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某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同时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时间均为8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的评分来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比较两组降压疗效、HAMD评分、HAM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降压总有效率94.5%(52/55),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67.3%(37/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52,P=0.013);研究组治疗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10.5±0.6)分、(11.9±1.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8±0.4)分、(31.2±0.7)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3,10.628,P=0.025,0.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23,11.628,P=0.023,0.016);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92,P=0.072)。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2.
荒漠沙蒿根围AM真菌和DSE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在内蒙古黑城子北、多伦县城东和正蓝旗元上都遗址3个样地分别从0-10 cm、10-20 cm、20-30cm、30-40 cm和40-50 cm 5个土层采集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和根样,系统研究了沙蒿根围AM真菌和DSE(Dark septate endophytes)的空间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蒿根系能被AM真菌高度侵染形成典型的I-型(Intermediate type)丛枝菌根,并发育形成泡囊和丛枝结构, 并与DSE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样地生态条件和采样深度对AM真菌分布和活动有显著影响。黑城子样地孢子密度最高,元上都样地泡囊定殖率最高,不同样地间丛枝、菌丝、总定殖率和DSE定殖率无显著差异。孢子密度峰值出现在0-10cm表层土,并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泡囊定殖率峰值出现在10-20cm土层;AM真菌其他结构定殖率及DSE定殖率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或变化无规律。孢子密度与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无显著相关性,与各土壤因子极显著正相关。泡囊定殖率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极显著负相关,与酸性磷酸酶显著负相关。菌丝定殖率、总定殖率及DSE定殖率与各土壤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碱解N和有机C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P与碱性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与脲酶显著正相关。对沙蒿根系AM真菌和DSE真菌分布和定殖规律的研究,可进一步明确AM真菌和DSE的生态功能,为利用菌根生物技术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记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的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平背叶蜂亚科Allantinae 1新种:贺兰山曲叶蜂Emphytus helanshanicus Wei,Li & Xiao,sp.nov.,该种与亚美曲叶蜂E.nigrotibialis Rohwer,191 1最近似,但前者后...  相似文献   
34.
利用易错PCR技术对黏质沙雷氏菌脂肪酶基因LipA进行定向进化,经过筛选最终获得一个比活力比野生酶提高了425 U/mg的突变体ep1,测序分析ep1有5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与野生酶相比ep1的最适pH值由原来的8.5降低为7.5,Tm值提高3℃,Km值由原来的40 mg/mL降低为12.5 mg/mL.对其三维结构进行分析,推测酶学性质的改变可能与处在活性中心右前方双螺旋发卡结构上的158A、和处在下部β卷曲折叠拐角处的S375G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多重干预RAAS对大鼠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室重构及血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缩窄大鼠腹主动脉法建立慢性压力负荷致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选6周龄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5只),B组(手术模型组)、C组(卡托普利组)、D组(卡托普利+缬沙坦组)、E组(卡托普利+缬沙坦+螺内酯组),另随机抽取5只同龄雌性SD大鼠假手术作为对照(A组)。给药8周后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各项参数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ALDO浓度,并生化检测血钾水平。结果腹主动脉结扎后第9周,与A组比较,B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与体重比(LVM/BW)均显著提高(P<0.05);C、D、E组与B组相比,LVM,LVM/BW下降显著(P<0.05)。各药物干预组(C、D、E)血浆AngⅡ,ALDO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以联合应用螺内酯组明显。各药物干预组与A组和B组相比较,血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卡托普利、缬沙坦及螺内酯多重干预RAAS能明显改善大鼠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室重构,对血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6.
探究稻曲病菌(Ustiloginoidea virens(Cooke) Takahashi)厚垣孢子壁黑色素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以HCl为提取剂的酸提法和以NaOH为提取剂的碱提法,对该病菌黑色和黄色2种厚垣孢子壁的黑色素进行提取,用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以NaOH作提取剂为佳,其提取黑色素效果最佳的组合条件为3 mol/L NaOH、2 mol/L HC 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3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兔抗鼠抗体研究了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M1受体在柄袋沙蠋(Arenicola brasiliensis)胚胎和幼虫的分布.结果表明,ACNE及M1受体在柄袋沙蠋胚胎和幼虫中分布非常广泛,从未受精卵开始,直至研究的5刚毛节幼虫均有分布,但不同发育阶段分布的情况不同.卵裂期主要分布于细胞膜...  相似文献   
38.
一种改进的沙蒿总R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沙蒿总RNA提取的方法。此方法有效地克服了沙蒿中富含的多糖类物质———沙蒿胶对总RNA提取的干扰。运用此方法所提取的RNA纯度高 ,完整性较好 ,可满足多数分子生物学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9.
副沙鳅属的多变量形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副沙鳅属Parabotia的外部形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在27个测量性状的第1、第2主成分散布图上显示,副沙鳅属的外部形态存在着3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种组:即点面副沙鳅,双斑副沙鳅、武昌副沙鳅和花斑副沙鳅,漓江副沙鳅和小副沙鳅3个种组.主成分负荷值还进一步表明,6种副沙鳅属外部度量性状的差异有多元化的倾向.结合定性特征的观察确定了副沙鳅属6个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 artemisiae Chou et Hua是危害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籽蒿A. sphaerocephala Krasch的重要钻蛀性害虫, 以幼虫蛀食根部, 导致寄主植物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为有效控制其危害, 我们对该虫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宁夏, 该虫2年发生1代, 以幼虫在被害油蒿根部越冬; 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从受害根部钻出, 在周围的沙土里结茧化蛹, 蛹期平均19.5±3.5 d; 成虫始见于6月初, 终见于8月末, 期间经历3次羽化高峰, 分别为6, 7, 8月的上旬。成虫羽化主要在14:00-17:00, 整个过程持续30~45 min; 羽化当日即可交配, 交配时间为20:00-21:00, 高峰期为20:30左右; 雄虫有2次交尾现象。雄虫寿命2~3 d, 雌虫寿命1~3 d, 极少4 d。雌雄性比约为1∶2.16。卵初见于6月中旬, 初孵幼虫初见于6月下旬。幼虫常单独危害, 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 蛀食坑道不规则。5-9月, 油蒿受害率为11%~44%, 平均24%, 株虫口密度为0.13头/株。幼虫对油蒿的树龄和地径有较明显的选择性, 主要危害1~4年生、 地径16~34 mm的油蒿。沙蒿木蠹蛾生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