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均为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入侵害虫,两者的外部形态、取食部位和危害特征相似。研究它们的寄主选择性有助于了解这2种害虫的扩散和成灾机制。【方法】在室内用椰子和银海枣2种寄主植物分别饲养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研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的存活率、产卵率、发育历期等以及这2种害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结果】水椰八角铁甲在2种寄主上的存活率差异显著,除了卵期和蛹期之外,幼虫期各虫态在银海枣上的存活率明显比在椰子上的存活率高;椰心叶甲在椰子上的存活率高于银海枣,各虫态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5%和86%。取食银海枣的水椰八角铁甲达标准卵量概率为0.23,取食椰子不产卵,无法完成整个世代;取食椰子的椰心叶甲达标准卵量概率为0.86,取食银海枣不产卵,也无法完成整个世代;水椰八角铁甲取食银海枣完成世代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为12.55,椰心叶甲取食椰子完成世代的实验种群趋势指数为66.55。【结论】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分别对银海枣和椰子这2种寄主植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海南椰子树的数量远远超过银海枣,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椰心叶甲在海南岛广泛分布而水椰八角铁甲只是零星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60Co-γ射线辐照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成虫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本文以草地贪夜蛾6日龄蛹为对象,比较不同辐照剂量下草地贪夜蛾自交种群的羽化率、翅畸形率、寿命、产卵量以及子代卵孵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成虫羽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250 Gy、350 Gy、400 Gy以及500 Gy剂量辐照下的羽化率分别降低至72.8%、69.4%、69.4%和50.6%,与对照组(91.7%)相比差异显著;翅畸形率在400 Gy时值最高,为25.6%,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其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均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缩短,且辐照后处理组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成虫寿命;雄虫日存活率在100 Gy、200 Gy、300 Gy和500 Gy处理条件下高于雌虫日存活率,而350 Gy和400 Gy处理组,以及对照组雌虫日存活率高于雄虫。草地贪夜蛾种群产卵雌虫数、单雌产卵量、及子代孵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300~500 Gy的辐照剂量下,亲代没有卵粒产出,而100 Gy至250 Gy的辐照剂量下,产卵量显著降低,且在100 Gy时处理组的卵中有少量孵化。本文对草地贪夜蛾辐照不育剂量进行了初步评价,为今后实现该虫不育技术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3.
螺旋粉虱入侵我国海南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害虫,作者于2006年4月,在我国海南陵水首次发现,分析可能是从台湾引入。文章记述螺旋粉虱在海南的发现过程、该种的野外识别及室内鉴别特征,列出海南发现的27种重要寄主植物(这些植物涉及果树、园林和农作物)和几种捕食性天敌,并附有特征图和彩色照片。最后分析其在海南发展趋势及向大陆扩展的可能性,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应密切关注该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三种农药亚致死剂量对椰甲截脉姬小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氯氰菊酯、啶虫脒和椰甲清3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Boucˇek寄生椰心叶甲Brontispa logissima(Gestro)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杀虫剂没有改变椰甲截脉姬小蜂功能反应模型的基本结构,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药剂处理后椰甲截脉姬小蜂的最大日捕食量降低,处理猎物时间延长,搜寻效应减弱。氯氰菊酯和啶虫脒的处理后瞬时攻击率减小,但椰甲清处理后瞬时攻击率高于对照。可见,在亚致死剂量下,氯氰菊酯和啶虫脒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生作用存在不良影响,椰甲清(30%杀虫单+15%啶虫脒)可提高其瞬时攻击率但减弱其搜索效应。  相似文献   
45.
根据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HD-73基因Cry1Ac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木糖诱导型启动子PxylR序列, 分别设计2对特异引物Cry1Ac F/R和Pxy F/R,扩增获得了完整的启动子PxylR和Cry1Ac基因序列,进一步以上述产物混合物为模板,以Pxy F/Cry1Ac R作引物进行重迭PCR,获得了载体PxylR-Cry1Ac,经SphⅠ和BamHⅠ完全酶切后,将PxylR-Cry1Ac插入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T315,重组表达质粒pCry1Ac315转化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工程菌株质粒酶切电泳分析、SDS-PAGE电泳分析和杀虫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证实了Cry1Ac基因的导入及其在枯草芽孢杆菌JAAS01D中的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46.
防治扶桑绵粉蚧化学农药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求防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有效化学药剂,在室内测定了9种化学农药对该虫的致死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出4种农药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三氯杀螨醇、阿维菌素、阿维-氯氰、联苯菊酯4种药剂对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在23.7%~66.7%之间,明显低于对1龄若虫的作用效齐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和毒死蜱4种化学药剂,在田问施药后第5天的防治效果可达到91%以上,其中啶虫脒和毒死蜱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5.6%和98.2%.在防治应用中,建议推荐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马拉硫磷和毒死蜱5种药剂,同时应注意针对不同的虫态有必要适当调整用药浓度(就除害处理而言)和施药次数,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7.
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科,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相似文献   
48.
温度对椰心叶甲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16、20、2、28和32 ℃)条件下观察椰心叶甲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在32 ℃恒温下不能存活,在16~28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08 ℃,有效积温为966.22日·度,在海南省儋州市1年可发生4~5代.椰心叶甲世代存活率在28 ℃时最高,达92.5%.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均在28 ℃时最高,分别为54.1、0.0260和1.0263.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分别以20 ℃和28 ℃时最短,前者为123.1 d,后者为26.7 d.种群趋势指数以28 ℃时最高,为50.8,表明24~28 ℃为椰心叶甲种群生长的适合温度.  相似文献   
49.
【背景】椰子织蛾是新入侵我国海南岛的棕榈害虫,昆虫不育技术是控制该害虫的潜在措施。【方法】通过研究椰子织蛾生殖、发育、存活等特性,探讨椰子织蛾不育技术的生物学基础。【结果】在(28±2)℃、(70±10)%RH、以椰子老叶饲养的条件下,每雌产卵量约170粒,净增值率约55.4,倍增时间约9.6 d,表明椰子织蛾可在室内大量饲养,为辐射不育提供虫源。椰子织蛾雌雄比为1∶1.04,雄虫先熟,产卵前期短,产卵期集中,表明该害虫交配行为相对简单,有利于不育雄虫发挥效能。雌蛹显著重于雄蛹,有利于不育过程中雌雄虫的分离。发育起点温度11.5℃,有效积温996.9日度,在海南岛每年发生4~5代,这些数据可用来预测椰子织蛾种群动态,便于释放不育雄虫。【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从生物学角度表明椰子织蛾可用昆虫不育技术进行防控,为其进一步的不育技术研发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50.
海枣异胸潜甲是一种新入侵并爆发成灾的为害刺葵属植物的害虫,了解幼虫的龄数及其在树上的垂直分布,是进一步研究其发生趋势、生物学习性、预测预报以及制定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本研究采取了田间取样收集野外海枣异胸潜甲各龄幼虫,分别测量了该幼虫的前胸背板宽度和头壳宽度2个形态指标,根据所测量的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以及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头壳宽度作为标准,幼虫龄期数分为5个龄数是较为合理的。1-5龄幼虫头壳宽度(mm)分别为0.407±0.004、0.503±0.003、0.582±0.002、0.725±0.002和0.847±0.001,头壳宽度和幼虫龄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均符合指数模型Y=0.344×exp(0.181×X)和多项式模型Y=0.34+0.061×X+0.008×X~2。并以此指标对底部、中部和顶部的为害幼虫数进行了统计,发现幼虫密度分别在2.096头/叶、1.678头/叶和1.068头/叶,表明了该幼虫在银海枣多分布于树的底部和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