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8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天葵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廷松  何茂金  兰祖栽  黎廷芝   《广西植物》1993,13(3):263-266
本文报道青天葵的栽培研究结果。采用较大的种苗种植可获得较大的种茎;选用大中种茎,适当密植,在60—70%的荫蔽度条件下产量较高;适当推迟收获期,不但产量高,而且形成的球茎较大,有利于青天蔡的繁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42.
酵母人工染色体克隆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人工染色体克隆(YAC)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分子 DNA 克隆技术.文章综述了 YAC 克隆技术的发展,YAC 的分离、分析与鉴定,以及这一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采用 DNA 杂交的方法,对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进行了外源 DNA 的检测分析,发现两个雌核发育系的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的 DNA 与红鲤 DNA 片段间的分子杂交均有阳性斑点出现,这表明,在异育银鲫及其人工杂合种产生过程中,父本(红鲤)的 DNA 片段的确可以随机地掺入到母本细胞的 DNA 中,从而产生了异精效应,使其子代生长加快,并出现父本性状。  相似文献   
44.
为摸清上海黄浦江5条骨干人工河流开挖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鱼类物种资源家底,文章于2021年6月(夏季)和11月(秋季)用刺网对20个断面作了采集,获得鱼类标本13379尾,经鉴定有60种,隶属于8目17科45属。其中,鲤形目有2科28属41种,鲈形目7科8属8种;洄游鱼类2种,河口鱼类8种,其余均为淡水鱼类。IRI≥1000的优势种合计有9种,刀鲚(Coilia nasus)是5条河流共有的优势种。ABC曲线反映除金汇港外,其他河流总体上以中小型鱼类为主体,鱼类群落受到了严重干扰。βc指数和βr指数均反映浦东川杨河与大治河之间的鱼类组成相异性最大,浦南金汇港与龙泉港之间的鱼类组成相异性最小。20个断面可分为3组, D1和Z2断面为组Ⅰ,金汇港、龙泉港和除Z2断面的大治河为组Ⅱ,川杨河和除D1断面的淀浦河为组Ⅲ,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鲫(Carassius auratus)和?(Hemiculter leucisculus)是造成组间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研究认为,这5条人工骨干支流保存了比黄浦江源头、干流...  相似文献   
45.
中国南方低丘红壤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方低丘红壤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建造研究徐盛荣,吴珊眉,李辉信(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210014)ModelingofArtificialComplexEcosysteminLow-hillyRedSoilRegionofSouthCbina¥.XuShengrong;WuShanmei;LiHuixin(DepartmentofSoilScienceandAgriculturalChemistry,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2):39—40.Thispaperresearchesintothemodelingofartificialcomplexecosystemincorporatingcrop,fruit,forestandanimalhusbandrywithinacatchmentarea,whichisabasicunitoflowhillyregioninsouthChina.Themodelproducessignificantandcomprehensiveprofits.Fi  相似文献   
46.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根系的研究李振问,杨玉盛,吴擢溪,赖仕嶂(福建林学院,南平353001)(福建尤溪县林业科学研究所,365200)RootSystemofMixedStandofChineseFirandHomana ¥LiZhenwen;YangYusheng(FujianForestryCollege,Nanping353001),WuZhouxi;LaiShizhang(ForestryResearchInstituteofYouxiCounty,Fu-jianProvince365200).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1):20-24。Therootsystemofa6-yearmixedstandofChinesefirandHomanaisstudiedby"soilcolumn"and"standardsampletree"methods.Thefineroot(lessthan2mmindiameter)biomassofindividualtreeofChinesefirinmixedstandis14.5%higherthaninpurestand,w  相似文献   
47.
探索人工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群落的谱系结构,可以为森林群落构建机制的解释和生态修复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川中丘陵区不同林龄(15~24年、25~34年、35年以上)的人工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为对象,基于被子植物分类系统Ⅲ谱系框架,选择净亲缘指数(NRI)和最近类群指数(NTI),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24年人工柏木林的林下灌草层物种的组成均表现出了谱系发散(NRI<0,NTI<0),即共存物种亲缘关系疏远;25~34年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趋于谱系随机;35年以上的林下灌草层的谱系结构表现为聚集(NRI>0,NTI>0)。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草的谱系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下灌木层之间的NRI指数均呈显著差异,草本层之间NTI的指数也表现出同样的结果;处在25~34年和35年以上林下草本层之间的NRI以及灌木层之间的NTI均无差异,而与15~24年的相应指数呈显著差异。从同一林龄不同林下层之间的比较看,灌木层的谱系结构指数显著不同于草本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人...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人工生境与自然生境下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行为差异及其可能对白鹤造成的影响,202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鄱阳湖2个人工生境(藕塘、稻田)和1个自然生境(常湖池)的越冬白鹤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越冬期白鹤在不同生境下均以觅食行为为主,在稻田中比例最高(94.6%),觅食频次显著高于藕塘(P<0.001);稻田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显著高于藕塘和常湖池(P<0.001;P=0.002),而藕塘和常湖池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无显著差异。白鹤在不同生境下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觅食方式均会影响白鹤越冬期行为及时间分配。本研究为加强越冬白鹤人工生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49.
植物内生菌是栖居在植物组织内部、以宿主植物代谢物为营养物质的一类微生物。植物内生菌种类丰富,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定殖在植物体内,与宿主植物互利共生。植物内生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增强营养物质吸收、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抗菌物质以及诱导宿主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并且其群落的组成因生态环境、寄主植物不同部位、生长周期的不同发育阶段而显著不同。人们利用传统组织分离法、高通量测序法以及人工重组生物群落等研究方法对植物与内生菌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植物内生菌群落的组成、内生菌对宿主植物影响的功能研究以及人工内生菌群的构建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植物内生菌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