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组成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树种红松、云杉、落叶松、大青杨、白桦、椴树、水曲柳和色木的幼树,盆栽于模拟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浓度为700μl·L-1、400μl·L-1的气室内两个生长季,以生长在400μl·L-1下的幼树为对照组,在各自生长条件下测定,高CO2浓度下生长的红松、云杉、落叶松、大青杨、白桦、椴树、水曲柳和色木的高生长比对照组的幼树提高10%~40%.高CO2浓度的幼树与对照CO2下的幼树相比各树种蒸腾速率升降不一,但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树种的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对高CO2浓度反应不一,反映出幼树对高CO2浓度适应的复杂性.长期高CO2浓度环境下生长的阔叶树对CO2变化反应较针叶树敏感,供试树种均发生光合驯化现象.  相似文献   
42.
1 引 言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 .)Hook .)在我国南方各省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它生长快 ,材质好 ,在我国林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生产实践表明 ,杉木人工林重复连栽会引起地力衰退及生产力下降。影响杉木人工林稳定性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地下害虫蛴螬。但有关方面的研究很少 ,只保留在个体生物学和生态学水平上 ,并且许多是室内工作 ,并未把金龟子种群在杉木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中分布、发生及季节动态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本研究工作通过对杉木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中金…  相似文献   
43.
植食性昆虫产卵的化学生态学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植食性昆虫产卵的化学生态学张庆贺,姬兰柱(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沈阳11003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ChemicalEcologyofOvipesitionofHerbivorousInsetts.¥ZhangQingh...  相似文献   
44.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对其主要害虫的抑制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生产中营造混交林,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其生物潜能,为控制其害虫的发生,以促进林木良好地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比营造纯林有许多优越性。这个观点已被广大林业工作者、林业昆虫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和生产部门所接受,但在对害虫抑制能力方面,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本文就是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纯林试验林的主要害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报告,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5.
高CO2浓度对温带三种针叶树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将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中主要针叶树种红松、红皮云杉和长白落叶松的幼苗 ,盆栽于模拟自然光照和人工调节CO2 浓度为 70 0和 40 0 μmol·mol-1的气室内两个生长季 ,在各自的生长环境条件下 ,利用CI 30 1PS便携式CO2 分析系统测定针叶的光合光响应曲线 .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的不同CO2浓度处理间差异明显 .比较饱和净光合速率、暗呼吸、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光能利用率 (QUE)的变化可见 ,长白落叶松为阳性树种 ,其光合作用对高CO2 浓度的适应能力较好 ,红松树种次之 ,阴性树种红皮云杉光合作用对高CO2 浓度适应能力最差 .并初步探讨了供试树种光合生理特性及其演替状况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6.
松果采摘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20世纪70年代未受干扰的红松天然林地面红松种子贮藏情况,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果采摘后,红松林地面红松种源贮藏和分布变化,根据红松更新过程与动物的关系。探讨了松果采摘对红松更新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果采摘后。地面红松种子主要分布在地被物下层且大多呈单粒状分布,其贮藏量1582~2640粒·hm^-2。仅为20世纪70年代的0.3%~0.5%。废种子比率67.8%~86.2%。单粒状占总簇数的46.8%~77.1%,对红松天然更新起重要作用的动物已减少或消失。表明松果采摘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天然更新的最大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