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21.
乌鲁木齐维吾尔人两种物质味盲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5月,我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测定了维吾尔族群体中糖精(saccharin)和乙酰水杨酸(acetosal.aspirin,APS)味盲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调查对象为10~21岁,身体健康,父母同族的大、中、中学学生。糖精测定时以2号液(254×10-2mol/L)为味盲界限,乙酰水杨酸测定时以2号液(0.85×10-2mol/L)为味盲界限,具体阈值分布情况见表1。用阈值法,在维吾尔族群体中糖精测试者512人,其中男241人,女271人,味盲总数30人,占调查人数的5.86%。乙酸水杨酸测试者340人,其中男186人,味盲75人,占40.4%;女154人,味盲引人,占…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探讨脑干缺血模型ABR变化特点及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阻断猫基底动脉不同部位血流 ,观察记录阻断血流后不同时间ABR变化特点及其规律。结果 :①夹闭基底动脉上、下段或小脑下前动脉 10min左右 ,ABRP3 ,P4振幅明显减小 (P <0 .0 1,P <0 .0 5 ) ,60min恢复夹前水平 ;②夹闭基底动脉上段 10~60minP5明显减小 (P <0 .0 5 ) ,直到 12 0min尚未恢复至夹前状态。结论 :①猫的ABRP3脑区的血供主要来自小脑下前动脉 ,P1,P2产生部位基本不依赖基底动脉供血 ;②轻度暂短性脑缺血时ABR振幅比潜伏期更敏感 ,振幅减小的程度与脑干缺血的程度密切相关 ;③ABR可用于脑缺血定位诊断及脑功能动态观察的电生理检测。  相似文献   
323.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抗生素的环境污染研究主要集中于医疗和养殖业,对植物保护领域的农用抗生素环境污染研究很少。武夷菌素是一种环保、高效、广谱的农用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农作物真菌性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分别选取了未使用武夷菌素和使用武夷菌素的蔬菜大棚中的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两份土壤中主要的微生物群落种类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是优势菌群的丰度有显著差异。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8个典型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了检测,发现aadA、aac(3)-Ⅱ、strA、strB、aacA4、tetX、sulI和intI1 8个基因在两份土壤中的绝对含量和丰度均有显著差异,表明武夷菌素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绝对含量和丰度均会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为评估武夷菌素的环境安全性及合理正确使用武夷菌素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它农用抗生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24.
目的 本研究旨在阐明青蒿素对II型糖尿病(T2DM)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单次腹腔注射STZ(100 mg/kg)后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T2DM模型。T2DM小鼠随后腹腔注射青蒿素(40 mg/kg/d)或等体积溶剂。干预4周后,新物体识别、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PI3K、Akt、磷酸化Akt、SYN和PSD-95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密度和突触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素干预组T2DM小鼠的认知功能显著改善,海马中PI3K和磷酸化Akt水平升高,SYN和PSD-95蛋白表达增加,CA1区神经元丢失减少。此外,青蒿素干预组小鼠CA1区的突触密度、PSD-95和突触界面曲率增加,突触间隙宽度减小。结论 青蒿素可能通过激活海马PI3K/Akt途径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减轻T2DM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青蒿素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325.
[目的]采集新疆沙尘暴源区沙尘暴发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空气样品。[方法]基于BIOLOG生态微平板技术,记录不同培养时间下平均吸光度值的变化。[结果]4个地区的沙尘暴空气微生物对31种碳基质的代谢能力不同,其中塔中地区最低为0.93,尉犁地区最高为1.28;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性显著;沙尘暴空气微生物碳代谢的水平为:多聚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羧酸类酚酸类胺类,且差异极显著(P=0.001);PCA结果表明,六大类碳基质被分为主要的两类基质PC1和PC2,贡献率分别为76.414%和19.264%。[结论]新疆沙尘源区空气微生物对碳基质的代谢差异极显著P=0.001,尉犁地区碳基质利用量最高为1.28,塔中地区碳基质利用量最低为0.93。4个沙尘暴源区在沙尘暴发生前期、中期、后期碳代谢特征和群落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326.
提出了数量性状遗传的基因效应乘积式数学表达式,公式中有基因显性效应参数.对power资料的处理方法提出异议,用我们提出的处理办法,资助吻合更好,模型更合适,p=O.6至0.7.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乘积式遗传的A、B、C检验公式.  相似文献   
327.
【目的】开发外来入侵生物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以达到田间快速、准确和高效识别的目的。【方法】以SYBR Green Ⅰ为指示剂,分别针对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发育阶段(幼苗期、生长期、种子期)开展LAMP技术开发。【结果】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所检测杂草的LAMP产物均呈阳性(产生白色沉淀),而与其对照的其他2种杂草的LAMP产物均为阴性(无白色沉淀)。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体系的DNA最低检测限为10-10 ng·μL-1,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灵敏度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能有效应用于三裂叶豚草和豚草样本的快速检测,为其快速、高效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28.
近几年,甘肃省致力于中医药政策体系的建立与推行,以此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2014年1月,甘肃省确定6个样本县(区)对甘肃省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政策进行评估。评估发现,甘肃省通过中医药政策体系的建立与推行,有效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同时,评估发现甘肃省中医药政策建立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29.
干旱胁迫对3种狼尾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3种狼尾草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5%)胁迫会提高狼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当PEG体积分数大于10%时,3种狼尾草的种子发芽率随PEG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但根冠比增加;在高浓度PEG胁迫下,小穗狼尾草种子相对发芽指数大于羽绒狼尾草和巨人狼尾草,其抗旱半致死浓度和极限浓度高于巨人狼尾草;苗期盆栽控水8 d后,巨人狼尾草叶片的旱害级别高于羽绒狼尾草和小穗狼尾草,小穗狼尾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巨人狼尾草,丙二醛含量低于巨人狼尾草.研究发现,提高苗期狼尾草叶片含水量和脯氨酸积累量有利于增强其抗旱性;小穗狼尾草的苗期抗旱性结果和种子的抗渗透胁迫表现一致,并证实其抗旱性最强.  相似文献   
330.
本文研究了白毛乌蔹莓(Cayratia albifolia C.L.Li)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和波谱技术,从白毛乌蔹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3,6-二酮(1)、豆甾-4-烯-3-酮(2)、β-谷甾醇(3)、β-D-胡萝卜苷(4)、白桦脂酸(5)、白藜芦醇(6)、反式白藜芦醇苷(7)、顺式白藜芦醇苷(8)、1H-吲哚-3-羧酸(9)、(3S,5R,6S,7E)-megastigma-7-ene-3,5,6,9-tetrol(10)、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6,7-二羟基-3,7-二甲基-2-辛烯酸(12)、D-(+)-核糖酸-γ-内酯(13)、3,4-二羟基苯甲酸(14)、邻苯二酚(15)、己二烯二酸(16)、9,12-亚油酸-2′,3′-二羟基丙酯(17)、正十九烷酸(18)、正十六烷酸(19)、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20)。化合物1~20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和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MTT法研究所分离化合物的体外抗RA-FLS细胞增殖活性,并用ELISA法测定各化合物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IL-6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15、19和20对RA-FLS的IC_(50)值分别为23.07、26.92、23.59及19.22μmol/L,且能抑制TNF-α生成,IC_(50)值分别为13.58、18.51、13.45及9.58μmol/L。化合物15和20能抑制IL-1β、IL-6的生成,其IC_(50)值分别为13.56、17.30和14.42、8.71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