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作者描述了分布在保山、施甸、宁蒗和永胜等地的滇西北地区的化石苔藓动物共18属32种.其中包括10个新种,它们是:Helopora ninglongensis sp.nov.,H.hastifera sp.nov.,Rhabdomeson pristinus sp.nov.,Streblascopora quadriata sp.nov.,Fenestella shidianensis sp.nov.,Semicoscinium eifelia sp.nov. Minilys petalina sp.nov.,Fistulipora turbalis sp.nov.,Leptotrypa adhaerens sp.nov.和L.lamellata sp.nov..这些苔藓动物的时代主要是巴什基尔期、艾菲尔期,其次是埃姆斯期、吉维特期、亚丁斯克期和罗德-沃德期.滇西北横断山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东、冈瓦纳古陆北缘陆棚区,形成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区.艾菲尔期早期的苔藓动物群与我国北方地槽区的关系密切,经过法门期、杜内期,到巴什基尔期,而且范围扩大至我国西藏区以及特提斯区北、中、南三个分区、美洲区、俄罗斯地台区,并可持续至中二叠世的罗德-沃德期("茅口期"),但与我国华南区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2.
张勇  岳海涛  刘振亚  李丽萍  田昆  郑秋竹  张昆 《生态学报》2020,40(18):6427-6433
草本沼泽是横断山区重要的湿地类型,为探明横断山区草本沼泽湿地水体中总氮、硝氮和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于2014—2017年在横断山区对典型草本沼泽湿地开展水样采集和分析工作,同时收集降水量、地表大气温度、水温、水深、人口数量、GDP、家畜数量等环境数据。结果表明:1)横断山区草本沼泽湿地水体中总氮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总氮含量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下降,水温是控制这种地带性特征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经度增加,水体中总氮含量也显著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是导致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2)横断山区沼泽湿地水体中硝氮和氨氮含量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随经度和纬度增加,沼泽湿地水体中硝氮含量逐渐增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深和水温;4)随经度增加,沼泽湿地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逐渐增加,但氨氮含量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趋加剧,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模式和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Canale and Henry,2010)。能量的获取与消耗是动物生存的关键,同时也是维持体重平衡的关键(Wang et al.,2003)。消化系统表型可塑性是动物个体的适应性特征,能帮助它们应对食物资源的变  相似文献   
34.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2002,24(3):273-288
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早第三纪)。古植物资料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新第三纪)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旱化。原来的暖湿植物区系在地中海地区逐步消失,而在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和东亚其他地区得以保存和发展,现代横断山及东喜马拉雅的亚热带森林即是其后裔。古近纪中期以后由于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却,气候变得干旱,原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取代。新近纪以后,旱生的现代地中海植物区系由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隆起而转向适应高山环境,逐步分化形成了现代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硬中高山栎林的起源;铁筷子属,绿绒蒿属,芒苞草属,假百合属及马桑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横断山间断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的体现;黄花木属,独一味属等众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后裔。这些代表类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的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区系以及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起源于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35.
横断山蕨类植物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6.
横断山地区植被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地区,大致处于25—32°N,96—102°E的范围,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势高耸,山川密集,南北纵贯,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达2000—3000米。自然景观从亚热带到永久积雪带都有分布,是世界上比较特殊的地区。植被分布的地带规律性如下: 1.植被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关系 按照植被垂直带谱中有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性铁杉混交林的存在,把整个地区划分为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北部青藏高寒高原植被区。 2.植被垂直分布与经向变化的关系 应用同纬度不同山地的植被垂直带结构、基带植被类型和区域性代表植物作比较,则横断山区植被有分别从东西两侧向腹地金沙江流域逐步早化的发展趋势。 3.山地植被的局部变化规律性 山地植被深受中小地形、坡度、坡向和土层厚薄程度与土壤基质等局部小环境的影响,其中尤以坡向变化最为突出,一般说,南部亚热带地区,以东西坡变化较明显,而北部高寒地区,又以南北坡分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37.
38.
我跑横断山那几年.爸爸已经90高龄.他天天自己“北京拨电话来询问我的行踪 .连犄角旮旯的小地名也不放过。可惜当时我并不理解。我所追踪的那片珍稀植物的避难所,那个被称为“地球表面最凶险的褶皱区”.正是长征中爸爸最难忘的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9.
川西北高原马麝(横断山亚种)的夏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洪茂  胡锦矗 《四川动物》2004,23(2):98-103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数量化理论处理分析数据,对川西北高原马麝(横断山亚种)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马麝(横断山亚种)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有植被类型、隐蔽条件、坡向和人为干扰,次要因子有食物丰盛度、坡度、坡位、水源和天敌干扰,其最适生境条件为隐蔽条件好、干扰少、主要位于阴坡的灌丛。  相似文献   
40.
横断山区被子植物染色体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断山区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染色体数目的研究对探讨植物区系起源和进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横断山区被子植物染色体数目报道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共有 42科 1 4 3属 51 8种被子植物有染色体数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