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通过土培方法研究了与玉米混作对花生根瘤形态结构及固氮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花生混作能够明显地改善花生铁营养、提高根瘤豆血红蛋白的含量。同时,单作花生根瘤细胞液泡化程度较高,正在发育的根瘤细胞内类菌体数量明显地比混作的花生低。成熟根瘤细胞类菌体周膜外空间(细胞壁以内、周膜外的空间)体积变大。说明单作花生固氮酶活性较低的原因是缺铁抑制了豆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改变了根瘤形态结构以及类菌体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大田生长条件下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Oryza sati va L.)"两优培九"和我国大面积推广的三系杂交水稻"汕优63"从灌浆期到收获期剑叶PSⅡ光化学特性和Rubjsco大、小亚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随剑叶生长时间的延长先缓慢下降,后期有一个快速降解的过程,"汕优63"降解的速率高于"两优培九";Fv/Fm和qP都呈下降的趋势,qN则是先降然后上升.激发压(1 qP)在前期的变化较为平稳,后期则急剧增加,"汕优63"较"两优培九"增加快.Rubi Sco大、小亚基的含量与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一样在前期下降比较慢,后期也有一个快速降解的过程,"汕优63"比"两优培九"降解快.激发压的增加与Rubisco大、小亚基的降解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我们推测PSⅡ激发压的急剧增加可能诱发了水稻剑叶的快速衰老过程."两优培九"高产的重要生理原因之,可能是它比"汕优63"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并能维持更持久和较高的光合功能期.  相似文献   
43.
豆突眼长蝽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恒温条件下 ,观察了不同温度对豆突眼长蝽ChauliopsfallaxScott生长发育的影响 ,用直接最优法和直线回归法分析数据 ,结果表明直接最优法能较好地反应实际情况。卵、1~ 5龄若虫和整个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7 98℃ ,7 1 6℃ ,6 5 3℃ ,8 81℃ ,6 75℃ ,8 2 7℃和 7 5 0℃ ,有效积温分别为85 8,60 8,5 2 0 ,71 4,1 0 1 5 ,66 3和 3 5 3 0日·度 ,发育速率最大时的温度分别为 3 4 84℃ ,3 4 48℃ ,3 4 1 6℃ ,3 4 1 2℃ ,3 4 75℃ ,3 5 1 1℃和 3 3 65℃。  相似文献   
44.
根压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忠民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098-1104
在植物弱蒸腾情况下,木质部的水分处于正压状态,这种压力叫根压。关于根压有不少相互矛盾的假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单相模型和双相模型。单相模型不强调水流:疗向,基本上只将根中的共质体作为一层连续的半透膜看待。单相模型包括分泌理论、电渗理论、渗透理论和渗透持续梯度理论。而根压的双相模型认为根中有具有不同反弹系数的双膜系统,即高反弹系数的外膜和低反弹系数的内膜。本文对这些根压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根中薄壁细胞有节律性地收缩和松弛及对水通道蛋白的研究,对根压的本质和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5.
钱义咏 《广西植物》2003,23(4):307-308
报道了云南发现宿苞豆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46.
用噬菌体展示筛选Gal-α-1,3-Gal的模拟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心移植是解决心脏移植供体少的有效方法.由于猪心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半乳糖-α-1,3-半乳糖(Gal-α-1,3-Gal),能与人体内预存的天然抗体结合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而无法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一个能与抗B型血单克隆抗体(mAB anti-B) 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竞争性ELISA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阳性噬菌体克隆能特异性地与mAB anti-B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可被蜜二糖(具有Gal-α-1,6-Glc的结构)所竞争抑制.由此推测,筛选到的噬菌体阳性克隆很可能就结合在蜜二糖与mAB anti-B结合的位点.同时,进行了阳性噬菌体克隆的抑制猪红细胞凝集活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阳性克隆不仅可抑制Gal-α-1,3-Gal与抗体的结合, 也可抑制Gal-α-1,3-Gal与西非单叶豆凝集素(GS-I-B4)的结合.此噬菌体阳性克隆测序后,得小肽序列为CCWLLRQPVRFVRSIRS.鉴于以上的结果,认为此小肽可以作为Gal-α-1,3-Gal的模拟肽,同时有望开发成抗猪器官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新药.  相似文献   
47.
突触结合蛋白Ⅰ的胞质片段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触结合蛋白Ⅰ是神经细胞突触囊泡上的一个膜整合蛋白,C2AB是其具有重要功能的胞质片段.近年的研究表明,突触结合蛋白Ⅰ在钙引发的神经递质快速释放过程中起到钙感受器的作用,它与神经细胞突触前膜的相互作用与其生理功能有关,但是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利用气/液单层膜技术结合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技术,发现C2AB倾向于插入带负电荷的磷脂膜中(如磷脂酰丝氨酸),而且插膜是钙依赖性的;对于不带电荷的磷脂不插膜.C2AB与膜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力.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它与膜相互作用时二级结构不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突触结合蛋白Ⅰ钙依赖的插入负电荷膜特点,可以帮助解释其钙感受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8.
甘肃棘豆属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玉虎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9):1634-1634
肥冠棘豆;新变种OxytropisxinglongshanicaC.W.Changvar.obesusi-corollataY.H.Wu,var.nov.Avar.xinglongshanicareceditcorollisobesis,vexillisc.15mmlongis,c.10mmlatis,limbislateovatis,unguibusc.6mmlongis;alisc.14mmlongis,c.4.5mmlatis,limbisangusteobo-vatis.Gansu 甘肃 :Yuzhong 榆中县 ,Xinglong-shan 兴隆山 ,alt.2300m,invalley,1990-06-09,S.W.Liu 刘尚武 3606 typus!QTPMB HNWP ,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花冠肥大,旗瓣长约15mm,宽约10mm,瓣片宽卵形,柄长约6mm,翼…  相似文献   
49.
刘娇 《蛇志》2014,(1):116-116
目的探讨骨科不寐患者的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睡眠质量。方法将我院收治行择期手术的骨科不寐患者86例,采用耳穴贴压疗法,比较患者耳穴贴压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并以自制问卷形式了解患者对耳穴贴压的主观感受及评价。结果 86例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自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耳穴贴压的正性评价率为91.86%。结论耳穴贴压可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0.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西南玉米两种主要套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分带轮作种植玉/豆模式后,玉米收获期植株中的氮素积累较玉/薯模式平均提高了6.1%,氮收获指数增加了5.4%,最终使氮肥利用效率提高4.3%,氮素同化量提高了15.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22.6%;玉米收获后硝态氮淋溶损失减少,60~120 cm土层中硝态氮残留玉/豆模式较玉/薯模式降低了10.3%,而0~60 cm土层中平均提高了12.9%,有利于培肥地力,两年产量平均较玉/薯模式高1249 kg·hm-2,增产22%;增加施氮量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降低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6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的累积量在0~270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继续增加施氮量会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溶;氮肥后移显著提高了土壤0~60 cm土层硝态氮的积累.两种模式下施氮量和底追比对玉米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不一致,玉/豆模式以施氮180~270 kg·hm-2、按底肥∶拔节肥∶穗肥=3∶2∶5的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后期氮素积累、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减少了氮肥损失,两年最高产量平均可达7757 kg·hm-2;而玉/薯模式在180 kg·hm-2、按底肥∶穗肥=5∶5的施肥方式下,氮素积累利用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处理,两年平均产量为6572 kg·hm-2,可实现两种模式下玉米高产、高效、安全的氮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