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位梯度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根茎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  胡金明  宋长春  杨涛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2432-2437
通过水位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水位梯度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和毛苔草根茎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植物对水位的适应策略各异,小叶章种群密度、平均高度和最大高度都在0cm水位条件下出现极大值,而毛苔草种群平均高度和最大高度随水位上升而升高,种群密度则随水位上升而下降.在萌发初期,一定时间的无淹水环境促进2种湿地植物的根茎萌发,而淹水抑制其萌发;在生长期,过度的淹水限制了小叶章的生长,而毛苔草则水分越多生长越旺盛;干旱缺水限制植物生长,可能会引起植物生活史的改变.  相似文献   
52.
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种群生物量及氮、磷营养结构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两个群落的优势植物小叶章的生物量、结构动态、不同生长阶段各器官的氮、磷含量和储量动态以及氮、磷养分限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各器官生物量差异显著,但均符合模式Y=A+B1t+B2t2+B3t3;二者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差15 d左右;F/C 均小于1且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二者地上各器官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在生长季均单调下降,且叶>叶鞘>茎,根中全氮变化基本一致,但全磷变化差别很大;二者各器官“三氮”含量特别是NH4+-N和NO3--N含量变化较大,且NH4+-N/NO3--N>1;根是二者氮、磷的重要储库,而茎、叶和叶鞘的氮、磷储量波动较大;两种小叶章的氮/磷<14,表明氮是影响二者生长的限制性养分,但其对于前者的限制性程度要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3.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及其开垦后土壤中总硫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三江平原3种主要沼泽类型--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沼泽、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沼泽、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沼泽以及不同开垦年限的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中总硫含量进行分析,3种沼泽中总硫量的顺序为小叶章沼泽(622.4mg·kg^-1)<乌拉苔草沼泽(820.5mg·kg^-1)、毛果苔草沼泽(1022.4mg·kg^-1),挠力河、鸭绿河、别拉洪河及浓江流域土壤中总硫量的顺序为挠力河(925.0mg·kg^-1)>鸭绿河(841.8mg·kg^-1)>浓江(636.5mg·kg^-1)>别拉洪河(520.8mg·kg^-1)沼泽湿地及耕地土壤总硫量在层次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由表土层向下,含量逐渐降低,1980~2000年开垦的耕地土壤中总硫含量平均值为180.5mg·kg^-1,而未开垦湿地中的总硫含量平均值为735.8mg·kg^-1。耕地中的总硫量显著低于湿地中的总硫量,并且开垦年限越长,土壤中的总硫量越低,表明湿地开垦导致土壤总硫明显流失。  相似文献   
54.
55.
松嫩平原两种碱蓬群落土壤种子库通量及幼苗死亡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角碱蓬和翅碱蓬都是1a生耐碱性较强的藜科植物。在松嫩平原碱化草甸2个固定的单优碱蓬群落土壤中有活力种子的数量动态和种群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存量在尚未萌发输出以前为最大,角碱蓬群落为22260粒/m^2,翅碱蓬群落为37230粒/m^2。整个生长季均有种子输出,2群落的种子库存率随着时间呈渐近形式规律地下降。现存植株数量角碱蓬种群以5月上旬最大,为19480株/m^2,翅碱蓬则在4月上旬最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学、生理学方面探讨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和獐毛耐盐碱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均生长在含盐、潮湿而贫瘠的土壤上,朝鲜碱茅分布地段的土壤多含碱性盐(Na2CO3),而獐毛所在地的土壤则多含中性盐(NaCl).这些体现出它们对盐碱适应性的差异.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胁迫对这两种植物的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有明显影响,均以logistic曲线y=k/(1+e(a-bx))或直线方程:y=a+bx形式较好地表达出来。说叫朝鲜碱茅对NaCl的胁迫敏感,獐毛则对Na2CO3的胁迫敏感。两种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态适应与实验条件下的生理适应相近。  相似文献   
57.
江汉平原47号钻孔,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江陵县,在其上段的46.6-2.2m层位上,有丰富的化石硅藻,约有26属148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现存的淡水种类,并以附生性、沿岸带和浅水性的种类为主。种类较多的属有:Navicula(28种)、Cymbella(23种)、Achnanthes(15种)、Gomphonema(14种)和Eunotia(13种)。主要种类有Gomphonema tropicale var. nonpunctatum、Cyclotella comta、Cocconeis placemula vat. lineata和Stephanodiscus dubius等。硅藻中的种数(种/层)和数量(个/每克干沉积物)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再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的过程。这反映了水体环境也相应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迁过程:河流(可能是长江古道)→边滩和河漫滩→泛滥平原的积水洼地(湖泊或沼泽)→水体变深加宽→水体消失。从不同沉积相中各种类型(适酸碱度不同)的硅藻比例(即硅藻种谱),可以推测当时水体的酸碱度的变化不大,在中性或中性偏碱的范围。由化石硅藻并结合孢粉的矿物分析,可以推测当时硅藻大量生长繁殖时期的水温较凉,气候可能偏冷。硅藻的数量与沉积物的平均粒度呈明显的相关性,硅藻的种数与沉积物的平均粒度也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郑云普  徐明  王建书  王贺新 《生态学报》2016,36(6):1526-1538
未来全球变暖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不仅可能改变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态,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然而,目前有关农作物对全球变暖响应和适应性机理的研究还很少见,尤其是缺少通过农田原位增温实验探讨作物叶片形态结构及其气体交换过程对增温的响应和适应性机理的研究。利用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实验增温平台,研究了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华北平原重要农作物玉米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解剖及亚显微结构)以及气体交换参数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增温分别使玉米叶片的宽度和厚度减少了4%(P=0.017)和10%(P0.001)。然而,实验增温却导致叶绿体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46%(P0.001)和50%(P0.001),从而使叶绿体的剖面面积显著增加了141%(P0.001)。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增温分别增加了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52%(P=0.019)、气孔导度163%(P=0.001)以及蒸腾速率81%(P=0.017);同时,实验增温使玉米叶片的暗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了24%(P=0.006),但却并没有对细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暖不仅会直接改变玉米叶片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同时还可能对玉米叶片的功能(例如光合和呼吸等关键生理生化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Although sex ratios at conception are close to 1:1 in most species of birds, skewed adult sex ratios (ASRs) are not uncommon in populations of birds, and occur frequently at local and temporal scales. ASRs are a key variable influencing population demography, breeding systems, and many aspects of the behavior of birds. Howeve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variation in ASRs, particularly for tropical species of bird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By compiling information from field sites and records from bird collections, we found that the ASRs of four species of Columbina ground doves from Venezuela deviated significantly from parity. Males of all species outnumbered females at all field sites and in all museum samples. ASR, expressed as the proportion of males, ranged from 0.59 for Common Ground Doves (Columbina passerina) to 0.65 for Plain‐breasted Ground Doves (Columbina minuta) in the overall samples. Males outnumbered females by ~ 44% in Common Ground Doves and by 85% in Plain‐breasted Ground Doves. Our samples included birds collected as specimens over many decades and across broad geographic areas, suggesting that skewed ASRs are characteristic of Venezuelan ground doves. Because these ground doves do not exhibit pronounced sexual size dimorphism and have socially monogamous breeding systems, selection would be expected to favor equal investment in males and females at hatching. As such, we argue that greater post‐hatching mortality of females, rather than deviations in the sex ratio of embryos,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biased ASRs of Venezuelan ground doves.  相似文献   
60.
成都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剖面钾素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剖面钾素变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成都平原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稻-麦、稻-蔬、稻-油和园林),基于187个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速效钾、缓效钾、矿物钾和全钾4种不同形态钾的含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从表层土壤来看,相较传统轮作(稻-麦、稻-油)而言,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变化,稻-蔬轮作提高了表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园林用地则加剧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消耗.对于较为稳定的土壤矿物钾和全钾而言,其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均无显著差异.从深层土壤来看,稻-蔬轮作方式下速效钾含量随土层加深下降最为明显,传统轮作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园林用地,缓效钾变化趋势与速效钾相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差异较小.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稻-蔬轮作方式下表层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占全钾比例相对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较高,20~40 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速效钾占全钾比例均显著下降,缓效钾随土层向下比例变化与速效钾变化趋势恰好相反.矿物钾占全钾比例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无显著差异.可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成都平原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在剖面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