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无菌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添加TDZ(噻重氮苯基脲)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激素组合、叶片大小、暗培养时间对不定芽发生和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外植体芽诱导率差异显著,‘红天使’最高,达81.5%,‘汕农姑娘’等2个品种为0,‘满天红’等4个品种为9.2%~34.9%;添加TDZ芽诱导率显著高于6-BA;单独添加TDZ或6-BA芽诱导率显著高于NAA与TDZ或6-BA的组合。叶片越小不定芽诱导率越高;短时间暗处理有利于不定芽的发生。以1~2 cm长叶片为材料、15 d暗处理、在1/2 MS添加3 mg/L TDZ培养基中,‘红天使’的叶片外植体芽诱导率和平均不定芽数分别可达100.0%和18.2个。研究发现,在继代培养中TDZ对芽的伸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我国华东地区近18年头癣趋势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993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华东地区的头癣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946例头癣患者,男410例,女536例;年龄20d~93岁;784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白癣473例、黑癣216例、脓癣94例、黄癣1例.主要病原菌为羊毛状小孢子菌470株、紫色毛癣菌154株、断发毛癣菌81株.其中,培养出亲人性皮肤癣菌(紫色毛癣菌32例、断发毛癣菌12例、红色毛癣菌8例)的头癣患者与各种动物有密切接触史.本研究显示头癣发病率2001年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于2010年又出现新的上升趋势.结论 我国华东地区头癣患者中自癣发病率占首位,其主要致病菌为羊毛状小孢子菌.培养出亲人性皮肤癣菌的头癣患者与各种动物有密切接触,提示亲人性皮肤癣菌在人与动物之间有互相传染的现象.2010年新的上升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3.
无绿藻是一种直径约3 ~ 30 μm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表及体内,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目前主要通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无绿藻进行鉴定.现已发现无绿藻属包括五个种,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仅为中型无绿藻基因型2、小型无绿藻和P.blaschkeae,其致病机制可能与外伤和免疫力低下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无绿藻病被临床确诊.根据不同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对无绿藻病的治疗也有所区别.为了提高对无绿藻这一条件真菌及其致病性的认识,该文对其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致病性、临床表现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4.
孙强强  逯杨 《菌物学报》2018,37(10):1287-1298
白念珠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共生真菌,也是人类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浅表感染甚至威胁生命的系统性感染。白念珠菌具有很强的形态可塑性,而且这种形态可塑性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白念珠菌在侵染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酵母、假菌丝和真菌丝之间的形态转换。除此之外,white形态、opaque形态、gray形态和GUT细胞在宿主不同的部位具有生长繁殖优势。本文总结了白念珠菌各种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致病性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也简述了宿主环境因素调控这些形态的发生与转换的机理。  相似文献   
35.
男性尿道炎和包皮龟头炎致病真菌的分布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性念珠菌性尿道炎和包皮龟头炎的菌群分布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情况。方法菌株分离均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性病门诊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的61例患者。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采用CLSIM27-A2肉汤微量稀释法对61株临床分离念珠菌作了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特比萘芬6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对培养阳性的61例菌株,通过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鉴定系统作菌种鉴定,白念珠菌52例(85.2%),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2例,热带念珠菌2例,季也蒙念珠菌1例,克柔念珠菌1例。对52株白念珠菌的药敏试验显示氟康唑98.1%敏感,1.9%剂量依赖性敏感;氟胞嘧啶96.2%敏感,3.8%耐药;伊曲康唑44.2%敏感,40.5%剂量依赖性敏感,15.3%耐药;伏立康唑84.6%敏感,15.4%耐药;两性霉素B全部敏感;特比萘芬的MIC范围为1-64μg/ml,MIC50和MIC90皆为64μg/ml。结论在男性念珠菌性尿道炎和包皮龟头炎中,白念珠菌仍是第一位致病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氟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男性念珠菌性尿道炎均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6.
土壤有机质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受植被类型的影响,对环境温度也十分敏感。以江西省泰和县石溪退化红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将其土壤分别置于4种不同温度(5、15、25℃和35℃)条件下培养,采用碱液吸收法进行为期35 d的土壤碳矿化研究。在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林型土壤CO_2累计碳排放量大小顺序为:枫香马尾松木荷。在4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枫香林地土壤CO_2累计排放量最大,其次是马尾松林、木荷林,且不同森林类型土壤CO_2累计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P0.05)。在15℃、25℃和35℃条件下,不同林地土壤潜在碳排放量间无显著性差异。在15℃和25℃条件下,土壤碳排放量随土壤全碳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P0.05),全碳的极值点分别约为1.83%和1.89%。不同植被类型和培养温度对土壤碳矿化量有显著影响,说明植被类型和温度能够对土壤呼吸产生重要影响,且不同温度对土壤呼吸作用更显著(P0.000),但两因素间并无显著交互效应。在25℃时,不同林型土壤碳排放量随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表明土壤含水量并不是影响土壤碳排放量的调控因子。采用单库模式方程C_m=C_o(1-exp~(-kt))对土壤潜在碳排放进行模拟,得出不同温度不同林型土壤最大碳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不同林型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Q_(10)值范围为1.797—1.971,变化幅度较小,且不同林型土壤Q_(10)值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一结论为研究林型和温度对土壤碳矿化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重组毕赤酵母生产表达外源蛋白的过程中,一般在细胞达到高密度后开始启动甲醇诱导。也有报道指出,在较低细胞浓度下,启动甲醇诱导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发酵过程的溶解氧浓度,缓解毒副产物的积累,促进目标蛋白的表达。但是,该操作策略下,甲醇/能量调控机制不明,相关研究报道很少。文中以生产表达monellin(甜味蛋白)的重组毕赤酵母为模式菌株,通过在线分析计量甲醇消耗速率、CO2释放速率和O2摄取速率,探讨了不同细胞浓度下启动甲醇诱导和外源蛋白表达体系的甲醇/能量代谢模式。结果表明,在较低细胞浓度(50 g DCW/L)启动诱导并将温度控制在30℃,走向合成monellin前体物质途径的碳流最大(65%),且能与用于ATP再生的碳流形成最佳匹配;monellin的比合成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完全耦联,且耦联系数最大,比生长速率也较高;理论NADH(能量)利用效率η最高,η在甲醇诱导的绝大部分时段(89%)处于高水平(≥0.8),可以为monellin合成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该操作条件下,monellin浓度达到2.62 g/L的最高水平,是高细胞密度(100 g DCW/L)启动诱导策略下monellin浓度的2.5-4.9倍。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考察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效价检定用攻击菌在液氮中保存的稳定性,对液氮保存1~7年的4~9代百日咳攻击菌随机抽取7~11批次样品,采用LD50检测并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其样品的毒力变化。试验结果显示,4~9代的百日咳攻击菌液氮保存5年,毒力仍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05版)的要求;保存6年和7年,4~7代的百日咳攻击菌毒力仍符合上述要求,8、9代的攻击菌毒力的合格率分别为84%和40%。试验证实,无细胞百日咳效价检定用攻击菌液氮保存5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效价检定。  相似文献   
40.
研究不同粒径的氢氧化铝[Al(OH)3]对白喉类毒素的吸附效果,用于指导疫苗生产,提高疫苗质量。用透射电镜测得的不同粒径的Al(OH)3分别吸附白喉类毒素及用絮状单位测定法和疫苗效价测定法对其吸附效果作比较,并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粒径为210nm的Al(OH)3对白喉类毒素吸附效果及对白喉疫苗效力的免疫增强作用明显好于粒径600nm的Al(OH)3。实验证实,Al(OH)3佐剂的粒径大小与白喉类毒素的吸附效果及疫苗的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