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省凤阳山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凤阳山片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期内共布设98个不同相机位点(45个公里网格),累计28 256相机日,共拍摄到8 208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为18种野生兽类和38种野生鸟类物种,分别隶属5目12科和7目16科;家畜及家禽共5种。红外相机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野生动物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拍摄率CR=11.15)、白鹇(Lophura nycthemera)(CR=2.63)、黑麂(M. crinifrons)(CR=1.03)、野猪(Sus scrofa)(CR=0.96)、猕猴(Macaca mulatta)(CR=0.59);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N)、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2、4、9种。调查中记录到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和丘鹬(Scolopax rusticola)等15个物种为凤阳山保护区新记录种,其中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物种。此外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量的人类活动照片,表明当地人类活动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调查结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凤阳山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本底信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42.
长江华溪蟹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透射电镜下观察长江华溪蟹成熟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呈椭球形,无鞭毛,具数条由核延伸而成的辐射臂精子。由球形的顶体,膜复合体,核杯及辐射臂组成,顶体由头帽,亚帽带,丁体囊及中央管组成。在中央管的基部发现有中心粒。核膜与质膜紧贴在一起形成了精子的界膜。  相似文献   
43.
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禺毛茛(RanunculuscantoniensisDC.)复合体及其近缘种8个种的15个居群52个个体的根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①居群内过氧化物酶谱略有变异。同工酶酶谱或多或少能显示居群特征。供试的8个种中没有任何2个种的酶谱完全一致,这说明在种级水平酶谱呈现出高度的分化现象。②根据染色体、孢粉和过氧化酶同工酶的资料推测,除R.silerifolius(2x)外,R.cantoniensis(4x)还有1个亲本。该亲本应具有“短m-型”染色体组,散沟和波状覆盖层的花粉,在其根的过氧化物酶酶谱中至少含A1、A2、C4和C64条酶带。③来自形态、染色体孢粉及同工酶的证据均证实R.vaginatus(5x)可能起源于(R,diffusus(4x)×R.sieboldii(6x)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44.
元蛋白质组分析——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微生物纯化培养和元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元蛋白组分析将促进我们对基因组功能的理解。目前,对微生物群落的元蛋白质组(metaproteome)的研究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进一步认识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对这一新技术的介绍结合元蛋白质组的提取和鉴定方法、元蛋白质组在研究微生物生态功能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藻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单生或丛生, 红褐色或深红色, 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 成熟藻体直立, 高15—50 cm, 主枝明显, 扁平, 宽3—15 mm, 厚约1 mm, 末端渐尖,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 基部缢缩, 长短不一, 最长可达15 cm; 配子体为雌雄异体, 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 bp (0.18%), 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对枝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对枝蜈蚣藻G. 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缓释片和抗血小板凝集剂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NIHSS评分及血尿酸与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推测可能与降低血尿酸与胆红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及发病24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分为预后良好的观察组(NIHSS差值≥4分或≥50%)及预后不良的对照组(NIHSS差值4分或50%)。选取溶栓前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筛选不良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88例患者溶栓治疗后近期预后良好者46例(52.27%),预后不良者42例(47.73%)。4.5 h内接受溶栓者好转率为57.14%(36/63),4.5 h接受溶栓者好转率为32.00%(8/25),显著低于4.5h内接受溶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血糖、溶栓时间窗、NIHSS评分变量是影响rt-PA溶栓疗效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时间窗、血糖、NIHSS评分是影响rt-PA溶栓疗效的因素。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且血糖、NIHSS评分为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8.
多肉植物劳尔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肉植物劳尔(Sedum clavatum)叶片为外植体, 通过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新芽、芽生根和无菌苗移栽等步骤建立劳尔无菌苗快速繁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诱导劳尔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1 6-BA+0.1mg·L–1 NAA+1 mg·L–1 KT, 诱导率达95.7%; 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新芽的最佳培养基为3/4MS+3.0 mg·L–1 6-BA+0.3 mg·L–1NAA, 分化率达80%; 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03 mg·L–1 NAA, 生根率可达94.89%; 采用珍珠岩:蛭石(1:2)作为基质移栽培养生根苗, 成活率达90%以上。实验成功建立了劳尔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49.
50.
野骆驼(Camelus ferus)生性机警, 且栖息于远离人迹、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荒漠、半荒漠地区, 其种群动态和行为生态学研究一直较为缺乏。本研究通过在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不同季节的野外观测和连续水源地红外相机监测, 对野骆驼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2011-2013年, 在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了8次野外调查, 共记录野骆驼64群, 个体430峰。非繁殖季节野骆驼集群大小平均为2.94±0.67峰; 而繁殖季节野骆驼集群大小平均为10.74±3.08峰。野外观测数据证明了野骆驼集群行为存在季节性差异, 倾向于冬季繁殖季节的集群。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 在11个水源地设置11台红外相机, 共记录野骆驼281群745峰。与野外调查结果相比, 红外相机数据表明繁殖期间和非繁殖期间野骆驼集群大小没有显著差异(t = 0.322, P = 0.748)。水源地的地形因素、红外相机监测视角和监测时间的限制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但是两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野骆驼在阿尔金山北麓比西湖地区容易形成较大的集群; 同时, 繁殖季节野骆驼最大集群的规模要大于非繁殖季节。尽管利用红外相机进行动物集群行为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与传统基于野外调查的方法相比,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实用性方面, 利用红外相机都为我们开展动物行为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