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ldraco)、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进行了寄生实验,分析了幼虫在寄主鱼上的寄生周期和脱落数量与寄主种类、寄主鱼单尾体重的相关关系.以未寄生幼虫的罗非鱼为空白对照,测定分析了罗非鱼在幼虫寄生前、脱落后主要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黄颡鱼、罗非鱼平均每千克体重脱落稚贝的数量分别为(26 435±6 430)只、(26 327±3 091)只,两种寄主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脱落的稚贝数量随着寄主鱼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并呈显著线性相关.在水温(24±1)℃条件下,黄颡鱼组、罗非鱼组的稚贝脱落高峰分别出现在寄生后的第8 d、第7 d,罗非鱼组表现为明显的"早脱落"现象.罗非鱼在寄生前后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糖(Glu)、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均未出现显著变化,而血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下降(P=0.001,0.020).未寄生组罗非鱼的7项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实验结果将为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相关营养因子的探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为了评估桉树精油和α-蒎烯对白腹皮蠹Dermestes maculatus Degeer的杀虫作用,采用生测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时间下,其幼虫和成虫的死亡率。结果表明:用桉树精油及其活性成分α-蒎烯处理白腹皮蠹成虫和幼虫后,可显著影响其死亡率(P<0.001)。白腹皮蠹的反应因化学物种类、剂量和暴露时间不同而异。当剂量为32 μL/cm3的桉树精油处理白腹皮蠹幼虫72 h后,死亡率可超过90%。同样的剂量对其成虫熏蒸72 h后也表现高毒。在相同的剂量和相同的暴露时间下,α-蒎烯对白腹皮蠹的成虫和幼虫也表现高毒,且成虫的抗性比幼虫强。Probit检验结果表明桉树精油比α-蒎烯更有效。以上结果说明这些天然产物对白腹皮蠹种群的控制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43.
基于光温的温室多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菊花生长对光温的反应,设计不同品种、不同单株主杆数、不同定植密度和不同定植日期的试验,构建了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预测模型,并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单位面积杆数增加,切花菊的单位面积地上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枝切花鲜重减少.所建模型对温室多杆切花菊的单株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地上部分鲜重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 0.95、0.82和0.97,回归估计标准误(RMSE)分别为:0.863、1.005、0.201和10.190g ·株-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为温室切花菊栽培密度和保留杆数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影响决明无菌苗子叶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决明(Cassia obtusi folia)无菌苗子叶为材料,对酶组合、无菌苗日龄,植物激素组合和培养方法对其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3%的纤维素酶和0.2%Pectinase Y-23的酶组合处理决明无菌苗子叶块8小时可以高效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约14日龄的决明无菌苗子叶比较适合于原生质体的分离;适当浓度的2,4-D 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分离。促进原生质体分裂的理想的植物激素组合为0.4 mg/L 2,4-D,1.0 mg/L NAA and 0.1 mg/L KT;漂浮培养法最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分裂和发育。找出了适合于决明无菌苗子叶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酶组合、植物激索组合、有效培养方法和决明无菌苗子叶日龄。这为有效地从决明无菌苗子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RFLP方法通过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以及陶赛特×中国美利奴羊和萨福克×中国美利奴羊杂交后代共615只个体的FecB基因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对产羔数、体尺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不同品种(系)绵羊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研究,发现BB和B+基因型群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P<0.01).在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3.70 kg和18.0±3.31 kg,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5.6±2.22kg,P<0.05);此外,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比++基因型群体胸围、胸宽较大(P<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另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群体的第一胎产羔数存在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表明,BMPR-IB基因为影响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首次证明该基因对后代羔羊出生后生长发育具有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46.
圈养獐分娩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的5~7月,在浙江省嵊州市河麂种源繁育基地对34只獐(Hydropotes inermis)的分娩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母獐通常选择安全的地点进行分娩。獐集中分娩的时间为6月3日到6月19日,占分娩母獐总数的73.53%(n=34),并且分娩多在白天进行。产程(从胎膜露出到胎盘娩出)平均为(302.20±15.27)min(n=15)。胎儿娩出的姿势多为前躯前置(前足、头先露出),占83.78%;少数为后躯前置(后足先露出),占16.22%。幼仔首次吮乳时间在单胎和多胎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为出生后(44.97±2.73)min(n=35)。幼仔出生后首次平均站立时间在双胞胎、三胞胎和四胞胎分别为(32.25±2.49)min(n=16)(、29.42±2.52)min(n=12)和(65.00±7.39)min(n=6)。每胎幼仔数越多,初生幼仔的平均体重越轻。  相似文献   
47.
不同细菌对家蝇幼虫抗菌蛋白/肽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抑菌圈测量法和毛细管电泳研究、比较不同细菌对家蝇Musca domesticaL.幼虫抗菌蛋白/肽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家蝇幼虫受细菌诱导后抗菌活性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不同细菌诱导表达样品对于相应的诱导菌均表现很高的抗菌活性。毛细管电泳图谱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50013诱导后抗菌蛋白/肽表达强度增加了50倍,其它细菌诱导后抗菌蛋白/肽表达强度增加了1~40倍。与G+细菌相比,G-细菌具有更强的诱导效应。结论:家蝇幼虫对不同的细菌刺激有特异性反应,即不同细菌诱导抗菌蛋白/肽的强度、种类和数量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48.
通过醋酸-H2O2氧化降解法制备三种不同特性粘数(50℃时,η=4.76mL/g,29.39mL/g和54.93mL/g)的壳聚糖。以小鼠为实验对象,采取灌胃给药方式,考察其降低血浆TCH、TG的能力,并以血浆SOD酶活及MDA含量为指标,进行抗氧化药效学评价。结果显示,给药21d后,三种壳聚糖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TCH和TG含量,降幅分别大于28.2%和22.5%;且三种壳聚糖也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MDA含量,降幅大于30.0%,但对小鼠血浆SOD酶活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癌相关基因在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现代数据分析方法,为从基因组数据中推断癌相关基因之间的关联,以及分析基因组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根据基因表达谱数据分别建立了正常组织与神经胶质瘤和肾癌的患病组织的基因互信息网络。用以介数为基础的相继故障模型研究了基因网络结构与鲁棒性之间的关系。定义了网络相继故障节点百分比、平均相继故障规模和相继故障规模比例累积概率等衡量网络鲁棒性的结构参数。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比对,我们发现实验组网络比对照组网络更加稳定,并将引起网络大规模相继故障的基因称为结构性关键基因。这些结构性关键基因中的一部分已经被证明与神经胶质瘤或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基因被预测在神经胶质瘤和肾癌的发生中起着激励或抑制作用,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预测信息为研究癌相关基因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目的:拟研究改良备皮液对比传统备皮液所用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切口感染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备皮溶液.方法:将我科1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肥皂水的方法进行头部备皮,观察组采用改良头部备皮液进行头部备皮,根据所用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切口感染率作为评定指标,观察收集数据,并同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皮肤划痕各级别数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接受备皮时的有关感受和备皮后询问,对疼痛的反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备皮区域细菌数及备皮所用时间也均小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头部皮肤准备为神经外科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防治性措施之一.采用改良备皮液备皮可以减少皮肤划痕,提高舒适度,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备皮所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