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国内的森林资源结构单一,主要以松、杉为主,珍贵树种的面积很少,为改变我省高档、珍贵用材严重短缺大量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非常必要建设珍贵优质用材树种试验示范林,进而逐步实现珍贵优质用材林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应用。本位将结合北岭山林场檀香栽培情况分析珍贵树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2.
辽东山区主要树种叶片氮、磷、钾再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分再吸收作为植物保存养分的重要机制之一,在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明确辽东山区主要树种养分再吸收状况,选择4种次生林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色木槭(Acer mono)、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和人工林落叶松(Larix spp.)为对象,测定了各树种叶片凋落前(成熟叶)后(凋落叶)全氮(N)、全磷(P)、全钾(K)浓度,并分析了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所测树种凋落叶N、P、K浓度均显著低于成熟叶(落叶松K不显著);胡桃楸N再吸收率与蒙古栎、色木槭、花曲柳差异显著,花曲柳与蒙古栎、色木槭P再吸收率差异显著,色木槭K再吸收率与蒙古栎、胡桃楸、花曲柳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落叶松N、P、K再吸收率低于次生林树种,尤其是P再吸收率显著低于花曲柳、K再吸收率显著低于胡桃楸和花曲柳(P0.05)。上述结果表明,落叶松通过降低养分再吸收率,提高凋落物养分输入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做出正反馈。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各 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也搞得热火朝天。在风景旅游区的建设中,绿化造林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绿化造林的核心问题是栽什么树。 近几年,笔者到过一些风景旅游区,对于某些风景旅游区的绿化,有不同看法。例如,四川盆地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潮湿的气候非常有利于常绿阔  相似文献   
44.
古老而美丽的牛津大学植物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真 《生命世界》2002,(1):42-43
当你步入牛津植物园时,在入口处的右边,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棵长青茁壮的荷花木兰树,至今它已是120多岁高龄的长者,每到夏末季节,绚丽的乳白色花朵依然挂满枝头。沿着植物园围墙的内侧,花团锦簇,并形成了宽阔的花坛。这里的植物按照北美、中国、南非、智利等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进行种植。牛津植物园收集了两百余种斑叶植物,其中许多种植物,还是牛津大学首任植物学教授莫里森(Morison),于17世纪70年代亲手培育的众多植物的后代。在长矩形苗圃里,所有植物按其所属的各科进行排列,这是采纳了19世纪著名植物分类学家…  相似文献   
45.
金银花植株上的一种药用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是藜科准常绿灌木,是美国科洛拉多州立大学等单位,经过多年栽培试验、选育出的一种抗干旱、耐盐碱的优良树种,是我国西部荒漠盐碱土造林绿化和草场建设的新优树种。 四翅滨藜株高1米左右,灌木状多分枝,当年生枝绿色或绿  相似文献   
46.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树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调查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树种多样性特征随森林循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 1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在森林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林隙阶段 ( G)占 38.5 0 % ,建立阶段 ( B)占 2 8.5 0 % ,成熟阶段 ( M)占 2 7.0 0 % ,衰退阶段 ( D)占 6 .0 0 %。 ( 2 )热带山地雨林中乔木树种的密度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趋势是由 G→B→M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成熟阶段达到最大 ,而到衰退阶段又趋于下降。灌木树种则表现出 G阶段斑块的密度最大 ,B阶段的最小 ,从 B到 M有所增加 ,到 D又稍有下降。 ( 3)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径级的树木的密度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 ,其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不同阶段斑块内的空间、环境及物种生物学特性有关。 ( 4 )热带山地雨林中树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胸高断面积、平均单株材积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较为平缓 ,而平均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之变化较为陡急。 ( 5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 ,其中 G和 B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值较接近 ,M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 ,D阶段则最小。  相似文献   
47.
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一年生多孔菌的培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玉杰  邹莉 《菌物系统》2002,21(2):257-261
描述了10种阔叶树上常见的一年生多孔菌的培养特性。它们是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单色下皮黑菌(Cerrena unicolior)、毛革盖菌(Coriolus hirsutus)、栎迷孔菌(Daedalea quercina)、棱孔菌(Favolus alveolaris)、囊孔菌(Hirschioporus pargamenus)、辐射状纤孔菌(Inonotus radiatus)、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贝叶多孔菌(灰树花)(Polyporus frondosus)手泡盖绵皮孔菌(Spongipelis spumeus)。  相似文献   
48.
福建罗卜岩闽楠(Phoebe bournei)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吴大荣 《生态学报》2001,21(5):851-855
在福建省三明市罗卜岩自然保护区内选择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代表性群落,以群落组成类型作为一维资源位,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表现特征,定量分析了闽楠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常绿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落叶阔叶树种则呈现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两类树种的;生态位虽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总体仍然较低。这些结果与两类树种对光等生态因子要求不同直接相关。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常绿阔叶树种之间可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树种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树种也可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但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与较大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往往只有小的生态位重叠值,而较小生态位宽度值的树种之间则可有国产高的生态位重叠值。上述的生态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由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优势各群的生态适应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9.
孙治强 《化石》2001,(4):9-10
在动物王国中 ,圆圆胖胖的大熊猫 ,以其憨态可掬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在科学研究上 ,他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是动物世界里古代哺乳动物“活化石”。在国际市场上 ,不论你出多少价钱就是见不到它的影子 ,真正称得上是无价之宝。大熊猫之珍贵自不待言。如今 ,在植物王国里有一种足以与大熊猫媲美的高大常绿树种 ,它就是生于我国南疆的大名鼎鼎的裸子植物———银杉 ,是我国八种 (属于蕨类植物的桫椤 ,属于裸子植物的银杉、水杉、台湾衫和属于被子植物的金盏花、珙洞、人参、望天树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 ,是各国植物学界公认的世界上最珍贵的植…  相似文献   
50.
台风“山竹”对深圳城市绿地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是影响沿海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最频繁的自然干扰因子。2018年9月的台风"山竹"以强台风等级袭击深圳,陆地最大阵风达46.5 m/s(15级)。以深圳市区绿地(公园绿地、居民区绿地、行道树)中的乔木为研究对象,通过灾后实地调研,采用相关统计方法以及生物量评估方法,探讨了台风"山竹"对深圳市区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深圳市区调查树木受损比例高达21.4%,其中以轻度受损(枝干折断)为主;市区树冠生物量总量较台风之前下降了8.44%。(2)南部地区受损程度明显高于内陆,东南地区受损程度高于西北地区;福田区、龙岗区以及坪山新区受损情况最为严重,受损树木比例均超过30%。中东部树冠生物量损失程度高于西部地区。(3)公园绿地受损最为严重,居民区绿地的受损情况最轻。(4)行道树中黄金榕、腊肠树受损比例均超过50%,而棕榈科植物受损程度较轻。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抗风树种的选择、不同类型绿地针对台风的减灾防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