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短花针茅草原不同载畜率对植物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不同载畜率的围栏放牧试验,研究了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fiseb.)草原群落在不同载畜率水平植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和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a的放牧过程中,不同载畜率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均值随年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但年度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年度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在载畜率1.027只羊/(hm^2·a)附近出现峰值;且载畜率为1.027只羊/(hm^2·a)时植物补偿性生长最高,是最理想的载畜率水平。研究结果支持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相关格局中的负二次函数关系的单峰格局模型,即中等生产力水平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了解山东省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现状和碳通量变化规律对于全国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取样和固定加强点静态箱法(LI-840红外分析仪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暖性草丛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碳通量季节动态以及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NEE)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暖性草丛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74 Mg C·hm~(–2),碳密度的构成排序为土壤碳密度(89%)生物量碳密度(9%)凋落物碳密度(2%),山东暖性草丛碳库总储量约为15.88 Tg C;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暖性草丛生态系统NEE的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夏季低,冬季高,非生长季节(11月至次年4月)向外界净排放CO_2,表现为碳源效应;生长季节(4–9月)则为净吸收CO_2,表现为碳汇效应,峰值月份的平均固碳速率在–2.58––4.46μmol CO_2·m~(–2)·s~(–1)之间;2012和2013年泰山小流域暖性草丛NEE年平均值分别为–0.43μmol CO_2·m~(–2)·s~(–1)和–0.31μmol CO_2·m~(–2)·s~(–1),都表现为碳汇效应;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土壤10cm深度温度(Ts)和含水量(W)是结缕草暖性草丛生态系统NEE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月份NEE动态的影响因素各异,且因子间存在着互作效应,主成分分析表明,NEE的季节动态主要受温度、水分和光强等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3.
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 tip a brev if lora)草原群落不同载畜率对草原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群落的植物种数逐渐减少,在每个载畜率水平下,冷蒿(A rtem isia f rig id a)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优势度为35.66%~41.95%;群落的地上生物量随载畜率的增加而降低,各功能群地上生物量组成中,灌木类处于主体地位,分别占据了群落68%(CK)、77.40%(LG)、73.25%(M G)、76.91%(HG)的生物量;在植物生活型功能组成中,灌木类和杂类草、多年生丛生禾草和杂类草功能群,在生物量上具有生态互补效应(n iche com p lem en tary effect)。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3种狼尾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和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3种狼尾草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EG(5%)胁迫会提高狼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当PEG体积分数大于10%时,3种狼尾草的种子发芽率随PEG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但根冠比增加;在高浓度PEG胁迫下,小穗狼尾草种子相对发芽指数大于羽绒狼尾草和巨人狼尾草,其抗旱半致死浓度和极限浓度高于巨人狼尾草;苗期盆栽控水8 d后,巨人狼尾草叶片的旱害级别高于羽绒狼尾草和小穗狼尾草,小穗狼尾草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巨人狼尾草,丙二醛含量低于巨人狼尾草.研究发现,提高苗期狼尾草叶片含水量和脯氨酸积累量有利于增强其抗旱性;小穗狼尾草的苗期抗旱性结果和种子的抗渗透胁迫表现一致,并证实其抗旱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放牧是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对退化草原恢复以及推广精准放牧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不同放牧强度长期放牧样地(0、0.93、1.82、2.71羊单位hm-2(a/2)-1),采用高样本数量的取样设计并结合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度放牧会显著降低0-30 cm土层全氮含量(P<0.05),全磷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强出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放牧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5),不同放牧强度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密度受放牧影响在0-20 cm土层出现显著下降(P<0.05),变化趋势同有机碳含量相似,碳氮比在重度放牧区0-10 cm土层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和异质性斑块的破碎程度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高度在对照、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区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重度放牧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海拔无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放牧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受海拔和土壤养分含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