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1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VA菌根真菌:Ⅰ.四种硬囊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幼珊  张美庆 《真菌学报》1996,15(3):161-165
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分离的四种VA菌根真菌,枫香硬囊霉,台湾硬囊霉,悬钩子状硬囊霉。弯丝硬囊霉。其中枫香硬囊霉,台湾囊霉和悬钩子状硬囊霉在我国大陆初次发现,本文详细记叙了以上四个种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状况。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道从南极乔治王岛所采11个水样中分离了同的菌物98株,初步鉴定出17属21种,其中6属13种为南极新记录。后者是:桃色顶孢Acremonium persicinum (Nicot) W.Gams,密顶孢A.strictum W.Gams,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ds(Eidam)Winter,聚多曲霉Asp。sydowii (Bainier & Sart)Thom ^C  相似文献   
33.
34.
宋斌  欧阳友生 《真菌学报》1996,15(4):247-250
报道了中国小光壳炱属(AsteridiellaMcAlpine)1个新种和13个国内新记录种,新种是柃小光壳炱AsteridiellaeuryaeB.SongetY.X.Hu。全部标本存放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GDIM)。  相似文献   
35.
一种诱导和观察捕食线虫真菌捕食器官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仁恒  雷丽萍 《真菌学报》1996,15(4):304-305
  相似文献   
36.
曲霉F—817菌株几丁质酶的产生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夏国庆  马应伦 《真菌学报》1996,15(4):306-308
从采自河南各地的三十一份土样中的分离筛选到一档能分泌外几丁质酶的曲霉(Aspergillussp.)F-817。该菌株几丁质酶产生的最知适碳源是1%的胶体几丁质,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80能显著提高酶的产量,产酶的最适温度和起始pH值分别是28~32℃及pH5。  相似文献   
37.
真菌的固定化细胞制备及应用敬一兵(四川都江堰市国营林场611830)真菌细胞具有多种酶系,广义认为它自身就是一种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利用真菌细胞作为酶源,催化一系列的反应,在实践应用上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有效地开发和运用真菌酶源,具有操作技术简便、...  相似文献   
38.
高仁恒  刘杏忠  张克勤 《菌物学报》1995,14(Z1):103-108
本文报道了来自我国云南及长白山地区的捕食真菌及其相关丝孢菌的8个新记录种,即纺锤孢指隔孢(Dactylella atractoides),狭长孢指隔孢(D. stenomeces)、顶毛孢单顶孢(Monacrosporium acrochaeturn),泡环单顶孢(M. aphrobrochum),异孢单顶孢(M. heterobrochum),瘤捕单顶孢(M. phymatopagum),三叉霉(Tridentaria sp.)及龟头轮枝孢(Verticillium balanoides).  相似文献   
39.
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Thaxt.) Thaxt. ex Blakeslce]是小克银汉霉属的模式种,多年来因不同作者是否将贝尼尔小克银汉霉(C. bainieri Naum.)包含在内而对此种持广义(sensu lato)或狭义(scnsu stricto)的不同理解。我们在国内分离到51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广义)菌种,经与获自css的7株菌(包括刺孢小克银汉霉的模式菌种在内)和IMI的1株菌(原定名称均为刺孢小克银汉霉)一起研究后,根据它们的无性型形态特征有明显不同但在配合试验中又可互相配合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的结果,认为将它们处理为同一个种的两个不同变种较为合理.其中,13株中国的菌和3株CBS及IMI的菌被鉴定为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C. echinulata var. echinulata);其余的38株中国的菌和5株CBS的菌被鉴定为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新组合)[C. echinulat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comb. nov.j.以‘轮生(verticillata)’作为新组合变种的加词是根据与贝尼尔小克银汉霉同物异名的‘轮生布拉小克银汉霉(C. blakesleeana var. verticillata (F. S. Paine) Baijal & B. S. Mchrotra)’而来的.在前人的工作中,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狭义理解的作者往往根据孢子枝的分枝方式、巨型暗色孢子的有无、以及40℃能否生长来区分这两个分类群.对刺孢小克银汉霉持广义理解的作者则认为这些特性毫无意义.我们同意后面两个特性意义不大,因为二者的许多菌系都能形成巨型暗色袍子并在40℃生长,但认为孢子枝分枝方式确实是区别这两个分类群的重要依据.此外,根据产孢构造的种类、孢子枝主枝的直径、孢子枝第一次分枝的数目、分枝长度、孢子枝主枝的顶生泡囊形状以及其直径等性状综合考虑,这两个分类群是不难明确区分的,对12株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13株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相互之间所进行的配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一定性亲和力的(+)、(一)菌系同时存在时,两个变种内和变种之间均可形成可育的接合孢子。对上述三种配合的各六对菌所形成的有性型形态的研究结果则表明,除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内形成的接合孢子的壁往往较厚外,各种配合形成的有性型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研究组的其他成员最近曾对小克银汉霉的22株菌进行了rDNA的ITS区的PCR产物长度测定,其中包括了刺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和轮生刺孢小克银汉霉变种的各3株菌,它们的平均长度(bp)分别为890±7.5和915±7.6.这个结果也支持了我们在这两个分类群可以互相配合的情况下仍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变种的处理.这两个分类群虽然已被发表多次,但它们的描述和绘图均过于简单而未能充分显示出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再次作了描述并再次提供了详尽的线条图和显微照相.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