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确定病原类型和造成虹鳟低死亡率的原因,研究对患病虹鳟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以及动物感染实验。临床检查发现发病虹鳟体色变黑,肌肉和腹壁点状出血。病理学观察发现虹鳟造血器官脾和肾间组织严重坏死。通过反转录PCR法检测坏死组织和病变细胞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出血性败血病毒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并对得到的371 bp大小片段进行测序和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感染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同时,给体重为1.5 kg健康虹鳟腹腔注射104 TCID50的组织滤液,累计死亡率达到35%。除此之外,将组织滤液接种到鲤鱼上皮瘤细胞系后出现了特征性病变。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结果证实引起虹鳟低死亡率的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相似文献   
32.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山女鳟(O.masou masou)及其杂交F1(虹鳟♀×山女鳟♂)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质地测定.结果显示,(1)杂交F1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双亲(P<0.05),含水率和粗蛋白含量介于双亲之间,其中含水率最高者为山女鳟,粗蛋白含量最高者为虹鳟,并且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2)杂交F1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双亲(P<0.05),其半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虹鳟,但低于山女鳟;(3)3种鱼肌肉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杂交F1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77.77)明显高于虹鳟(63.67),略低于山女鳟(79.19);(4)杂交F1肌肉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和嫩度与双亲相比差异显著(P<0.05),按肉色和嫩度测定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山女鳟>杂交F1>虹鳟.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l继承了山女鳟肉质优良的特性,肌肉品质优于虹鳟,这为虹鳟和山女鳟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
溶解氧对虹鳟呼吸机能及红细胞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研究溶解氧对虹鳟呼吸机能及红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设四组溶氧水平,测定呼吸频率、血液中PO2、PCO2和pH值,并以RBC、Hb、脆性、膜粘滞性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观察溶氧对红细胞的影响。结果:溶解氧升高使鱼呼吸频率降低,血液PO2升高(P〈0.05);高溶氧导致红细胞数、丙二醛含量降低。红细胞膜粘滞系数在试验第10d时,高氧组明显高于其它组,但30d时各溶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溶解氧升高可以改善机体组织氧含量,提高呼吸功能,红细胞对溶氧变化有其生理适应性。  相似文献   
34.
雌二醇对虹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亚义  韩晓冬 《动物学报》2001,47(3):285-291
腺的成熟,大麻哈鱼属鱼类的抗病能力降低,其中的许多种在排卵(精)后死亡.虹鳟在繁殖季节后虽然不至于死亡,但极容易受许多病原菌的感染而发生病患.我们以前的研究提示,疾病的易感性可能与性激素的水平相关,但那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雄激素对虹鳟免疫功能的影响.雌二醇是重要的雌激素之一,本研究运用酶联吸附免疫法、酶联吸附斑点法以及微量活性氧测定法,主要探讨了雌二醇在体内或体外对抗体的水平、产生抗体的细胞的数目和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的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口服雌二醇能够提高未成熟虹鳟血浆中的雌二醇水平,这种提高能显著地降低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的浓度;(2)在离体的条件下雌二醇也能按剂量依赖方式降低来自成熟红鳟血液、头肾和脾脏的淋巴细胞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数量以及抑制头肾的巨噬细胞产生各种活性氧.这些结果提示随着性腺成熟,免疫功能的降低可能与血液中雌二醇水平的升高有关,免疫功能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生殖季节雌性虹鳟易受许多病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
光周期影响雌性虹鳟鱼的免疫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酶联免疫斑点法调查了性未成熟雌性虹鳟鱼在生殖季节血浆中的皮质醇,雌二醇,睾丸酮,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产生细胞等水平的变化,同时也测定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IgM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伴随生殖季节,血浆中甾醇类激素,IgM量和抗体科生细胞数有季节性的变化;另外,生活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虹鳟鱼,血浆中IgM的量明显地不同,由于实验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即  相似文献   
36.
全球气温日趋升高导致的水温上升可引起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代谢紊乱,为解析其在热应激下的代谢变化特征,研究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虹鳟鳃靶器官在高温暴露(20℃和24℃)及恢复到初始温度(14℃)下的代谢生理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20℃、24℃高温组和14℃恢复组中分别鉴定出128、130和108种差异显著代谢物。在高温暴露下,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与脂质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二硫化物(GSSG)等与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相关的代谢物均发生显著改变。富集分析表明这些代谢物主要涉及虹鳟鳃的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和谷胱甘肽代谢等代谢通路,但在温度恢复到14℃后,除鞘脂代谢外,其他代谢途径均未恢复至正常状态。上述结果表明,热激导致了虹鳟鳃靶器官的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导致鳃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诱使鳃细胞出现炎症反应,并产生免疫应答。同时,虹鳟鳃细胞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来调节谷胱甘肽代谢中GSH/GSSG比值以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来...  相似文献   
37.
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虹鳟鱼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8年,山西省虹鳟鱼试验场的二龄虹鳟发生一种流行病,病鱼典型症状为:体色发黑,鳃丝苍白或粉红,肛门及有的鳍条充血,内脏肠、肝、脾等充血和出血。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状0.9-1.2×2.3-4.5μm,周鞭毛,能运动,周身还有菌毛。能还原硝酸盐来亚硝酸盐;氧化酶阴性;葡萄糖发酵并产气,甲基红和腚基质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硫化氢;不利用丙二酸钠;不液化明胶;在K  相似文献   
38.
中国本溪虹鳟一株弹状病毒的分离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4月,辽宁省本溪市虹鳟鱼种场的虹鳟稚鱼爆发大规模疾病,死亡率近100%。取病鱼组织处理后接种于鱼类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测定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滴度,最高达10 ̄(6.3)TCID_(50/0.1ml)。感染病毒的细胞用1%营养琼脂糖覆盖后可形成0.5-1.5mm的蚀斑。分离到的病毒对氯仿敏感,不耐热、不耐酸,在细胞内复制的最适温度为15℃。室内人工感染的虹鳟稚鱼能复制出与天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对感染病毒的细胞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长为131-173nm,平均148nm,直径为58-91nm,平均71nm,形状为子弹状,表明是弹状病毒,有囊膜及纤突。采用挑斑法得到了纯化的病毒株,暂称之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中国本溪株IHNV-B。  相似文献   
39.
研究低鱼粉饲料中不同水平苏氨酸对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抗氧化能力、消化生理及肠道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初始体质量(18.42±0.20) g的三倍体虹鳟为研究对象, 在室内200 L流水水族箱中进行摄食生长试验56d。在基础饲料中添加L-苏氨酸, 配制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45%(对照)、0.76%、1.09%、1.29%和1.64%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将450尾三倍体虹鳟随机分为5组, 每组处理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 当添加量为1.09%、1.29%和1.64%时,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提高, 同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 过氧化氢酶(CAT)在1.29%组含量最高, 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饲料中添加苏氨酸(0.76%—1.64%)时, 肠道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随着饲料苏氨酸水平达到1.64%时, 消化酶活性有所降低。1.09%和1.65%组的肠道组织形态最佳, 绒毛发达, 排列整齐, 无融合和脱落现象。苏氨酸水平对肠道炎症因子IL-2、IL-8、IL-10、IgM、TNF-α和PepT1都有显著影响(P<0.05), 随着苏氨酸水平的增加, IL-2、IgM和PepT1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在1.29%和1.09%组的表达量达到最高; IL-8呈逐渐升高趋势; 而IL-10和TNF-α呈下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鱼粉饲料(15%)中添加适量水平的苏氨酸, 对提高三倍体虹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促进肠道形态结构发育和增强免疫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很多学者正致力于转基因鱼的研究。就实验材料而言,鱼类有体外受精、发育,怀卵量多、卵径大、便于显微操作等优点。然而鱼类受精卵的卵黄多、核很小,镜下难以分辨。特别是虹鳟鱼卵膜厚而不透明不可能将外源基因精确地注入到动物极内。因此转化率很低,只有通过大量地注射鱼卵来增加转化个体的数量。这不但要饲养大量实验鱼,而且为受体鱼的检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般来说通过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膜薄而透明,核膨大明显可见。因此可以精确地将外源基因注入核区域内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