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细菌在抗菌药选择性压力下产生耐药性并可传代,通过质粒和整合子等可移动基因元件将耐药基因在相同或不同种属中广泛传播,导致细菌多重耐药,并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水环境日益成为庞大的耐药基因库,为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提供获得大量耐药基因的机会,若多重耐药菌再次侵入人体,可能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2.
近年,水生态景观的建设性破坏现象与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协调水生态景观复杂系统中并存的水利安全、生态安全和景观需求引发了业界的广泛思考。从水环境特点及其评价因子入手,提出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起水景观物理形态与其内在生态特征的动态关系,并通过设计—分析—评价—再设计的循环设计路径,实现多方案比选,提高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进一步促进其多目标融合。结合2个实践案例,对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流程和工具予以阐释,为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国际痕迹学界盼望已久的国际性学术刊物《Ichnos》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90年7月,在纽约创刊。两主编分别由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地质系教授S.George Pemberton和美国乔治亚大学地质系教授Robert,W.Freg担任,另有11个国家的15位知名痕迹学者任副主编。痕迹学研究自A.Seilacher 1967年提出海相沉积痕迹相模式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研究者和关注者来自地学和生物学的许多分枝,如古生物学、古生态学、沉积学、海洋学、古地理学、环境生态学等。据痕迹学通讯(Ichnology Newsletter)1990年统计,总人数已达669人,遍布42个国家。  相似文献   
34.
不同pH值对三角帆蚌珍珠质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邱安东  石安静 《动物学报》1999,45(4):361-370
运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5种pH水环境(pH5、6、7、8、9)对三角帆砷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中性水环境中,贝体能积极地从外界水环境中吸收钙,并能旺盛地合成和分泌贝壳珍珠层及珍珠有机基质前体物质,持续的酸性水环境导致贝体的钙严重丢失,并引起珍珠质分泌细胞对有机基质前体物质的合成和分泌能力减弱,持续的碱性水环境虽能导致贝体对钙的积累,但珍珠质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珍  相似文献   
35.
刘杰  李蕾  王莹莹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2100-2111
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及现有检测方法的限制,自然界中大部分细菌不能被传统微生物工具所观察,这类微小细菌被称之为"看不见的主体(Unseen majority,USM)",在大多数天然水环境中营养物浓度较低,微小细菌(USM)占有主导优势,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是,微小细菌对传统富营养培养基比较敏感,且生物体积微小(小于0.1μm3),难以被传统培养基所检测分离,人们对其认识仍然很局限。总结关于微小细菌的一些特性概念,概括微小细菌的检测和培养方法及在水环境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讨论其生态作用及应用,最后对微小细菌的生理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6.
随着气候温暖化问题日益突出,维持全球碳平衡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超过地球表面70%的水环境中,生物有机碳循环是所有元素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环。噬菌体的分布十分广泛,且含量丰富,其丰度可达106~108/mL,仅海洋噬菌体的总量即可达1030个。噬菌体在维持生物有机碳循环中贡献巨大,据估算经由海洋病毒完成的可溶性有机碳就达到全球碳循环的26%。主要针对噬菌体在海洋、湖泊、冰尘穴及湿地有机碳循环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7.
地海捞针     
正层层叠叠的地层就像是厚厚的书卷,沉积了地球亿万年来沧海桑田的历程,化石正是这部书卷中的独特文字。古生物学家的任务就是解读这些由化石所书写的地层,讲述地球的历史与故事。如何了解地球的过去?最简单的解读就是,如果在某地区发现了某种海洋生物的化石(比如某种贝壳),就可以因此而推断出该地区曾经是海洋。但是,古  相似文献   
38.
水环境细菌16S rND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细菌16S核菌体RNA基因(r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描述了水环境细菌群落结构。从环境水样中直接分离DNA,以细菌特异的引物扩增16S rDNA。构建质粒文库,随机分离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获得16S rDNA基因型,用基因型的种类及频率描述特定水体生境的细菌群落结构,该方法在分析水体隐含遗传多样性、揭示污染的生物学效应和评价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徐斌  杨悦锁  王咏  张刚  范伟  路莹  高翠萍 《生态学杂志》2017,28(8):2714-2722
生态工程是改善河流水质的重要手段,利用数学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水环境治理和预测生态修复工程效益.本文根据实际河流资料,应用WASP水质模型进行建模和验证,模拟和评估了河流的主要化学参数,进而研究了人工湿地和曝气复氧对河流水质的生态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WASP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水质数据拟合良好,可以对不同生态修复情景方案进行预测分析.合理减排、人工湿地、曝气复氧均可以降低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有效改善水质.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增加曝气复氧装置,将进一步提升河流水体的生态修复效率.以吉林省伊通河曝气条件下的人工湿地工程为例,分析了其生态修复效率.结果表明: 夏季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可能的原因为夏季气温较高,水体中的微生物活性较强.本研究对于污染河流环境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和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置扦插法、纱布包裹法、布袋覆土法3种种植方式,研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在静态水环境下和水体受到持续扰动的动态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种植方式下苦草的生长差异明显。在苦草形态特征方面,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苦草的平均株高和叶宽明显高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但是其分株数和平均根长小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在苦草的生物量和地下与地上部分之比方面,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苦草的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明显大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但是其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小于其他2种方法;在苦草叶片叶绿素a含量方面,布袋覆土法明显高于扦插法和纱布包裹法。动静态水环境只对苦草的分株数有显著差异,静态水环境下分株数大于动态水环境,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静态水环境和不同种植方式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布袋覆土法种植方式下单株苦草生长最好;静态水环境下生长的苦草株高、叶宽和生物量等指标均优于动态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