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传统及PCR-DGGE方法(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别对不同浓度乙草胺、甲胺磷胁迫下黑土中可培养真菌CFU(colony forming units)、种群丰富度(richness)及种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微域条件下,乙草胺对黑土可培养真菌CFU的影响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表现出由低浓度(50 mg·kg-1)时的刺激生长到高浓度(250 mg·kg-1)时的长期抑制效应;250 mg·kg-1甲胺磷在8周处理过程中对土壤可培养真菌生长具有显著的刺激效应,使可培养真菌CFU比对照增加10倍,但50和150 mg·kg-1甲胺磷处理对土壤可培养真菌CFU无显著影响.种群丰富度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浓度乙草胺处理可使土壤可培养真菌种群丰富度不可逆地降低.土壤真菌rDNA特异PCR-DGGE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草胺、甲胺磷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对土壤可培养真菌的种群组成和结构造成影响,其中甲胺磷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2.
大籽蒿花中生物碱类化感物质对羊草根茎节器官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观察大籽蒿花提取物中生物碱物质对羊草根茎节部的影响 ,从细胞水平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化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在有生物碱类物质存在时 ,与对照相比较 ,无论是羊草不定根的形成个数 ,还是从髓射线部位形成的突起物的个数 ,随浓度升高 ,存在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 1%下 ,影响不大 ;在 5 %和 10 %下 ,有增加的趋势 ;但随着浓度的增加 ,在浓度 2 0 %下 ,有减少的趋势。羊草根茎节部不定芽的形成个数受生物碱类物质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注射液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UTI降低CLS大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其中正常对照组(C组)20只,UTI干预组(U组)40只,模型组(M组)60只。实验动物观察12小时,处死前取静脉血ELISA法测血清VEGF;处死动物后取肺组织分别行病理学检查、干湿比重法测肺含水量、伊文思兰法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M组血清VEGF明显高于C组和U组(P<0.05),M组肺组织损伤较重,肺含水量及组织通透性均高于C组和U组(P<0.05)。结论:UTI可降低大鼠CLS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中的VEGF表达。  相似文献   
44.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CLS在ICU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其病情重,病理生理复杂,已成为ICU危重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CLS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水肿、低血压、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少尿等.在临床上,脓毒症、严重创伤、烧伤、体外循环以及一些药物是其常见病因.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原发病,液体治疗和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了解其治疗方法对降低临床CLS病人的死亡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应用PCR-DGGE、DNA测序等方法,在室内驯化条件下研究了8种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土壤样品细菌种群结构对氯嘧磺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氯嘧磺隆100~500mg·L-1浓度梯度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更迭现象,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驯化至10周,绝大部分细菌种群消失,样品的细菌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并呈现趋同效应;DNA测序结果表明,在驯化第10周可培养Methylophilus sp.、Beta proteobacterium、uncultured bacterium成为优势菌属,所获细菌种群出现的16个优势种群中有10个与已知的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和有机污染环境修复功能细菌的相似性大于97%;其中5个与嗜甲基菌16S rDNA部分序列相似性达98%以上。获得了一组对氯嘧磺隆具有降解作用的细菌菌系,可在5d内将100mg·L-1氯嘧磺隆降解67%;其主要组成为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 sp.)、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鞘酯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和嗜氢菌属(Hydrogenophi-lus sp.)。  相似文献   
46.
克隆水曲柳FmWRKY44基因,探究其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胁迫中的作用。利用水曲柳干旱转录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FmWRKY44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并对该序列及其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技术分析FmWRKY44表达模式。克隆了一个水曲柳WKRY基因,编码区长1383bp,编码460氨基酸。对其编码蛋白分析发现其为稳定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主要在细胞核,进行保守域及同源性分析分析,属于WRKYⅠ类家族,命名为FmWRKY44。qRT-PCR分析发现,FmWRKY44在种子中高度表达,并不同程度响应低温、高温、盐和干旱4种非生物胁迫。同时发现FmWRKY44与NAA、ABA、GA3、JA植物激素响应,水曲柳FmWRKY44基因积极响应低温、高温胁迫。  相似文献   
47.
基于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两种秸秆还田处理(以秸秆混土处理模拟旋耕还田,以秸秆不混土处理模拟秸秆沟埋还田),采用尼龙网袋法,通过测定秸秆降解率及秸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研究两种还田方式下施用降解菌系和助腐剂后水稻秸秆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前5个月,不混土处理的秸秆降解率始终高于混土处理4.5%~11.6%;至第12个月,混土处理秸秆降解率显著高于不混土处理4.9%~13.0%。在前2个月,各处理水稻秸秆降解较快,秸秆降解率均超过50%,此后秸秆降解进入缓慢期。混土处理中,降解菌系和助腐剂仅能在第1个月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此时秸秆降解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1.0%和10.2%(P0.01);不混土处理中,降解菌系在1~5个月内显著提高秸秆降解效率4.3%~9.7%,助腐剂在1~12个月显著提高秸秆降解效率7.3%~14.4%。试验至第5个月时,喷施助腐剂的秸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79.1%、80.2%和34.7%,且与喷施菌系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秸秆降解菌系和秸秆助腐剂均能提高水稻秸秆的降解效率,且不混土处理的施用效果好于混土处理。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micro RNA-185(miR-185)对高脂饮食的小鼠模型的HepG2肝细胞脂质代谢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评估过表达或抑制miR-185表达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此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转染HepG2细胞pre-mir-185后的关键信号通路组分(IRS-1,IRS-2,PI3K、AKT2)和磷酸化PI3K和AKT2的表达情况。结果:诱导的人类HepG2细胞的软脂酸对mir-185水平的下降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过mir-185转染的HepG2细胞显著降低脂肪酸合成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还原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mRNA水平,而使用anti-mir-185寡核苷酸抑制mir-185在HepG2细胞中产生相反的作用。在高脂饮食的小鼠模型,与对照组动物相比,mir-185处理后脂质积累明显改善。mir-185诱导后通过上调胰岛素受体底物2增强胰岛素信号通路。结论:miR-185在体内和体外调节肝细胞脂肪酸代谢和胆固醇平衡,以及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miR-185可能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的新靶点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作用新靶标。  相似文献   
49.
利用臭氧FACE(Free-Air Ozone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实验平台,研究4个小麦品种"扬麦15"、"扬麦16"、"扬幅麦2号"、"烟农19"根际细菌在拔节期和成熟期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分别对细菌种群结构和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仅显著降低了拔节期"扬幅麦2号"小麦品种根际细菌数量,对成熟期各品种小麦根际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扬麦15"和"扬幅麦2号"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分别在拔节期和成熟期发生明显变化;臭氧对"扬幅麦2号"品种根际细菌种群的影响较持久,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50.
采用PCR—DGGE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长期石油和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的假单胞菌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区土壤中假单胞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重金属污染区;石油污染区旱田土壤假单胞菌多样性接近于对照清洁土壤,但低于相似污染程度的石油污染区水田土壤,表明污染物类型与耕作管理方式是影响土壤中假单胞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经16SrRNA的V6/V7区测序,Pseudomonas mendocina、P.stutzeri和P.aeruginosa是该石油和重金属污染区土壤中的优势类群,说明在长期污染胁迫下,这3种假单胞菌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推测与石油烃的自然降解及假单胞菌的重金属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