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侧貌软硬组织的角度和厚度、软硬组织标记点到垂直参考线的距离及随访6个月后上下颌中切牙牙根体积和根长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上下颌中切牙的根颈部与根体部体积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结果:随访6个月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唇缘点垂直参考线(UL-VRL)、鼻唇角(NLA)、上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UI)、上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UL'')较治疗前升高,MLA、鼻下点前下交角(MP-SN)、L1-SN、下唇缘点垂直参考线(LL-VRL)、Pog-VRL、颏唇沟点矢状面距离(DBs)、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软组织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s)、下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LI)、下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LL'')、颏前点至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Po-NB)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6个月后,上中切牙牙根总体积、牙根顶端体积高于下中切牙(P<0.05);根颈部上中切牙、下中切牙体积变化和体积减少百分比均低于根体部(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改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侧貌软硬组织,但可导致患者牙根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1989年8月,我们见到1例8岁猕猴具有两性器官。雄性器官包括一只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歹腺和阴茎。雌性器官为一个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综上所述,此例猕猴是两性畸形,且雄性生殖器官发育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上颌窦挤压内提升(OSFE)植骨与不植骨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35例患者,其剩余牙槽嵴高度(RBH)为4~8 mm,共植入43颗种植体。A组16例患者为植骨组,20个种植位点,牙槽骨可用骨高度平均(5.87±1.19)mm,植入人工骨粉后植入种植体;B组19例患者为不植骨组,23个种植位点,缺牙区牙槽骨可用骨高度平均(5.67±1.10)mm,上颌窦提升后直接植入种植体。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完成修复。采用临床检查、X线检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病例的牙槽嵴高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平均约36.7个月的随访期内,A组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20/20),B组中有1枚种植体因咬合力过大及口腔卫生较差脱落,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5.6%(22/23),两组病例的存留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VAS值比较亦相当。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无炎症,种植义齿咀嚼功能良好。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症、准确掌握种植技巧的前提下,RBH在4~8 mm之间的病例无需额外植入骨代替材料即可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简化了手术的操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创伤,节省了手术的时间和费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4.
目的: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 malformation,BAV)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测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70例BAV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4组,≤20岁年龄组7例,21-40岁年龄组14例,41-60岁年龄组30例,≥60岁年龄组19例;根据性别分为2组,男性42例,女性28例。测量不同病例分组的主动脉窦部及升部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功能及左房横径,比较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钙化及脱垂四个合并症发生率。结果:在心脏结构指标方面,年龄段分组室间隔厚度≥60岁年龄组12.37±1.64 mm高于≤20岁年龄组10.43±2.22 mm和21-40岁年龄组11.00±1.92 mm;左房横径41-60岁年龄组38.73±7.95 mm和≥60岁年龄组40.05±9.71 mm高于≤20岁年龄组29.86±1.86 mm。性别分组左心功能女性64.18±6.04%高于男性58.71±11.28%。在合并症发生率方面年龄段分组主动脉瓣狭窄41-60岁年龄组80%、≥60岁年龄组84%高于21-40岁年龄组50%,性别分组狭窄男性81%大于女性54%,关闭不全女性79%大于男性50%。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BAV可获得更加全面、具体、直观的诊断信息,BAV的超声表现与患者年龄段和性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5.
<正>畸牙移动是在机械力的作用下,通过对牙周膜产生牵张或压缩的力来引起牙周组织在生理限度内的组织改建,从而达到牙齿移动、矫治畸形的目的。由于没有明显的年龄限制,正畸矫治在全球范围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基础是正畸力作用于牙周组织激活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引起牙周膜的修复改建。为指导临床、加速正畸矫治疗程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正畸牙移动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发现最新的研究集中在MAPK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I3K/AKt/m TOR信号通路,BMP-2信号通路,Caspase-3介导的凋亡通路较多。但是正畸牙移动引起的牙周组织改建是一个多种生物力学信号转导通路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上述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口腔矫正器对错颌畸形患者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口腔矫正器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48例,分别在矫正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对其口腔微生物进行培养,观察比较错颌畸形患者在矫正治疗前后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1矫正治疗后1个月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7%、9.3%,均高于矫正治疗前,且变形链球菌在矫正治疗前后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均较矫正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矫正治疗后1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核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8%、13.0%和11.1%,均高于矫正治疗,且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在矫正治疗前后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治疗后3个月、6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核酸杆菌的检出率均比矫正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矫正器的放置破坏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影响牙齿、牙周的健康,应引起临床重视,及早做好预防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7.
《生命世界》2010,(7):7-7
头部神经管畸形(NTD)的发病率为1%~2%,在我国部分地区则高达6%~10%,是我国排名第二的出生缺陷。尽管曾有人猜测Vang12基因突变可能导致NTD,但始终未能证实。受小鼠的神经管畸形表型研究启发,中国科学家推测Vang12基因突变很可能直接导致胎儿死亡,因此,在生存的患者中很难检出。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对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按囊肿大小分成两组,直径大于3.5cm且颌面部畸形明显的37例为甲组,全部采用开窗减压术;直径小于3.5cm的65例为乙组,其中27例(乙组A)采用开窗减压或开髓引流术,38例(乙组B)采用一次性手术切除.定期复查观察囊肿及颌骨变化情况,记录曲面断层片上囊腔影像面积变化,术后6月视情况采取Ⅱ期手术治疗.结果:甲组开窗减压术后囊肿逐步缩小,骨质再生情况良好,颌面部外形改善,未出现神经及周围重要结构损伤症状,6月后囊肿面积平均缩小75.03%,与术前囊腔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有效率100%,Ⅱ期手术完成治疗;乙组A开窗减压或开髓引流组6月后有效率70.37%,大多采用二次手术治疗;乙组B一次手术切除治疗组囊腔愈合良好,6月后颌骨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率100%,与乙组A有显著差异(P<0.05).全部病例观察3至6年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对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小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最好选择一次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9.
黄衡宇  龙华  易婷婷  李鹂 《广西植物》2010,30(5):584-593
用石蜡切片法对獐牙菜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首次观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异型起源,属于腺质型绒毡层,药室内具有的退化绒毡层核是早期该层细胞有丝分裂凸入药室中央并原位退化形成的;中层细胞2层;药室内壁同表皮同时宿存,细胞柱状伸长,纤维状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主要为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和十字交叉形;成熟花粉多为2-细胞类型,偶见3-细胞型,具三萌发孔。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不同DNA序列对四数獐牙菜系统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扁蕾属植物为外类群,基于trnL-trnF序列、rpl16序列以及 ITS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对四数獐牙菜的系统位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在ITS系统发育树、trnL-trnF系统发育树和rpl16系统发育树中所用的种和数量有所不同,所得到的3种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也不一致,但四数獐牙菜的系统位置在3种系统发育树中的结果基本一致.在trnL-trnF系统发育树中,四数獐牙菜与花锚属的H.elliptica、H.brevicornis和H.weddelliana形成了一个单系群;而在ITS和rpl16系统发育树中,四数獐牙菜与歧散獐牙菜先聚在一起,再与花锚属的植物聚为一支支持率较高的单系支.研究表明,四数獐牙菜与Anagalidium属的歧散獐牙菜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花锚属的植物,而与獐牙菜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本实验系统发育的结果支持将四数獐牙菜从獐牙菜属中分出而归入Anagalidium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