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韩群花  郭聪  张美文 《生态学报》2013,33(19):5981-5989
啮齿动物种群动态调节是生态学中关键的问题之一,它与制定鼠害防治策略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在相关领域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整理了密度制约效应对啮齿动物繁殖影响的文献,包括在性器官、性成熟、性周期、繁殖指数、激素和行为的调节作用,同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途径及研究前景,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2.
啮齿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啮齿动物的食性是种群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鼠害防治策略的常用参考指标.现在已有多种方便适用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在相关领域取得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对啮齿动物食性的各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同时对近40年来国内外的部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前景,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43.
采用SEM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暗蛛科Amaurobiidae白斑隐蛛Nurscia albofasciata和园蛛科Araneidae长脸艾蛛Cyclosa omonaga两种小型蜘蛛卵袋的超微结构、丝纤维和覆盖层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根据氨基酸的组成和电镜扫描的图片分析了不同直径丝纤维的丝腺来源.结果表明这两种蜘蛛卵袋特征结构与纤维组成有较大差异.白斑隐蛛卵袋呈封闭的圆饼状,由白色框丝层(主要含有大壶状腺丝)、浅棕色外覆盖层(主要含有柱状腺与葡萄状腺丝)和黄色内覆盖层(只含有柱状腺丝)构成,覆盖层较致密.而长脸艾蛛卵袋呈开放的椭球状,由金黄色外覆盖层(主要含有大壶状腺丝)和白色内覆盖层(只含有柱状腺丝)构成,覆盖层较疏松.这些差异可能与它们各自的繁殖策略及若蛛生长发育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4.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暖的敏感地区, 温度是影响青藏高原昆虫分布的重要因素。作为青藏高原的本地物种的蝗虫, 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对高原升温的反应就是获得的有效积温增加, 分布范围扩大。为了准确估计西藏飞蝗发生面积, 以期为西藏飞蝗监测、 预警及控制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1961-2005年90个高原气象站点地面温度资料计算了西藏飞蝗的有效积温(accumulated degree-days, ADD), 建立了1961-2005年有效积温与地理位置的模型; 并根据这些模型利用GIS技术, 计算了各年西藏飞蝗的潜在分布面积(area of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PD)。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能明显增加西藏飞蝗获得的有效积温, 西藏飞蝗的分布主要沿高原河谷分布。1961-2005年, 西藏飞蝗平均潜在分布面积为91 081 km2, 约占高原面积3%; 次热年1998年西藏飞蝗的潜在分布面积最大, 达142 988 km2, 是最冷年1968年的1.9倍。相关分析表明: 西藏飞蝗潜在发生面积与年平均地面温度显著相关。趋势线分析表明: 45年间青藏高原每年平均增温0.0301℃, 而西藏飞蝗潜在发生面积平均每年增加504.38 km2, 两者之比为16 756.8, 温度的增加能够引起西藏飞蝗潜在分布面积大幅上升。本文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生态的影响提供了事例依据。  相似文献   
45.
曹林  郭聪 《兽类学报》2011,31(4):323
从2007 年11 月到2009 年11 月,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选取三棵母树,在每棵树下每年释放标记印度栲种子200 粒(三年共计1 800 粒),并追踪其命运。通过调查啮齿动物搬运和分散贮藏印度栲种子的比例,以及
查贮藏种子的微生境、贮藏点大小和扩散距离,分析贮藏种子的存活情况,进而评估啮齿动物对印度栲种子扩散的效率。结果表明,啮齿动物搬运了69.3% 的印度栲种子,被搬运的种子中18% 被分散贮藏。所有被分散贮藏的种子均被埋于落叶下或埋于土壤表层,并且大部分贮藏点仅含一粒种子。种子的扩散距离从0.5 m 到43.8 m,平均距离为7.1 m,扩散距离在年间没有显著差异。2007 年(种子密度低,啮齿动物密度高) 没有种能最终存活到实验结束,而2008 和2009 年(种子密度高,啮齿动物密度低)分别有0.3% 和1.5% 的种子存活。研究表明,啮齿动物是印度栲有效的种子扩散者,但其扩散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森林中种子的密度和啮齿动物的丰富度。  相似文献   
46.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动态及其危害预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以湖滩沼泽为最适栖息地.秋末洞庭湖水位回落,湖滩出露,东方田鼠从农田迁回到湖滩生活、繁殖,种群数量呈逐月上升趋势.春末夏初,洞庭湖水位上涨,湖滩被淹,东方田鼠被迫越过大堤迁入垸内农田.其种群动态由“水位影响东方田鼠的栖息地变换”主导.每年迁入农田的数量首先取决于东方田鼠在湖滩生活繁殖时期的长短,亦即枯水期的天数;其次3月降雨量对东方田鼠在湖滩上的繁殖有较大的影响.东方田鼠迁入垸内后,种群数量呈逐月下降趋势.在分析影响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动态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垸内农田的迁入量预警模型.经过几年的实际预测,吻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7.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昌河  蒋平  曹林  郭聪 《四川动物》2004,23(4):368-373
目前,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主要是以BmNPV为载体,在家蚕体液中表达多种有用蛋白,其表达量比其它生化微生物高出许多倍;但是家蚕绢丝腺细胞表达外源蛋白比家蚕BmNPV表达系统有着更大的优越性。本文综述了家蚕BmNPV表达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家蚕丝腺反应器表达外源基因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8.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 1 1 8科 ,3 85属 ,860种 ,其中裸子植物 5科 ,1 6属 ,1 9种 ;被子植物 1 1 3科 ,3 69属 ,841种。种子植物属、种的区系成分共有 1 3个类型 ;在所有成分中 ,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 ,达 1 81属 ,占总属数的 5 1 .5 8%。中国特有分布属共 1 1属 ,占总属数的 3 .1 3 % ;中国特有分布种共41 0种 ,占总种数的 48.41 %。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 1 8种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4种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6种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8种。  相似文献   
49.
环境演变及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洲滩演变与东方田鼠种群变动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下泄流量调度方案,分析了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湖水位及洲滩环境的影响,进而评估三峡工程对东方田鼠种群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洲滩出露面积的不断增大和冬、春季洲滩连续出露天数的增加,使东方田鼠的栖息地扩大,并使其种群增长期延长,从而使其种群膨胀,三峡工程建成后初期,10-11月洲滩出露天数和出露面积将比建坝前同期有较大增长,建坝后中长期,洲滩出露天数和出露面积逐渐增大,东方田鼠种群亦将随之继续增长。因此,汛期洲滩被淹后将有更多的东方田鼠迁入到垸内,对农田的危害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50.
棒络新妇卵袋结构与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棒络新妇 Nephila clavata 卵袋进行了结构观察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 表明棒络新妇的卵袋呈开放的网筛椭球状,结构简单,分为框架(大壶状腺丝)、金黄色或白色外层(主要含大壶状腺丝)和白色内层(主要含柱状腺丝)三部分,内外层都是由大(approx. 6~13 μm)、中(1.25~3.0 μm)、小(approx. 0.7~0.8 μm)直径的丝纤维构成.卵袋框丝和外层丝的氨基酸组成相似,甘氨酸(分别占22.9%和32.5%)和丙氨酸(占24%左右)的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谷氨酸(占16.5%左右)和丝氨酸(分别占8.3%和3%),苏氨酸含量低(分别占2.12%和0.68%).与外层丝相比,卵袋内层丝纤维丝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分别为19.1%和6.11%左右,同时甘氨酸的含量显著减少,为7.2%左右,谷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较低.大小侧链氨基酸比值(LC:SC)分析表明卵袋内层丝(1.03)﹥卵袋框丝(0.85)>卵袋外层丝(0.66)≈拖牵丝(0.64)>蚕丝(0.34),似乎表明卵袋框丝是不同于同纺自大壶状腺的典型蛛丝(拖牵丝)的新型蛛丝纤维.卵袋内层的主要构成成分是另一种具有截然不同氨基酸组成的柱状腺丝.棒络新妇能调节卵袋层丝的颜色、直径、丝纤维的组成及覆盖层的氨基酸组成,使卵袋获得各方面最优化的功能,为卵或若蛛提供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