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吕哲敏  李志  李京京  代润润 《生态学报》2016,36(20):6618-6627
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变暖背景下,需要对该区水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影响评估。区域气候模式可提供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数据,但模式的模拟精度直接影响评估结果。为此利用ERA40再分析数据作为边界条件驱动PRECIS,从降水频率、降水量和极端事件3个方面,评估了PRECIS对黄土高原1960—2000年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PRECIS能够模拟出各要素东南-西北方向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还可模拟出整体的时间变化趋势,其中对非汛期的模拟较好,而汛期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等被严重高估;并且涉及干旱的指标普遍偏低;还发现对于极端降水事件模式对强度指标的模拟能力优于频率指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订正方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于气候变化水文效应评估。  相似文献   
32.
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已在世界上形成了代际优势。产业集群是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组织的主要形式。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模式的四大核心特征是,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是前提,风险投资网络是关键,新创企业是首要,龙头企业是支柱。这些集群依托巨额的联邦基础研发投入、及时规范的立法、实力超群的资本市场和竞合充分的产业氛围等国家竞争优势,已经为美国今后继续确保生物技术产业的代际优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随着化石燃料的逐年减少,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研究近年来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充分利用可再生生物质为发展经济的生物燃料生产工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与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相比,生物丁醇更具有优越性,以可再生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发酵生产丁醇在近年来被广泛的研究。对于利用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生产丁醇,需要解决原料的选择、产品收率低、抑制物对生产菌株毒性等问题。本文对以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生物丁醇发酵过程中的原料预处理、抑制物对丁醇生产菌的影响,以及水解液的脱毒和耐抑制物菌株的选育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丁醇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4.
菊科紫菀属密毛系(Aster Series Vestiti Ling)含3个物种:密毛紫菀(A.vestitus Franch.)、灰枝紫菀(A.poliothamnus Diels)和西固紫菀(A.sikuensis W.W.Smith et Farr.),新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密毛系是否单系提出质疑。该文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紫菀属密毛系3种植物4个居群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3种植物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18=14m+4sm(2SAT);密毛紫菀居群2个的核型属于1A型,灰枝紫菀和西固紫菀为2A型。密毛紫菀和西固紫菀的核型资料为首次报道。灰枝紫菀的染色体数目、基数和不对称性等核型资料与先前唯一的相关报道结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2,核型公式2n=2x=32=26sm+6st,属4A型,染色体中未发现随体)迥然不同。3种植物的核型结果不支持保留密毛系,而核型不对称性类型支持该实验室先前提出的亚属划分。3种植物随体的大小属于紫菀亚族型,这支持欧亚紫菀属与北美紫菀类没有密切亲缘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能量胫骨干骨折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MIPPO组(34例)和对照组(23例)。MIPPO组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85.29%(29/34),对照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69.57%(16/23);MIPPO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IPPO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骨恢复畸形等并发症,其中MIPPO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1%(4/23),MIPPO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干骨折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处于性腺不同发育阶段斜带石斑鱼垂体的EST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带石斑鱼是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先雌后雄的天然性反转现象。垂体是调节生长和生殖等生理过程的重要内分泌器官。构建了斜带石斑鱼分别处于卵巢发育起始和性反转后期的垂体SMARTcDNA的质粒文库,并通过测序分别筛选到232个和258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将所得EST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处于卵巢发育起始和性反转后期斜带石斑鱼垂体EST中,激素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40.5%和34.9%。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这两个性腺发育时期斜带石斑鱼垂体EST中各种激素相对表达丰度,表明生长/催乳激素家族(GH、PRL和SL)和阿黑皮素原(POMC)表达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α亚基(GTHα)表达水平急剧上升,促滤泡激素β亚基(FSHβ)、促黄体激素β亚基(LHβ)表达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37.
为进一步探究鱼类性别决定的相关机理, 增加对鱼类性控基因表达和功能的认识, 克隆斑马鱼fem-1c 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研究采用RACE-PCR方法从斑马鱼卵巢组织cDNA中克隆了fem-1c的cDNA全长序列, 其大小为2701 bp, 编码61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 斑马鱼FEM-1C蛋白包含9个ANK结构域、2个TPR结构域和2个低复杂性区域, 与其他脊椎动物的FEM-1C蛋白序列保守性较高。脊椎动物的fem-1c与tmed7、trim36等邻近的45个基因具有保守的同线性关系。半定量RT-PCR实验结果显示斑马鱼fem-1c在受精后17d开始表达, 并特异地表达于成体卵巢组织中。RNA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fem-1c基因mRNA定位于卵巢组织的Ⅰ期和Ⅱ期卵母细胞胞质中。fem-1c的时空表达特征暗示其在斑马鱼卵巢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研究采用常规测量法和解剖法, 并结合CT透视, 比较分析了异育银鲫主养品种“中科3号”(A+系)和候选新品系F系的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 6月龄和18月龄异育银鲫F系平均总肌间骨数分别为71.8±2.9和83.3±1.4, 均极显著少于相应月龄银鲫A+系总肌间骨数目(78.6±3.9和87.0±1.5)(P<0.01)。并统计了2个品系的每一肌节的平均肌间骨数目, 6月龄和18月龄异育银鲫F系的每一肌节的平均肌间骨数目极显著少于相应月龄银鲫A+系(P<0.01)。银鲫A+系和F系均有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 没有椎体小骨。6月龄和18月龄银鲫F系髓弓小骨的平均数目为48.2±1.1和55.8±0.52, 均极显著少于相应月龄银鲫A+系的髓弓小骨(53.7±1.6和58.7±0.5)(P<0.01)。异育银鲫两个品系的脉弓小骨数目差异不显著; 2个品系均具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的肌间骨, 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数量多且形状复杂。随着月龄的增长, 2个品系具有的总肌间骨数目以及复杂肌间骨数目均增加。6月龄和18月龄银鲫F系躯轴上肌节间的复杂“Y”形髓弓小骨数目均比相应月龄的银鲫A+系少, 而简单的“I”形髓弓小骨数目比相应月龄的A+系多, 表现出一种有利于食用的优势。研究结果为异育银鲫候选新品系F系提供了一个品质评价指标, 同时也为后续进行异育银鲫肌间骨遗传改良提供了形态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9.
研究以银鲫为材料, 根据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卵母细胞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 GV)边移程度及剥离GV中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的凝集状态, 将银鲫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分为GV0、GV1、GV2和GV3四个时期; 并进一步比较了分别处于这4个时期银鲫卵母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的成熟率、卵裂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 GV1期之后的卵母细胞均可有效进行体外诱导成熟, 可正常受精发育, 由于GV1期卵母细胞有较长时间用于显微操作, 因此GV1期卵母细胞被选为进行体外诱导的最早时期的卵母细胞。以GV1期卵母细胞为研究材料, 摸索了银鲫卵母细胞体外诱导成熟的适宜条件: 取GV1期的Ⅳ时相卵母细胞, 放置于pH 8.5、加有1 μg/mL孕酮激素(17α, 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 DHP)的格氏平衡盐溶液(Gey’s balanced salt solution, GBSS)中, 在23℃培养箱中体外诱导12h后, 将滤泡膜剥离后再进行人工体外授精, 其所获胚胎的孵化率可达55.5%。此外, 将体外转录合成的带GFP标签的h2af1o mRNA注射到GV1期卵母细胞, 发现经显微操作和体外诱导后不仅可以通过GFP绿色荧光信号活体观察GVBD、受精、卵裂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 而且诱导成熟的卵子仍可正常受精和胚胎发育。研究建立的银鲫卵母细胞体外诱导成熟技术为银鲫和其他鱼类卵母细胞发育过程研究及其相关基因和细胞显微操作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