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小生境下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小生境土壤(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土壤细菌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α多样性、物种组成及丰度差异情况,并应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5类小生境土壤共检测到27个门64个纲128个目242个科367个属704个种;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石洞表层(0~10 cm)、石洞下层(10~20 cm)、石缝及石槽等生境主要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土面表层(0~10 cm)、土面下层(10~20 cm)的是酸杆菌门,石沟表层(0~10 cm)、石沟下层(10~20 cm)的是变形菌门.石缝细菌Simpson多样性最高,土面下层(10~20 cm)最低.LEfSe分析表明,土面表层(0~10 cm)、土面下层(10~20 cm)、石洞下层(10~20 cm)以及石槽不同分类水平上的差异指示种数量高于石缝、石沟表层(0~10 cm)以及石沟下层(10~20 cm).例如,在门水平上,石洞下层(10~20 cm)差异指示种为放线菌门与绿弯菌门,石沟表层(0~10 cm)为变形菌门与Tectomicrobia门,土面表层(0~10 cm)为酸杆菌门、疣微菌门及Latescibacteria门,土面下层(10~20 cm)为硝化螺旋菌门,石槽、石缝以及石沟下层(10~20 cm)无差异指示种;但从门至属,石洞表层(0~10 cm)都无差异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及集成推进树(ABT)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pH及总磷较大程度上解释了细菌门类水平分布对土壤基本理化因子变化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2.
申家琛  张朝晖  王智慧 《生态学报》2018,38(17):6043-6054
以研究区域不同石漠化等级为代表,分析苔藓多样性特征及其结皮土壤化学性质变化规律,探索其对石漠化进程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苔藓物种多样性:含苔藓14科29属84种,其中苔类2科2属2种;(2)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重度石漠化阶段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极重度石漠化无石漠化;其均匀度为:中度石漠化阶段轻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极重度石漠化无石漠化;(3)随着石漠化程度加剧,苔藓群落组成中混合群落比重下降而纯群落比重上升;群落生活型则呈现交织型递减而丛集型递增的规律。(4)结皮土壤中全氮、全磷和微生物量碳随石漠化加剧均都呈递减趋势。(5)通过Partial RDA分析发现密枝青藓(Brachythecium amnicolum)、褶叶藓(Palamocladium nilgheriense)和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allum)等可用于石漠化生态修复。石漠化程度对苔藓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对其群落特征和生活型影响显著。因此可以结合苔藓群落和生活型特征监测石漠化,同时也可使用苔藓作为先锋植物引进用于石漠化早期修复。  相似文献   
33.
随着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道路机动车辆排放已经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本文以典型的盘山公路二十四道拐及周边地区(山脚、半山腰、烈士陵园、观景台)为研究对象,采用树附生藓类为监测材料对常见的道路交通排放重金属Ni、Pb、Cu、Zn、Cr、Cd、Mn和Fe进行测定,使用元素富集系数和模糊聚类法对树附生苔藓中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Zn和Pb的平均富集系数较高,分别为21.83、18.04,其来源主要为人为活动的释放;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富集系数比较,发现二十四道拐的污染水平总体上高于周边地区,其中Zn和Cd分别是研究区域内富集系数最低点的5倍和7倍。模糊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除了受到来自交通排放(Ni、Cd)、道路扬尘及车辆相关材料的磨损(Cu、Zn、Cr、Cd、Mn和Fe)之外,还受到了附近采矿活动(Pb、Zn、Fe、Mn)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从虎耳草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运用MS、IR、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解析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琥珀酸(2),桦木酸(3),原儿茶酸甲酯(4),5,7-二羟基色原酮(5),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6),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7),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E/Z)-2-[(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8-octadecene-1,3,4-triol(8)。除化合物1,2,7之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虎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以MTT法测试化合物对PC-3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平板打孔法测试提取浸膏及化合物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6,7对PC-3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
韩锦华  张朝晖  王智慧 《生态学报》2022,42(11):4582-4591
为明确不同水位控制下农田土壤因子与泥炭藓产量之间的关系,解析影响泥炭藓产量的主要土壤因子,以贵州省龙里县水苔村种植年限相同的泥炭藓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水位条件下泥炭藓生理生态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讨论水位和土壤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泥炭藓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苔村种植泥炭藓有1科1属5种,其中泥炭藓原亚种(Sphagnum palustre L. ssp.palustre)为优势种。泥炭藓生理生态指标均随水位升高逐渐上升,表明高水位有利于泥炭藓生长;土壤含水量(SWC, Soil Water Content)和孔隙度(STP, Soil Porosity)随水位升高逐渐增大,表明水位升高有助于增强土壤透水、透气及蓄水保墒能力;总氮(TN, Total Nitrogen)、总磷(TP, Total Phosphorus)、总钾(TK, Total Potassium)、有效磷(AP, Available Phosphorus)随水位升高逐渐降低,表明水位升高加速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淋失;脲酶(URE, Urease)和过氧化氢酶(CAT, Catalase)随水位升高逐渐...  相似文献   
36.
对云南乃古石林出现频度最高的5种藓类植物做了水土保持作用研究。5种藓类植物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Mitt.)Fleisch.)、灰白青藓(Brachythecium albicans(Hedw.)B.S.G.)、小牛舌藓全缘亚种(Anomodon minor subsp.integerrimus(Mitt.)Iwats.)、中华细枝藓(Lindbergia sinensis(C.Muell.)Broth.)和拟扁枝藓(Homaliadelphus targionianus(Mitt.)Dix.et P.Varde)的生物量等测定结果显示:平均生物量为24.31~103.78 g/m2,平均饱和吸水率为818.24%~1462.02%,最高的达到1659.27%,最低的也达到了590.95%;平均饱和吸水量为216.92~791.80 g/m2,最高的达到1790.28 g/m2;平均成土率为47.32%~111.58%,最高的达到194.82%,最低的也达到19.33%;平均成土量为9.01~46.73 g/m2,最高的达到110.17 g/m2。小牛舌藓全缘亚种的平均饱和吸水量和平均生物量远远高于其他4种藓类,分别为:791.80 g/m2和103.78 g/m2。相关性分析表明,小牛舌藓全缘亚种的保水成土相关性最显著。它的干重与饱和吸水重、生物量与干重、生物量与饱和吸水量、生物量与成土量、饱和吸水量与成土量都是呈正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乃古石林剑状喀斯特这种缺少土壤、干旱且保水能力弱的景区环境,藓类植物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在石林景观多样性、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调查了贵州省张家湾子金矿苔藓植物,并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640和AAnalyst800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重污染区、相对污染区和清洁区苔藓植物优势种及土壤基质6种重金属元素(Cu、Zn、Cd、Pb、Hg、As)含量进行测定.在该金矿共采集苔藓样品75份,鉴定为9科16属23种.优势科为丛藓科和真藓科,生活型主要有4种:矮丛集型、高丛集型、交织型和平铺型,矮丛集型以80.3%占绝对优势.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矿区受Hg、As、Cd污染严重;硬叶净口藓对Cd的富集系数为5.58,属于强烈富集;匐灯藓对Cd富集系数为1.64,属于相对富集.苔藓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苔藓植物能监测该矿区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8.
黔西北两铜矿4种藓类植物重金属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坝口铜矿和长箐沟铜矿是峨眉山玄武岩型铜矿。利用3种光谱仪对卷叶丛本藓(Anoectangium thomso-niiMitt.)、酸土藓[Oxystegus cylindricus(Brid.)Hilp.]、硬叶扭口藓[Barbula rigidula(Hedw.)Mild.]和齿边异齿藓[Regmatodon serrulatus(Dozy et Molk.)Bosch et Lac.]及其基质中的Cu、Zn、Ca、Mg、Cd、Pb、Hg和As8种元素进行测定及分析,并计算出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两铜矿Cu、Zn、Cd和Hg的背景值均超标,特别是Hg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其标准值的10.28倍和2.33倍。长箐沟铜矿受Hg污染较重,坝口铜矿比长箐沟铜矿含Cu高。Cu-Cd、Zn-Ca、Ca-Pb和Hg-As均在0.05水平显著相关,Zn-Pb在0.01水平显著相关。Cu-Cd、Zn-Pb和Hg-As均产生协同效应。Zn-Ca和Ca-Pb均产生拮抗效应。富集系数有显著意义。4种藓类植物对Cu、Cd和Pb的吸收能力均是同一水平,可以作为指示植物,构成藓类植物组合来鉴别富集Cu、Cd和Pb的矿区。可利用卷叶丛本藓作为特征植物降低矿区As的污染。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选取贵州都匀市毛尖镇螺蛳壳风景区沼泽湿地的6种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分别测量其主茎粗、株高,计数侧枝数和分枝数,并计算其饱和吸水率、外吸水率、内吸水率、透明细胞面积占比、侧枝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1)6种泥炭藓饱和吸水率大小依次为狭叶泥炭藓(S.cuspidatum Ehrh)(2518.99%)>...  相似文献   
40.
苔藓与固氮蓝藻形成的共生体是许多受氮限制的天然陆地生态系统氮的主要来源,在全球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苔藓-蓝藻共生体物种组成及生长环境不同,固氮能力差异巨大。目前苔藓-蓝藻共生体的研究集中在北半球高纬度生态系统中,其他生态系统报道较少且零散。本文统计了已报道的苔藓-蓝藻共生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物种组成、蓝藻定殖率、蓝藻丰度及固氮潜力。统计发现,全球目前共发现参与苔藓-蓝藻共生的苔藓植物41科58属110种,蓝藻9科17属(≥26种);不同生态系统苔藓-蓝藻共生体的苔藓物种组成差异大,例如在北方森林中,赤茎藓(Pleuroziumschreberi)-蓝藻为优势共生体,泥炭藓(Sphagnumspp.)-蓝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共生体,而念珠藻(Nostoc)类以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强大的生态适应能力成为多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蓝藻类群;不同生态系统中蓝藻在苔藓植物上的定殖率、丰度及固氮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北极苔原及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固氮量均较高,最高的固氮量发生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3–24.6 kg N·ha–1·y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