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昆虫知识》2008,45(1):87-87
丹麦一些地区的美丽蓝色Alcon蝴蝶欺骗蚂蚁来抚养蝴蝶幼虫,而不是蚂蚁自己的幼虫,因为这些蝴蝶幼虫进化出了一种模仿蚂蚁幼虫的外层。这种学名为Maculinea alcon的蝴蝶是寄生虫,它们危害2种红蚁的健康。David R.Nash和欧洲的共同作者研究了丹麦的几个Alcon毛虫发育的地方。毛虫先在沼泽植物上生长,然后小红蚁Myrmica rubm和皱结红蚁Myrmica ruginodis把它们搬到自己的窝里。这些蚂蚁不顾自己的幼虫而照顾蝴蝶毛虫。  相似文献   
102.
不同栖息地状态下外来种入侵及对本地种生存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玲  林振山 《生态学报》2008,28(4):1366-1375
外来种入侵引起的生态及经济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活动导致大规模栖息地持续变化的背景下,外来种的入侵过程及本地物种多样性的演化更为复杂.在Tilman多物种共存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栖息地持续变化条件下的外来种入侵干扰模式,分别模拟了栖息地不变、持续毁坏及持续恢复条件下的外来种入侵及对本地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拓殖率小(入侵性弱)的外来种不能成功定殖,栖息地的持续变化对其没有任何影响.(2)拓殖率增大的外来种入侵过程复杂,栖息地持续毁坏导致其灭绝时间相比于栖息地不变时明显推迟,栖息地持续恢复使其灭绝提前;一定时间内持续增加栖息地可以减小此类外来种入侵危害.(3)拓殖率足够大的外来种能够成功定殖,快速定殖-扩散的入侵过程不会因栖息地毁坏而迅速改变,其响应具有时间滞后性;栖息地持续恢复也有利于其迅速蔓延,占有率呈线性疯狂增长.(4)在具有外来种入侵的本地生态系统中,栖息地持续改变(增加或减少)对本地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均不利.  相似文献   
103.
伊洛河流域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外来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已经成为生态学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入侵种上,然而入侵种仅占外来种中很少一部分,因此,研究外来种现有分布格局对研究生物入侵及其防治有重要意义.以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中的外来种为对象,沿河从河源地到入黄河口选取典型样地,在调查流域内草本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的基础上选取外来种,并对外来种种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有外来草本植物27种,分属于15科,种类较多的科为菊科、苋科和豆科;引入方式以有意引种为主.流域横向不同生境间,河滩地在水流的养分富集、季节性洪水物理干扰及人为活动扰动作用下,呈现出受外来种分布较多,而受人类活动扰动最强且营养丰富的农田分布较小的分布格局;纵向环境梯度下,上游河源山地属于自然植被区,人为干扰较轻,且受外来种影响较小;中游丘陵区从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人类活动的扰动有所加强;下游平原农业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内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群落物种组成简单但受外来种影响最大,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明显,其中,小蓬草、钻叶紫菀和反枝苋广泛分布于3种生境中.总体上,伊洛河外来草本植物分布格局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强烈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4.
王剑  史海涛  马凯  李闯 《动物学杂志》2012,47(5):124-126
2011年在海南琼海万泉河发现外来鱼种马那瓜丽体鱼(Parachromis managuensis)。该种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已在野外建立种群,可能会对本土鱼类产生不利影响。建议主管部门禁止人为放生。  相似文献   
105.
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扩散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王四海  朱枫  袁春明 《广西植物》2021,41(5):789-798
预测外来入侵植物的潜在入侵范围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能够为外来植物入侵提供预警和预防。该文通过实地调查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在云南的入侵范围,以及收集世界其他地区分布点,结合12个关键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肿柄菊适生区范围和环境限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适生区分布格局中,肿柄菊在云南无高适生区,次适生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58%,中适生区占32.90%,低适生区占42.80%,非适生区占20.72%;有扩散风险的区域主要为中适生区,普遍分布于云南省26°N以南地区;实地调查肿柄菊分布最高海拔2 200 m,在海拔1 000~1 500 m分布最为密集,而模型预测显示海拔2 000 m以下都适宜肿柄菊生长,且500~2 000 m为最适宜海拔范围;在12个环境变量中年降雨量、人类足迹、年均温、海拔等环境变量对肿柄菊的分布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综上结果表明,目前在云南肿柄菊零星的分布点已到达其潜在分布区的边缘,但已入侵区域还远小于潜在可入侵区域。为了预防肿柄菊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扩散带来危害,有必要对其入侵和扩散态势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6.
外来生物入侵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而且,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已经构成全球变化的重要成分,其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物进化以及景观影响深远,给环境和人类经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已成为世界性灾难。20世纪80年代以来,入侵植物对我国农林牧业等领域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多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报道了广西外来种子植物新记录5种,即银花苋、圭亚那笔花豆、墨苜蓿、盖裂果和红毛草,其中笔花豆属、墨苜蓿属、盖裂果属和糖蜜草属为广西新记录属。这些新记录植物均采自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为广西滨海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而随着外来物种在滨海地区逐渐增多,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8.
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宝江  潘磊 《生物多样性》2012,20(2):231-234
近年来,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呈逐渐增多趋势。为摸清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我们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对原产地在国外、已经在黑龙江省内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种群、威胁或者破坏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种下分类单位)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我们给出了目前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对它们的原产地、引入途径以及区系成分等进行了分析。黑龙江省目前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1种,隶属于17科35属,以菊科种类为最多,有12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29.3%,并且它们以草本植物为主,共39种,占95.1%。从来源地来看,来自美洲、欧洲的种类分别为22种和14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3.7%和34.2%。从传入途径看,基本上为有意或无意引入(40种,占97.6%)。本区外来入侵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共包括9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共17属,占68.0%。根据对黑龙江省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及有效防治进行的探讨,我们建议实行具有地域特色的外来物种引进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大戟科一新归化种——硬毛巴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硬毛巴豆(Croton hirtus L'Hér.)在中国的归化新记录,并提供该种的特征描述和形态图。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10.
新外来杂草--裂叶月见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明  曹家树  丁炳扬  刘青娥 《生物学通报》2004,39(9):20-21,F004
裂叶月见草是浙江新发现的外来杂草,就其分布情况、形态特征、开花结实特性等进行了观察研究,认为裂叶月见草是人们通过蔬菜种子调用时无意带入的,并得出了裂叶月见草的繁殖系数大、适应性强,具有一定入侵性的结论,并提出了加强种子管理、宣传教育和控制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