菌鞭毛蛋白fliC-02330基因缺失促进生物被膜形成,但抑制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本研究为探究细菌鞭毛蛋白基因与厚壳贻贝幼虫的作用机制,以及后续进一步探索微生物参与海洋无脊椎动物附着变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杨蕊  韩东燕  高春霞  魏秀锦  赵静  叶深 《生态学报》2022,42(23):9796-9807
基于2016年和2020年浙江南部近海收集的71尾前肛鳗样品,通过测定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计算其营养生态位指标,对比分析前肛鳗不同发育过程、不同季节及不同年份营养生态位的差异,探究营养生态位的变动规律及对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2016年和2020年前肛鳗平均δ13C值分别为(-15.19±0.31)‰、(-15.90±0.45)‰;平均δ15N值分别为(12.42±0.45)‰、(12.92±0.25)‰;(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2016年前肛鳗不同发育过程δ13C值差异不显著(P>0.05),δ15N值差异显著(P<0.05),不同季节间δ13C值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2020年前肛鳗不同发育过程δ13C值和δ15N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间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δ15N值差异不显著(P>0.05);(3)从个体发育来看,2016年前肛鳗有向高营养级饵料生物摄食的趋势,而2020年前肛鳗摄食特化现象不明显,但均随个体发育过程生态位宽幅逐渐减小,表明个体发育过程营养生态位会出现资源竞争共存分化现象;(4)种群营养多样性指标结果显示前肛鳗在秋、冬两季食物来源较春、夏两季更广泛,春季营养多元化程度与秋季相似,夏季营养多元化程度与冬季相似,各季节间营养生态位重叠较小,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化现象;(5)2020年前肛鳗种群营养结构多样性指标相比2016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两年的SEAc未发生重叠现象。由于种内种间的竞争压力,研究发现前肛鳗在个体发育过程及不同时间段都出现了营养生态位分化现象,从而达到维持物种共存、保持食物网结构稳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根据2019年3月“淞航号”调查船在西北太平洋(28°—35° N,147°—154° E)44个站点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结果表明: 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56种(含浮游幼体和未定种),属于14个类群8个门类,其中桡足类163种,为最优势类群。优势种包括9种暖水种: 螺旋尖角水母、瘦新哲水蚤、瘦乳点水蚤、肥胖箭虫、邦海樽、六鳍箭虫、喙真胖水蚤、小哲水蚤、细角间哲水蚤,以及1种温带种捷氏哲水蚤。暖流指示种六鳍箭虫和寒流指示种捷氏哲水蚤均是优势种并同时出现在亚热带海域,表明亲潮和黑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各站点平均生物量为(31.64±23.81) mg·m-3,平均丰度为(22.2±17.6) ind·m-3。单纯度指数(C)、均匀度指数(J)、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值分别为0.09±0.10、0.76±0.10、4.88±0.71、23.53±8.08。4种指数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斑块状。研究期间,西北太平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富,物种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60.
海州湾人工鱼礁二期工程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7、2008年每年2月、5月和8月按《海洋监测规范》中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方法,分别对海州湾人工鱼礁二期工程施工海域(34°52′~30°55′N、119°25′34″~119°26′34″E)采用阿氏拖网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底栖动物的种类数较投放前有所增加;底栖动物年均总生物量逐年降低,2005年(1.0016g/m2)>2007年(0.9681g/m2)>2008年(0.7327g/m2);底栖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d)年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投礁前夏季的底栖动物的群落处于稳定状态而投礁后处于中度扰动状态。监测结果表明,鱼礁工程建设已经对投礁海域的底栖动物种类数、总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