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氮磷化学计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超  王洋  王楠  王根轩 《植物生态学报》2012,36(11):1205-1216
因化学功能的耦合和元素的不可替代性, 植物对N、P的需求和利用存在严格的比例。植物N、P化学计量在不同功能群、生长地区、生长季、器官之间以及环境梯度下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多数研究从N、P浓度、N:P及N、P间异速指数等角度分析了植物化学计量变化规律, 并探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具体数值。为增进对植物响应全球变化的理解, 该文综述了N、P化学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指出未来拟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2.
细胞程序性死亡与生态适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久生  王根轩 《生命科学》2002,14(4):232-233,207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多细胞有机生命周期中正常的组成部分,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的存在对生物体是一种保护机制。它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也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3.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开顶式熏气室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分析了禾谷缢管蚜密度与被处理小麦叶片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禾谷缢管蚜种群密度随CO2浓度升高而持续增大并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各CO2浓度下均以60%田间持水量时的密度最大;(2)CO2和土壤水分对小麦叶片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影响,麦叶水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随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上升而增加,纤维素含量随CO2浓度上升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上升而降低,单宁、丁布(DIMBOA)含量在CO2浓度为550 μl/L时最高,但单宁含量随土壤水分上升而增加,丁布含量在60%田间持水量时最低;(3)禾谷缢管蚜密度与叶片水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丁布、单宁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随着CO2浓度升高禾谷缢管蚜种群可能会持续增长,这种增长在半干旱区更加突出。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大气CO2和土壤水分条件改变了植物的化学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44.
根据植物构件性理论,对经验规律-3/2方自疏法则进行了理论推导,对-3/2方自疏法则以前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春小麦(Triticum aestiunm L.)为材料,设置了4个密度梯度的实验,定期测定个体形态及种群数量指标,证明了-3/2方自疏法法则对春小麦作物种群的适用性,同时,基于所测定的植株形态数据,结合数值的量纲变化特点对-3/2方自疏法则的普适性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5.
植物水分胁迫诱导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要介绍了植物水分胁迫诱导蛋白的表达模式、特征、分类、功能及其诱导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及诱导机制。认为胁迫诱导蛋白的产生是植物对逆境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诱导蛋白从多方面保护植物避免或减少胁迫所造成的伤害。植物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并转导干旱胁迫信号,诱导也多种基因表达产物,从而尽可能地增强对逆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46.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叶片气孔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10、100、1 000、10 000株·m-2)的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叶片气孔密度以及气孔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不仅影响了叶片的气孔密度,而且也影响了其分布。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气孔密度增大,在1 000株·m-2时气孔密度达最大值;当种植密度从1 000株·m-2上升到10 000株·m-2时,气孔密度下降;叶基部气孔数占全部气孔数的比例最大,叶尖最小,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气孔在叶片上的分布趋向均匀。干旱条件下随种植密度的升高气孔密度及分布的变化趋势与正常水分条件下的一致,但趋势更为明显。说明种植密度增大导致的气孔密度和分布的变化很可能是通过影响水分的供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7.
邓建明  王根轩  魏小平 《生态学报》2006,26(10):3413-3423
宏观(生态学)和微观(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的交汇犹如两翼的联动将带动生命科学再次腾飞.综述了由宏观生态过程和代谢的个体大小依赖的定量规律为核心的代谢生态学相关研究进展.在综合分析最新动态和我们研究心得的基础上,建立了植物有效资源与耦合的光、水分和化学营养元素间关系的立方体模型,明确提出了生态过程(或代谢)速率是环境资源、现有生物量(反应器)和分子系统三要素相互作用结果的规律,并预测作为宏观生态过程与微观生物学的交汇点,代谢生态学的发展有可能带动生命科学的整合和进一步腾飞.  相似文献   
48.
经渗透胁迫后 ,CO2 倍增条件下小麦叶片的SOD、POX和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上升或稳定时期较长 ;在渗透胁迫后期MDA含量和电解质泄露率增加较慢 ,显著低于对照 ;H2 O2 含量一直高于对照但进行PEG胁迫后增长较慢。CO2 倍增条件下 ,小麦细胞出现DNA梯的时间较晚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 ,DNA梯出现时抗氧化酶和H2 O2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下CO2 倍增使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从而减轻了对细胞膜和DNA的损伤 ,并且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可能是由于细胞内氧化过强所致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有关生态因子的空间距离变化规律的测定和引入相应的生态效应系数综合分析,得到在半干旱生态条件下植物个体的综合生态效应的空间距离分布规律为: E=α_1E_(1o)[1 (x/hc)~2]-3/2 (α_NE_(NO) α_WE_(WO))[1 (x/hr)~2]-3/2 (α_cE_(co) α_hE_(ho))[1 (x/hc)~2]-1/2由于具抑制效应的因子的生态效应随相对空间距离增加而减弱的速度大于其互惠效应的因子,在一定相对空间距离处(w/h=6.8)综合生态效应由干扰转变为互惠。定义了生态场的概念。  相似文献   
50.
Michael Rosenzweig于1971年首次提出"富食悖论"这一概念:在简单的被捕食者-捕食者系统中,随着营养物质供应的增加,系统变得不再稳定,并产生大振幅波动,最终导致系统内的物种灭亡。然而,许多实验结果并不支持Rosenzweig的理论。综述"富食悖论"的定义、理论和实验研究,同时综述各种解释实际与理论之间矛盾的机制,最后探讨"富食悖论"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