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1.
王琼  唐娅  谢涛  王辉 《生态学报》2017,37(3):770-777
利用红外加热器模拟增温,比较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和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对增温响应的差异,以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入侵植物的入侵潜力,并为筛选替代控制植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增温导致喜旱莲子草和接骨草的叶绿素a/b值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6.21%和降低5.55%。无论增温与否,接骨草的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喜旱莲子草,而叶绿素a/b值则相反。增温导致喜旱莲子草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9.23%,由于气孔导度增大引起蒸腾速率大幅度增加,使得其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显著降低10.64%。增温仅导致接骨草的气孔导度显著增加10.95%,而对其他气体交换特征无显著影响。对照条件下,尽管接骨草的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喜旱莲子草7.03%和4.57%,但是前者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高于后者10.30%和11.92%。增温条件下,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由于接骨草的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喜旱莲子草18.02%,故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后者26.45%。增温、物种及其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初始量子效率等光响应参数影响均不显著。总之,对照条件下,接骨草凭借较高的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比喜旱莲子草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但增温后,接骨草的光合优势被削弱。研究从光合生理角度证明接骨草有望作为喜旱莲子草的替代控制植物,但是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喜旱莲子草的入侵潜力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42.
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脂脂肪酸标记法(PLFA)研究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闽江河口湿地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3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红树林群落MC、红树林-互花米草混生群落MS、互花米草群落SC)共检测到22种PLFA生物标记,MS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群落,3种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MCMSS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量增加,而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发生了明显退化。3种植被群落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16:0,16:1w7c,9Me15:0w,18:1w12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相对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原生动物分布量最小。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相似规律,MS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小于MC,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有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基本能区分出3种不同植被群落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间存在相关性,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与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红树林群落土壤营养代谢循环的潜力,特别是关于碳、氮、磷等的循环及酶活性,改变部分有利于自身生长的土壤环境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含量,竞争有利环境,迅速扩张实现入侵。  相似文献   
43.
According to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eight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alien plants in Jiangxi Province were defined, viz. Amaranthus palmeri S. Watson, Oenothera laciniata Hill, Jacquemontia tamnifolia ( Linn.) Griseb., Ipomoea lacunosa Linn., Solanum sisymbriifolium Lam., Triodanis perfoliata (Linn.) Nieuwl., Erigeron philadelphicus Linn. and Bromus catharticus Vahl. These species have already established popul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some have been invaded. Voucher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Shanghai Chenshan Herbarium ( CSH) .  相似文献   
44.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 探讨了赤水河中游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特性、分布区类型、分布生境以及来源。结合前人在生物入侵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赤水河中游地区外来植物的入侵状况, 建立该区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 赤水河中游地区现有外来入侵植物22 种, 隶属于12 科20 属。生活型分析发现, 22 种外来入侵植物全部为草本, 陆生草本最多(19 种), 水生草本2 种, 水陆两栖草本1 种。它们主要侵入林缘、荒地、河边、溪流、农田等生境。从分布区类型来看, 无论是科的分布还是属的分布均以世界分布和热带分布为主。从原产地分析来看, 原产美洲的种类有14 种, 占总种数的63.64%。有11 种入侵植物风险是不可接受的, 10 种需进一步研究, 1 种可接受, 评价结果与其危害现状基本相符。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以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2008-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8科112属144种,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40.7%、89.8%和97.3%。新增加的71种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 14种、菊科(Asteraceae) 1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6种、禾本科(Poaceae) 6种和茜草科(Rubiaceae) 5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104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广州约一半以上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引进,进而形成入侵的。恶意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约占入侵物种总数的40%,表明广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需加强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的监测,提高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引入危害风险的评估,并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6.
我国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53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2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动物调查数据, 分析了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分布状况等。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物种201 种, 包括入侵植物176 种和入侵动物25 种。52.08%的外来入侵植物已入侵到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外来入侵物种影响显著, 52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环保部公布的外来物种。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数目最多, 为61 种; 小蓬草(Erigeron canadwnsis)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出现频率最高, 为0.736。外来入侵物种已严重威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亟需对保护区的外来入侵物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推进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成为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7.
王秀丽  周亮  卢昌义 《生态科学》2017,36(5):177-185
探讨外来速生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扩张过程中潜在的化感作用,为其入侵风险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室内栽培试验测定拉关木根、枝、叶、果的水浸液不同质量浓度(0.1 g·mL–1、0.5 g·mL–1)对我国乡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gymnorhiza)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关木根、叶、果的水浸液低浓度(0.1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的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紧密排列在细胞壁周围,线粒体结构保持完好; 而在拉关木枝的水浸液低浓度(0.1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叶肉细胞内的液泡轻微皱缩,出现轻微的质壁分离现象。拉关木枝、果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木榄幼苗叶片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的淀粉粒变多,变大,线粒体内部结构出现降解;拉关木根的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部分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但线粒体结构基本保持较好;而在拉关木叶的水浸液高浓度(0.5 g·mL–1)处理下,木榄叶片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保持完好,表明拉关木叶水浸液对木榄幼苗的化感抑制作用弱。本研究中拉关木各器官高浓度(0.5 g·mL–1)水浸液对木榄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化感作用强弱顺序为:枝>果>根>叶。  相似文献   
48.
宋海天  李保平  孟玲 《昆虫学报》2013,56(3):293-298
为揭示外来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上的本土访花昆虫多样性和影响访花行为的因素, 本研究在南京郊区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调查, 采用跨栏模型分析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昆虫的访花选择性, 即接受概率(测度是否接受一年蓬花)和访问频数(测度接受一年蓬花的程度)。调查发现, 访问一年蓬花的昆虫共计9目54科145种, 其中, 科丰富度占优势的是膜翅目、 鳞翅目和鞘翅目(均占总科数的20.75%), 其次是双翅目(18.87%)和半翅目(13.21%); 物种丰富度占优势的是双翅目(26.39%), 其次是膜翅目(18.75%)、 半翅目(18.75%)、 鞘翅目(17.36%)和鳞翅目(15.38%)。多数目的物种丰富度在6-7月最高, 9月最低, 仅双翅目(食蚜蝇为主)在5月最高。运用跨栏模型对物种优势度最大的半翅目、 膜翅目和双翅目等的访花个体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半翅目和膜翅目对一年蓬花访问倾向(接受概率)的因素多于影响其访问频数的因素, 由此预测这些访花昆虫可能参考较多因素做出是否接受一年蓬花, 而依据较少线索做出访问程度的访花行为决策; 一年蓬植株密度影响半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接受概率, 而花密度影响半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的接受概率和访问频数, 说明靶标植物花的特性可能对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决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新书介绍     
《生物多样性》2012,20(4):534
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谱(编著者:万方浩,刘全儒,谢明等)内容提要:本书为"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系列图鉴之一。共收录了142种重要的入侵植物,介绍了入侵植物的学名、英文名、中文异名、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生境及危害、控制措施、中国分  相似文献   
50.
张霜  张育新  马克明 《植物生态学报》2010,34(11):1344-1353
蚂蚁-植物互利关系是生态和进化研究中的模式系统之一。该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蚂蚁对植物的保护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通过给蚂蚁提供食物体、蚁菌穴和蜜露吸引蚂蚁, 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方式调节与蚂蚁的互利关系, 使蚂蚁能有效地保护自已, 防止欺骗和寄生的发生。反过来, 蚂蚁可以减少植食性动物对植物的伤害和取食, 减少叶片损伤, 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 提高植物的竞争优势等。虽然蚂蚁对植物的保护作用的强度受到多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变异性较大,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蚂蚁-植物之间仍呈显著的正相互作用。同时, 蚂蚁-植物的相互作用还具有广泛的生态影响, 尤其会大大降低林冠上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多度。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蚂蚁-植物互利关系的起源与维持机制、对蚂蚁自身的影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 以及进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