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77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两栖动物是我国受威胁程度最高的动物类群,加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和多样性监测,是开展两栖动物保护和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的关键性基础工作。传统的两栖动物监测主要以形态学和声学为基础,耗时费力,且难以发现一些隐蔽性较强的稀有物种。基于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 eDNA)的调查方法以其快速、灵敏、高效、无创等独特优势,为两栖动物多样性监测及保护提供了新的工具。综述了eDNA在两栖动物多样性监测、外来入侵和珍稀濒危物种调查、物种丰度或生物量估测等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两栖动物eDNA产生、扩散、迁移和降解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探讨了eDNA应用于两栖动物监测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充分挖掘eDNA在两栖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潜力,为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2.
25000年以来勃海湾西岸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孢粉,微体古生物,放射性碳测年,因子分析等资料,表明25000a,BP以来渤海湾西岸的古植被,古地理环境演变既受气候冷暖变化的影响,又受海平面变化的制约,25000-23000a,BP为高 平面时期,古植被为森林草甸植被,23000-12000a,BP气候冷干,为低海平面时期,以草原植被为主,前期和后期为沼泽草甸植,被12000-5000a,BP气候温凉或温暖湿润为海平面上升时期,为阔叶林草甸或沼泽草佃植被,5000a,BP以来,气候迹凉变干,为海退时期,古植被由沼泽草甸演为盐生草甸。  相似文献   
43.
猪毛菜属(Salsola)是新疆干旱区分布最为丰富的被子植物属之一,是盐碱和荒漠区的先锋种和建群种,对西北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建设具有巨大生态价值。基于新疆自然分布的33种猪毛菜属物种共741个分布数据,整合利用点格局法和物种分布模型法构建了物种丰富度(SR)、加权特有性指数(WE)和校正加权特有性指数(CWE)的分布格局。选取环境能量、水分可获得性、气候季节性、生境异质性、土壤条件和历史气候变化共6类19种生态因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了环境异质性对猪毛菜属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于现实点位模型和物种分布模型构建的物种丰富度具有一致性,均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破碎化分布趋势,但物种分布模型的结果在空间上比点格局法更连续,物种丰富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西端和天山南脉南缘;(2)加权特有性指数和校正加权特有性指数的分布格局与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具有一定差异,其最大值集中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伊犁河谷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3)GWR模型结果表明,海拔变幅、土壤酸碱度和最干月降水量是制约新疆分布的猪毛菜属丰富度和特有性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4.
宋丹鸿  张雪妮  杨继粉  田景烨 《生态学报》2023,43(18):7403-7411
研究不同功能群植物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环境关系对于充分掌握植物的环境适应策略至关重要。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荒漠植物的植物高度、叶片碳、氮、磷、硫、钾、钙、钠、镁含量等9个性状,将高、低土壤水盐环境下的植物划分为5个功能群,分析不同功能群的植物组成、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其植物功能群组成不同;其中白刺、胡杨和罗布麻在两个土壤水盐环境下的功能群中均存在。(2)植物的功能性状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下也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高土壤水盐环境下3个功能群的植物高度、叶片碳、氮、磷和钙含量显著高于低土壤水盐环境功能群(P<0.05);低土壤水盐环境下2个功能群的植物叶片硫、钠和镁含量高于高土壤水盐环境功能群。(3)土壤含水量(SVWC)、电导率(EC)、pH以及土壤磷含量对荒漠植物功能性状影响较大。在高土壤水盐环境下,EC、pH与植物高度,叶片钾、钙含量正相关,与叶片硫含量负相关;在低土壤水盐环境下,SVWC、EC与植物高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有助于理解荒漠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对策,为保护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于2020年9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分别对大陈岛海域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共鉴定浮游动物90种,包括浮游幼体15类,其中夏季种类数最多(68种),冬季最少(20种),常见的优势种有: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12种(Y>0.02)。浮游动物的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3.40±214.73)个/m3、(411.93±561.76) mg/m3,二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平均丰度为春季(380.17±296.14)个/m3>夏季(135.30±112.59)个/m3>秋季(67.88±90.52)个/m3>冬季(25.30±19.11)个/m3;平均生物量为夏季(895.01±802.54) mg/m3>春季(623.39±358.73) mg/m3>秋季(91.08±82.36) mg/m3>冬季(45.96±84.95) mg/m3。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71±0.96和0.53±0.20,均表现出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的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夏季类群、秋季类群、冬季类群和春季类群4组类群。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大陈岛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夏季大陈岛海域水母类浮游动物暴发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将为大陈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6.
植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探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特征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布格局,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沿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逐渐递减趋势。森林草原带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显著高于森林带、草原带和草原荒漠带;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衡量群落稳定性的指标,其稳定性大小表现为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降雨量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影响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驱动机制,为维持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背景】蓝藻周围存在伴生细菌,伴生细菌与蓝藻具有复杂的作用关系。【目的】研究淡水聚球藻伴生细菌对聚球藻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聚球藻伴生细菌多样性;平板划线法纯化聚球藻伴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对其种属关系进行确定;通过聚球藻和不同浓度伴生细菌共培养测定其叶绿素a浓度,分析伴生细菌对聚球藻生长的影响;采用种子发芽试验验证伴生细菌促生功能。【结果】淡水聚球藻伴生细菌优势菌属为产卟啉杆菌属(Porphyrobacter)、根瘤菌属(Rhizobium)、水单胞菌属(Aquimonas)和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从聚球藻分离获得了两株伴生细菌JQ1和JQ2,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其分别属于Rhizobium和Peribacillus,通过在聚球藻与不同浓度伴生细菌共培养及水稻发芽试验验证,证明伴生细菌JQ1和JQ2在菌藻比例分别为5:1和15:1时具有促生作用,都对增强秧苗素质和根系发育有一定影响但JQ2与JQ1相比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结论】淡水聚球藻伴生细菌JQ1和JQ2在适宜的浓度均可显著促进聚球...  相似文献   
48.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取食高度与偏好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笼养蓝马鸡取食种子类食物(玉米粒)最佳取食高度为0cm,并且采食偏好随采食槽高度升高而下降(y=-0.564x+43.146,R2=0.946,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油麦菜(Lactuca sativa)的最适取食高度范围为15~25 cm,随着取食槽高度的升高,偏好值先上升,至25 cm处后下降(y=-0.014x2+0.543x+26.487,R2=0.952,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当取食槽高度在65 cm及以上时,蓝马鸡拒食率上升(拒食率≥38.9%)。成年蓝马鸡体高对取食高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笼养蓝马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发生与环境、病原和虾体免疫间的相互关系,文章对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AHPND发生及其环境、病原、虾体免疫因子进行持续性跟踪监测。结果表明,试验点的气温、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波动范围为21—29℃、24.8—31℃、1.4—8.32 mg/L、8—8.91、34—50、0.01—0.26 mg/L和0.005—0.212 mg/L;水体可培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变化范围为3×103—2.4×105和2×102—1.8×104 CFU/mL,虾体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变化范围为9.8×104—8.8×106和3.9×103—3.61×106 CFU/g;16S rDNA鉴定结果显示,在...  相似文献   
50.
自然环境与钉螺壳形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相 《化石》1993,(1):17-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