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社会学习是动物快速获得新行为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鳜稚鱼摄食行为的社会学习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将500尾未驯化鱼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并在实验组中另外加入50尾已驯化鱼作为示范鱼.采用分批投饵方法群体驯化两组实验鱼摄食死饵料鱼,测量两组实验鱼摄食每批死饵料鱼的群体袭击反应时间和群体袭击持续时间.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群体袭击反应时间比对照组的稳定;实验组的群体袭击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的短,且在第1次、5次、6次训练时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分析鳜稚鱼具有社会学习能力,示范鱼可能通过局域增强和反应易化社会学习过程,分别促进未驯化鱼游到水面摄食和直接袭击死饵料鱼.社会学习驯食方法能够提高群体驯食方法的驯化效率.  相似文献   
42.
长江上游长鳍吻鮈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07年对长江上游攀枝花、宜宾、合江、木洞、万州江段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了长鳍吻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体重与体长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其表达式为 W=6.25×10-6L3.2115(R2=0.932,P<0.01);体长与鳞径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其表达式为 L=12.00+0.52R(R2=0.906,P<0.01);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各生长参数分别为:L∞=299.42 mm,k=0.24a-1,t0=-0.42a;生长拐点为4.45a;当前长鳍吻鮈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43.
基于ND4和ND5基因序列分析的鳅超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D4和ND5是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NADH脱氢酶亚基4和亚基5的两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该研究以鳅超科鱼类为研究对象,新测定了10个物种的ND4和ND5基因全序列以及中间的3个tRNA基因共212 bp的序列,结合从GenBank 下载的15个物种的15条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鳅超科鱼类ND4基因全长1380~1387 bp,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为不完全终止信号;ND5基因全长1821~1839bp,同样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A或TAG;ND4和ND5基因之间插入了3个tRNA基因,分别编码携带组氨酸、丝氨酸、亮氨酸的tRNA.ND4和ND5基因(包含3个tRNA基因)中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4%、27.3%、14.2%、28.1%,A+T(57.7%)的含量高于G+C(42.3%)的含量.转换与颠换比(Ti/Tv)平均值为1.586.选取斑马鱼和鲤鱼作为外类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断法(BI)进行系统发育树的重建.三种方法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都显示:花鳅亚科、条鳅亚科、沙鳅亚科、平鳍鳅科及Vaillantellidae分别构成单系;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为:(Vaillantellidae+(沙鳅亚科+(花鳅亚科+(条鳅亚科+平鳍鳅科).这与线粒体全基因组和某些核基因(如RAG1基因)的研究结果类似,且支持率较高,表明ND4和ND5基因用于鳅超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是可行的;但是该研究的结果有别于其他线粒体基因的分析结果,如基于cytb和D-loop基因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条鳅亚科和花鳅亚科聚为姐妹群,再和平鳍鳅科聚在一起.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使用的基因长度差异造成的,长度越长,信息量越大,所反映的系统发育结果可能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4.
于2008—2010年在长江上游四川合江和重庆木洞江段共采集圆筒吻鮈样本511尾,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并提出了合理的鱼类资源保护对策。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圆筒吻鮈分6个年龄组,2—4龄居多,占95.7%;体长与鳞径为直线正相关,雌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表达式为L=51.28 R+37.45(r=0.85,n=397);各龄组、雌雄群体的实测体长均值和退算体长均值无明显差异(t=0.751,P>0.05);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差异,表达式为W=8×10 6L3.099(r=0.97,n=397),其生长属等速增长类型;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348.78[1 e 0.18(t+1.15)],Wt=603.17[1 e 0.18(t+1.15)]3.099;生长拐点处的年龄为5.12,此时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36.23 mm和180.33 g;圆筒吻鮈个体出现小型化现象;根据研究,长江上游圆筒吻鮈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限制捕捞、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5.
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 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墨脱裂腹鱼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 167尾墨脱裂腹鱼样本共检测到21个单倍型, 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768)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167)。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及Network网络关系图表明, 所有来自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单倍型不能按照地理分布各自聚类, 而是相互混杂聚在一起。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4—0.771, 其中金珠藏布(JZZB)与其他种群呈现出高度分化(FST: 0.372—0.77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当JZZB种群为一组, 剩余6个种群为一组时, 组间遗传差异最大, 表明JZZB种群与其他种群具有显著分化。相反, 虽然察隅河与墨脱江段的地理距离较远, 但是察隅河与墨脱江段其他种群之间(除了JZZB)的FST为0.093—0.169, 仅显示中等分化水平, 表明察隅河种群与雅鲁藏布江种群尚有少量的基因交流。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BSP (Bayesian skyline plot)分析显示, 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及察隅河的墨脱裂腹鱼种群在末次间冰期(0—0.137 Ma)发生过种群扩张现象。  相似文献   
46.
张智  俞丹  刘飞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2019,43(6):1224-1230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西昌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ichangensis)基因组进行随机测序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微卫星位点, 设计可用于PCR扩增的引物, 筛选出2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5, 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20和0.882, 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59。选取其中多态性较高的20对引物在赤水河及其支流的4个地理种群中进行扩增, 分析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表明, 赤水镇种群观测杂合度最高(0.669), 茅台镇种群观测杂合度最低(0.520); 习水河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868), 茅台镇种群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841)。赤水河干流的几个种群未出现显著分化, 而习水河种群与其他3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3.33%, 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6.67%。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赤水河干流整体遗传背景趋于一致, 而习水河种群则单独聚为一个亚类群。研究为西昌华吸鳅的资源保护和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7.
集群给动物带来安全、接触配偶机会等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增加竞争的风险。不同的物种以及生活史不同的阶段,动物会采取不同的集群策略。本研究设计实验,检验在繁殖期个体大小不同的高体鰟鮍对由同性个体组成的个体数不同的群体的偏好。结果显示,大个体雄性显著偏好于大的群体(第一次选择:V=72,n=12,P=0.0054;第二次选择:V=65,n=12,P=0.022),大个体雌性对不同大小的群体则无显著偏好(第一次选择:V=54,n=12,P=0.13;第二次选择:V=41.5,n=12,P=0.44);小个体雄性(第一次选择:V=59,n=12,P=0.0012;第二次选择:V=78,n=12,P=0.0013)与小个体雌性(第一次选择:V=75,n=12,P=0.0026;第二次选择:V=70,n=12,P=0.0083)均显著偏好于大的群体。这说明在选择加入某一群体时,大型和小型的雄性个体均主要考虑安全因素;而小型的雌性个体主要考虑安全因素,大型的雌性个体则同时考虑安全因素和繁殖竞争。  相似文献   
48.
黑鳍鳈(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为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小型淡水鱼类,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该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中国8个水系20个采样点的黑鳍鳈共142尾个体进行遗传变异及生物地理学过程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2条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56个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较高(h=0.971),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π=0.0212),平均遗传距离较小(2.2%)。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黑鳍鳈种群分为7个谱系,以秦岭为界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方支系分化时间较早(谱系Ⅰ)而南方支系分化程度较高(谱系Ⅱ~Ⅶ)。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克氏鳈(S.czerskii)的物种形成过程,估算其祖先在较晚近时期(~1.03 Ma)由黄河水系的黑鳍鳈分化而来。谱系生物地理学分析显示,黑鳍鳈的各地理种群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演化的趋势,地理隔离可能是限制该物种扩散和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分子钟分析显示,分化时间发生于0.95~3.92 Ma。种群历史动态结果则推测黑鳍鳈经历过种群扩张,且该过程可能与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的更迭相关。  相似文献   
49.
以实验室内的鲫(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技术,优化了鱼类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样本的捕获、提取和保存方法,并对免DNA提取的PCR直扩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如下:(1)在同一孔径、...  相似文献   
50.
厚颌鲂种群遗传结构及哑基因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Tchang)属鲤形目、鲤科、鳇亚科、鲂属,仅分布于长江上游特别是四川境内1,体高,肉肥,为分布地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因其体色偏黑而被称为“乌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