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近年来,随着治疗性抗体药物不断上市及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治疗性抗体已成为生物制药的产业支柱。另一方面,随着抗体相关的基础研究日益深入和抗体序列、结构、功能表位等相关数据大量涌现,作为抗体数据管理、搜索与利用的重要工具,抗体资源库也层出不穷并得到长足发展,在相关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包括Kabat、IMGT、ab Ysis等在内抗体信息数据库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2.
DNA聚合酶θ (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olθ主要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然而,在恶性肿瘤发生时,Polθ表现出异常高表达水平,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研究表明,抑制Polθ活性可导致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缺陷的肿瘤细胞发生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SL)。因此,已经开发出多种针对Polθ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此外,敲除或抑制Polθ活性还能增加HR修复效率,从而提高外源基因靶向整合效果。本文综述了Polθ及其介导的Alt-EJ修复机制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靶向Polθ在肿瘤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记述中国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食蚜蝇科Syrphidae迷蚜蝇亚科Milesiinae中国2新纪录种:萨哈林丝蚜蝇Sericomyi asachalinica Stackelberg和姬丝蚜蝇Sericomyia dux(Stackelberg)。标本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4.
对我国东北地区辽东和尚帽自然保护区寄蝇科昆虫资源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分类方法,进行标本整理、鉴定出寄蝇科4亚科21族90属177种,分别占中国已知族、属和种类的53.85%、32.03%和13.80%,其中金龟长喙寄蝇Prosena siberita,暗黑柔寄蝇Thelaira nigripes,伪利索寄蝇Lixopha...  相似文献   
45.
利用猪的器官为挽救脏器终末衰竭病人而进行的异种移植是有效救治病人的途径之一.由于猪细胞表面存在的α1,3半乳糖会引起超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最终被移植受体排斥.除人类和旧大陆猴外,所有哺乳动物细胞表面都有αGal半乳糖表达,但个体间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为研究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细胞表面α1,3半乳糖表达的个体差异,本实验利用FITC-isolectin进行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术以及激光共聚焦分析,对14例5月龄猪样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的α1,3半乳糖水平进行检测.利用猪肾上皮PK15细胞确定FITC-isolectin标记的最适浓度为25ng/μl(细胞标记效率大于85%).结果显示,14头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α1,3半乳糖的表达差异范围在1.25~2.09倍之间,远低于普通非近交系猪的个体差异.本研究为利用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材料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县级医院中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商数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帮助中年人群提升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地区4所县级医院的808名中年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和健商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健康商数状况调查结果中各维度得分均较低,在相应临界值水平左右,其中自我保健、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维度未低于相应,临界值,精神状态维度得分相对较高,为24.73±5.49;健康知识维度的得分较低,为21.47±5.89,甚至低于安全健康商数维度的临界值.(2)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住址、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体检频度患者在健康商数四个维度的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指数的患者在健康知识和精神状态维度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长沙地区县级医院中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商数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尤其是健康知识维度较为薄弱,提示此类患者应成为护理工作针对性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而健康知识普及应成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2)年龄段、家庭住址、文化程度和体检频度是住院中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商数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可为护理工作中开展个体化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农作系统对稻田有关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稻田相关昆虫、杂草、病原菌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及天敌数量具有较大影响.与不养鸭相比,稻鸭共育后12 d和42 d, 水稻基部害虫飞虱及叶蝉的数量平均减少64.8%和78.5%;稻鸭共育后15 d和45 d,稻田杂草平均减少67.7%和98.1%;水稻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0.4%和62.0%.稻鸭共育还增加了稻田害虫天敌蜘蛛的数量,抑制了水稻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48.
本文采用纯化蛋白Hsp70-NP,NP,Hsp70分别免疫C57/BL6小鼠,取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毒试验.此外,为了获得细胞毒实验的靶细胞,本文还采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cDNA3.1/S转染黑色素瘤细胞B16,通过G418筛选稳定克隆,并用RT-PCR,Western blots以及免疫荧光染色证实N蛋白在胞浆中表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Hsp70-NP,NP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均能够对体外抗原刺激产生增殖反应,而Hsp70-NP组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NP免疫组.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LDH的释放具有效应细胞依赖性,Hsp70-NP,NP免疫组脾淋巴细胞均可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B16-N,而Hsp70-NP免疫组的杀伤率显著高于NP免疫组.实验结果显示,Hsp70可以增强NP诱导产生特异性CTL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基于NP的合成肽疫苗或基因疫苗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9.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在长江下游自湖口至长江口都有分布。长江下游白鱀豚的生态观察始自1979年,但并未中断。其后南京至贵池间约250公里的长江段的观察,更有日本琉球大学名誉教授西胁昌治博士和鸟羽水族馆副馆长片罔照男于1981年3月15-21日参加了工作。现作简短报道。 1979年8月20日在太阳洲主航道中见到白鱀豚1头,次日该江段北岸群众两次发现白鱀豚在岸边游过。这一时期的白鱀豚不易跟踪观察,它们出水呼吸几次后,即消灭在远处。观察中也见到江豚(Neophocaena)10余头。1980年2月22日在太阳洲江段见到江豚两头,未发现白鱀豚。当天13:30在土桥附近见2头白鱀豚成体和1头幼体。它们在此活动了40分钟以上。2月24日返经太阳洲时见1头,白暨豚,另有4头江豚0 1981年春,联合考察船于3月15日自南京启航0 16日傍晚在芜湖附近的白茹沙江段见到江豚一群约10-12头,18日在接近土桥时又见到数头。19日上午在太阳洲见江豚一群约10余头。中午到达大通江面,先遇见数头江豚,接着见到一群带有幼体的白暨豚共约8-10头在近北岸处觅食。约40分钟后,此群离去,在附近又见到江豚6头左右。3月19日下午在梅龙和贵池及3月20日上午在梅龙也都见到江豚。据渔民报告,3月19日下午在白茹沙见到白暨豚在江中活动。1981年7月6日的观察中,在新港附近发现白暨豚2头,江豚3头。其中1头江豚背着幼豚。接着又在黑沙洲洲头附近遇见白暨豚3头。次日上午在近土桥外观察到白暨豚4头,江豚2头。  相似文献   
50.
Fox家族的多个成员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等复杂的过程,在各种肿瘤患者的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了Fox基因家族的表达变化。Fox家族成员Foxl1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候选肿瘤抑制因子,在肠道中,Foxl1能调节胃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并与小鼠模型中的胃肠肿瘤发生相关,因此研究Foxl1在小肠中的表达以及作用方式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Foxl1是在胃肠道间质中表达的转录因子,未见Foxl1在小肠上皮中有表达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构建Foxl1-Cre;Rosa-mT/mG小鼠模型,首次发现Foxl1不仅在成年小鼠小肠间质表达,在肠上皮中也有部分表达。另外,表达Foxl1的小肠间质的表面标记物与ISCT提出的间充质鉴定标准并不相符,因此我们认为Foxl1在小肠中可能代表一类特殊的间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oxl1与间质标记物Vimentin和间质来源NG2共染较少,这些研究揭示了Foxl1在小肠中的特殊表达以及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