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探讨过表达外源α2,3-唾液酸转移酶(ST3Gal Ⅰ)对乳腺癌MCF-7细胞粘 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构建pEGFP-N1-ST3Gal I真核表达载体.采用GenEscortTM Ⅱ包裹后转染MCF-7细胞. MCF-7细胞为3组:未转染组 (M)、转染空质粒组 (P) 和转染ST3Gal I组 (ST3); 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EGFP ST3Gal I的表达.采用 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分析转染后MCF-7细胞ST3Gal Ⅰ基因mRNA水平和 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ST3Gal Ⅰ下游产物细胞表面α2,3-唾液酸含量;采用细胞粘附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与基质胶Matrigel粘附、迁移和侵袭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荧光显微镜下P组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 布,而ST3组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RT-PCR与Western印迹也证实了外源 ST3Gal Ⅰ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其下游产物细胞表面 α2,3-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M、P组相比,ST3组表现为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利用转染技术可明显提高外源ST3Gal Ⅰ在MCF -7细胞表达,明显增加MCF-7细胞与胞外基质(ECM)粘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形成肿瘤入侵表型,将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人工面神经技术”以恢复单侧周围性面瘫兔的眼轮匝肌闭眼功能,为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方法:制备单侧周围性面瘫兔,建立健侧眼轮匝肌肌电信号采集、中枢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患侧电流刺激眼轮匝肌系统。当健侧眼轮匝肌采集的肌电信号经信号识别、提取以及电脑分析判断,符合其闭眼刺激阈值时,即对人工电刺激器发出指令,由刺激电极直接作用于惠侧眼轮匝肌,引起眼睑完全闭合。结果:以最小电流刺激患侧眼轮匝肌,引起眼睑完全闭合。刺激方式为正负矩形波,电流强度为0.30~0.50mA。结论:利用可植入式微机电技术,在单侧周围性面瘫模型建立“人工面神经反射弧”,恢复患侧眼轮匝肌闭眼收缩,可维持双侧闭眼功能的对称性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33.
低温胁迫对苜蓿幼苗存活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秋眠级为2级至9级的11个苜蓿品种,每品种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研究低温胁迫和苜蓿品种对幼苗存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和苜蓿品种对幼苗存活率、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均极显著,而且二者对它们的互作效应也极显著。子叶期幼苗在-7.5℃下处理12 h,存活率仅为3.26%。幼苗在-5℃下处理12 h,存活率为54.73%,但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质膜相对透性和根系活力极显著提高;每天把幼苗置于-5℃下2 h至3 h锻炼7天,幼苗存活率可提高到95%以上,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和质膜相对透性均极显著提高。结果表明:4级至9级品种的存活率极显著低于2级至3级的品种;6级至9级品种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质膜相对透性极著显低于2级至3级的品种。  相似文献   
34.
斜方肌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斜方肌、菱形肌的解剖学研究,了解其血供特点,为临床应用该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界成年男尸30具、60侧,观察和测量斜方肌、菱形肌的血供来源、经行及分支分布。临床应用该组织瓣5例。结果:斜方肌接受双重血供,其上3/5至2/3接受颈横动脉血供,下2/5至1/3和菱形肌主要接受肩胛背动脉血供。用低位斜方肌和菱形肌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组织缺损5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斜方肌、菱形肌的血供可靠,血管分支分布较恒定,血管蒂长,是修复颅枕部、项部、侧颅底、颅颌颈组织缺损理想的肌皮瓣。  相似文献   
35.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山羊精子发生不同阶段各级生精细胞显微、超微结构及山羊精子分化成熟过程。结果表明:山羊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变态精子阶段发育成成熟的精子。精原细胞期核呈椭圆形,染色质凝集成团分布于核质中,线粒体开始出现;精母细胞期有高尔基体分布;精子细胞经过核质浓缩、线粒体迁移等过程发育成成熟精子,成熟的山羊精子头部细长,核质高度浓缩,中段膨大,线粒体丰富。线粒体、中心粒对精子变态发生起重要作用,同时观察到头部与中段脱落的畸形精子。  相似文献   
36.
研究肾小球裂隙膜的主要成分nephrin分子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及不同转运途径对nephrin磷酸化的影响.分别应用笼型蛋白介导的内吞(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和脂筏介导的内吞(raft-mediated endocytosis,RME)标记物转铁蛋白和霍乱毒素B亚基对nephrin的内吞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应用两种内吞途径阻断物EPS15Δ和Dyn2aK44A,研究阻断nephrin的内吞途径对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nephrin通过笼型蛋白和脂筏介导的两种内吞途径以不同速率进行内吞;与Src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Fyn共表达时,细胞内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被增强,而在Src家族激酶抑制剂PP2的作用下,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被减弱,表明nephrin的磷酸化过程是Fyn依赖的;内吞20min时,笼型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的特异性阻断物EPS15Δ降低了nephrin磷酸化水平、笼型蛋白和脂筏介导的内吞途径的通用抑制剂Dyn2aK44A则增加了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综上结果表明:单独阻断脂筏介导的内吞可引起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脂筏介导的内吞对nephrin磷酸化过程起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37.
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测定及其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组成及其一天内早、中、晚的差异,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天从其花朵中共鉴定出62种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酯类、醇类物质,且不同时间其成分差异显著,如早、中、晚3个时间段,β-蒎烯相对含量分别为1.93%、1.69%、8.81%,顺式-β-罗勒烯分别为28.22%、4.35%、16.47%。3-蒈烯(3.45%)、异丁子香酚(0.21%)等只在早上检出;月桂烯(0.38%)、伞花烃(2.46%)等只在晚上检出;芳樟醇、金合欢烯等在早上和午间两个时间段相对含量较高,而在晚上却未检测出。从植物VOCs角度结合其日变化动态,为大花栀子园林配置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竹杉混交林土壤总有机碳及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总有机碳及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均高于毛竹纯林,SOC、MBC、HWC、WSOC和ROC平均储量分别是毛竹纯林的1.20、1.74、1.35、1.15和1.27倍,0~20 cm土层是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分布区;不同形式有机碳储量季节动态存在差异,表现为SOC以1月最高,10月最低,MBC 7月最高,1月份最低,ROC10月最高,4月最低,1月WSOC储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竹杉混交林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储量所占比例均高于毛竹纯林,土壤碳库稳定性较差,土壤ROC储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大,MBC次之,WSOC较低,HWC最低,分别为18.85% ~ 19.93%、0.34%~0.49%、0.24%~0.25%和0.19%~0.22%;SOC与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均呈正相关,ROC与MBC、HWC,MBC与HWC,HWC与WSOC的正相关关系也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获得中国地鼠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线粒体疾病模型提供分子数据.方法 参照近缘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27对特异引物,采用TD-PCR及测序技术获得了中国地鼠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其基因组特点和各基因的定位.还结合GenBank中已发表的其他5种啮齿类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探讨啮齿类动物不同科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 中国地鼠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 283 bp,碱基组成为33.53%A、30.50%T、12.98%G、22.80%C,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基因控制区.中国地鼠和金黄地鼠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中国地鼠线粒体基因组各基因长度、位置与典型的啮齿类动物相似,其编码蛋白质区域和rRNA基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显示线粒体基因组在进化上十分保守.5种动物的分子系统进化树与传统分类地位一致.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所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周内在本中心接受肾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60天内均出现发热、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相似症状;综合骨髓穿刺、ELISA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M等方法诊断为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等综合治疗后,4例患者病情均明显缓解。结论:(1)贫血是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人微小病毒B19的典型临床症状;(2)PCR检测和/或ELISA方法,结合骨髓穿刺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可诊断人微小病毒感染;(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肾移植术后人微小病毒B19感染导致PRCA的首选治疗方法,病情反复时,再次应用仍然有效。同时予以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等综合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