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4 毫秒
41.
利用光能驱动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CO2)还原生产化学品对于缓解环境压力、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光捕获、光电转化和CO2固定等作为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制约着CO2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生物化学与代谢工程相结合的角度,系统总结了光驱动杂合系统的构建、优化与应用,并从酶杂合系统、生物杂合系统以及杂合系统应用3个方面分析了光驱动CO2还原合成化学品的最新研究进展。在酶杂合系统方面,采用的策略主要有提升酶催化活性、增强酶稳定性等;在生物杂合系统方面,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强生物捕光能力、优化还原力供应以及改善能量再生等;在杂合系统应用方面,主要阐述了光驱动CO2还原生产一碳含能化合物、生物燃料以及生物食品等。最后,从纳米材料(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和生物催化剂(包括酶和微生物)两个方面,展望了人工光合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
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目前已取得初步成功,野化放归是迁地保护的最后一环,也是实现迁地保护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于2021年4月将来自天鹅洲故道迁地保护区的2头雄性长江江豚转移至与长江干流环境相似的老湾故道,尝试开展野化训练,探究其行为和发声的适应过程,评估其巡游、捕食和发声等行为能否适应较恶劣的环境,为将来规模化的野化,甚至放归自然栖息地提供技术支撑。经过为期1年的野化训练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老湾故道鱼类密度显著低于天鹅洲故道,丰水期鱼体密度分布不均,上游较中下游高。江豚在上游的每日平均停留时间显著高于中下游,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鱼群的密度分布有显著相关性。在进入故道的前2月,江豚顺流巡游所需时间逐渐增加达到峰值,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在船舶噪声适应性训练中,江豚的平均呼吸间隔在存在船只干扰时显著降低,随着干扰次数的增加,逐渐恢复至无干扰时的水平。由此认为, 2头江豚对老湾故道的低鱼类资源密度、季节性变化的流速环境及人工施加的船只噪声干扰有良好的适应性,具备放归长江的条件。这是首次实施完全自然环境中江豚的野化训练,将为规模化的野化放归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江豚自然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43.
随着生物制药的迅速发展,许多酶类药物应运而生,在治疗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诸多疾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酶类药物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潜在的免疫原性、较短的体内半衰期,以及较差的组织靶向性,影响了酶类药物的疗效和应用。为克服这些缺点,人们已开发出多种技术,如通过糖基化、聚乙二醇修饰等分子工程技术提升酶蛋白药效,另一方面酶基因疗法也已成功用于多种酶缺陷疾病的治疗。基于酶类药物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酶类药物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并对酶类药物的优势、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4.
植物凝集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研究表明,植物种子中的凝集素是植物体内的储存蛋白;扁豆和稻胚凝集素对胚胎的分裂和分化有促进作用;在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作用中,凝集素起着高度专一的识别作用;麦胚凝集素在种胚萌发时,起着抗真菌的作用;体外实验也证明凝集素对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还发现植物凝集素具有酶的活性和酶抑制剂的作用,从而调节植物体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观察了腺苷在低氧适应家兔脑血流(CBF)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缺氧时适应组CBF改变不明显,对照组CBF明显增加;缺氧时适应组脑腺苷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脑腺苷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适应组脑微血管对腺苷的反应与对照组相近。提示缺氧时低氧适应家兔CBF改变不明显,同低氧适应后脑腺苷含量较低、腺苷酸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46.
为明确协同提高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表油菜素内酯喷施时期,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可通过提高小麦穗粒数或(和)千粒重提高产量,通过促进地上部氮素积累提高氮素吸收效率,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但不同时期喷施效果存在差异。起身期+灌浆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拔节期+灌浆期、起身期+开花期+灌浆期喷施处理在所有处理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幅最大,产量增幅最高(12.8%~14.0%);同时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增幅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增幅最高(16.4%~18.8%),从而氮素利用率增幅最高。综合施用成本等因素,生产上可采用起身期+灌浆期或拔节期+灌浆期2次间隔喷施模式,实现宽幅播种小麦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47.
48.
维生素E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维生素 E(V_E)存在于细胞膜内。动物组织研究表明:它可与 O_2和 O_2~-反应,防止脂类过氧化作用,使生物膜免受损害。但 V_E 对植物组织衰老的作用,由于研究条件及对象的不同,结果却不尽一致。为此,本文研究了 V_E 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以了解 V_E 在抗衰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GPSM2)、谷氨酰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2(GFPT2)、核仁小RNA 51(SNORA51)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并经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HCC组织、癌旁组织中GPSM2 、GFPT2 、SNORA51 mRNA表达情况,分析GPSM2、GFPT2 、SNORA51的mRNA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分组HCC患者预后情况,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HCC组织中GPSM2、GFPT2 、SNORA5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HCC组织中GPSM2 mRNA高表达组、GFPT2 mRNA高表达组、SNORA51mRNA高表达组血管侵犯、TNM分期Ⅲ期比例显著高于GPSM2 mRNA低表达组、GFPT2 mRNA低表达组、SNORA51mRNA低表达组(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GPSM2 mRNA低表达组、GFPT2 mRNA低表达组、SNORA51mRNA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GPSM2 mRNA高表达组、GFPT2 mRNA高表达组、SNORA51mRNA高表达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血管侵犯、TNM分期Ⅲ期、GPSM2 mRNA高表达、GFPT2 mRNA高表达、SNORA51 mRNA高表达是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PSM2 、GFPT2、SNORA51在HC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与血管侵犯、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GPSM2 、GFPT2 、SNORA51高表达是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EB-IgG、IgM,EB-DNA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接诊的1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EB-IgG、Ig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EB-D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及EB-DNA表达水平,使用AUC评价EB-IgG、IgM联合EB-DNA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计算单独和联合应用上述指标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IgG、IgM和EB-DNA的阳性率及EB-DNA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经ROC曲线分析,EB-IgG、IgM联合EB-DNA诊断鼻咽癌的AUC为0.930,大于单一指标EB-IgG的0.755、IgM的0.740和EB-DNA的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IgG、IgM联合EB-DNA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为97.00 %,特异度为96.00 %,准确度为96.50 %。结论:EB-IgG、IgM和EB-DNA均对鼻咽癌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鼻咽癌的诊断效能,值得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