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利用形态学、细胞学以及SSR标记技术对从硬簇麦和Am3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种质系‘山农030713'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种质系‘山农030713'大田生长整齐一致,农艺性状较好,且对白粉病免疫;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 Ⅰ)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它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1PMC MⅠ多数细胞中形成21个二价体,且常有四价体出现,可能伴有染色体的结构变异;SSR分析证明‘山农030713'基本染色体组成为AABBDD,引物Xgwm99-1A在‘山农030713'中扩增出簇毛麦的特异带,表明‘山农030713'中有来自于簇毛麦的遗传物质,此特异带可作为识别‘山农030713'的SSR标记.综合形态学、细胞学和SSR分析结果推测,‘山农030713'可能是一个小麦-簇毛麦易位系.  相似文献   
42.
温湿度对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永玉  牟吉元  胡萃  王洪刚 《生态学报》2004,24(11):2569-2572
室内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对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试验采用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要求安排 ,研究了越冬成虫在不同的温度组合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后的存活率 ,并得到了在不同时间后 ,成虫存活率与温湿度间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越冬成虫存活的最佳条件组合是温度为 5℃和相对湿度为 75 % ,此条件下储存90 d的越冬成虫存活率达 85 %以上 ;温度对成虫存活率的影响最大 ,湿度次之 ,温湿度的交互作用最不重要。利用温湿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分析并得出了适宜于越冬中华通草蛉成虫存活的条件为温度 5~ 9℃ ,相对湿度 70 %~ 85 % ,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成虫的存活  相似文献   
43.
棉花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系谱分析、形态特征、生化及 DNA分子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棉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陆地棉品种间遗传多态性水平低 ,改进其遗传多样性是今后棉花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 .加强对现有栽培品种、野生种质的研究利用和种质引进交流 ,多种育种技术综合运用和合理的植棉区域规划及多育种目标引导 ,是提高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并提出今后应加强棉花核心种质的研究和从基因组水平对棉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4.
在22℃条件下,研究中华通草蛉对光周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华通草蛉属短日照滞育型,在短光照条件下饲养获得的成虫进入滞育状态,诱导成虫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为12.5小时到13小时。成虫期本身是诱导成虫滞育的最关键虫期,只有当羽化的成虫处于短光照条件下时才能进入滞育状态。成虫期之前其它虫期的短光周期经历能延长成虫在长光照条件下的产卵前期。三龄幼虫和预蛹期比成虫期前的其它虫期对光周期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5.
采用已筛选出的多态性较好的分布于六倍体小黑麦21对染色体上的100对SSR引物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的339份六倍体小黑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0对引物共检测出323个等位变异,变幅是1~6个,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23;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7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6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439,说明供试的339份六倍体小黑麦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同时基于Nei's遗传距离对339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Ⅵ类群与其他类群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差异较明显。研究结果为将六倍体小黑麦的优良基因应用于普通小麦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小偃6号及其衍生后代品质相关性状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偃6号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之一。本研究利用UMN19、UMN25、UMN26、T2、T5、T13、S13、S1、T1、Wx-A1、Wx-B1、Wx-D1、YP7A、YP7B-1、PPO18、PPO29等16个功能型分子标记对小偃6号及其衍生后代的品质相关性状的基因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两位点(Glu-A1、Glu-D1)和Waxy蛋白基因位点上,分别有78.72%、82.98%的衍生品种与骨干亲本小偃6号等位基因一致,但少数品种具有不同的优良亚基等位基因Ax2*或Dx5+Dy10;在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两位点(Glu-B3、Glu-D3)上,有25.33%的衍生品种与小偃6号等位基因一致;在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位点Psy-A1、Psy-B1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位基因位点上,仅有17.02%和38.29%的衍生品种与小偃6号一致;并探讨了不同品质相关性状基因位点在衍生后代传递频率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种配子形成途径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间偃麦草与小麦烟农在15的发杂种子F1及其5个自交和回交世代(F2,F3,BC1,BC2,BC3)为材料,对杂种F1配子形成途径的细胞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减数第一分裂基本正常,在减数第二分裂观察到由于当染色体不对称分离产生的无染色质和仅带有微核的子细胞,小孢子染色体数目为24~35条,根据BC1推算的F1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20~35条,F2根尖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48.
34个小麦品种(系)与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亲和性在供试材料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2个小麦品种表现了与中国春相似的亲和性;对34个小麦/黑麦属间杂种(F_1)的回交结实率和开放授粉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的统计表明,杂种育性普遍较差,但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不同,其回交与自交结实率的变异幅度分别为0—4.50%和0—3.087粒/穗;小麦与黑麦属间杂种(F_1)育性与杂交亲和性间存在明显相关,回交和自交结实率以及能够回交和自交结实组合的出现频率均随亲和性的增加而表现增加的趋势;在小麦品种演化过程中,亲和性与杂种育性均表现降低的趋势;小麦/黑麦属间杂种(F_1)PMC MI染色体配对水平普遍较低,平均交叉结仅为0.359,但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变幅为0—1.3;平均99.936%的杂种(F_1)花粉表现败育,仅有0.064%的杂种(F_1)花粉能被KI—I_2正常染色,杂种(F_1)染色体配对水平与正常染色花粉频率、正常染色花粉频率与自交结实率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09和0.205。  相似文献   
49.
50.
试验以5个八倍体小偃麦、野生二粒小麦、硬粒小麦和13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NRA在拔节、抽穗、开花三个生育时期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系;叶片中氨基酸总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在拔节和抽穗期显著相关,在开花期相关不显著;抽穗期旗叶中粗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基因型材料其叶片中NRA、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一般高于低蛋白基因型材料,三者的变化趋势一致,这反映了不同基因型N素代谢的特点。因此适宜生育时期叶片中NRA、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可作为品质育种选择过程中的参考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