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盐胁迫对不同种源麻栎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5 个不同盐浓度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山东费县、安徽滁州和四川万源3个种源地麻栎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个种源的麻栎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净光合速率(Pn)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叶绿素a在山东种源中降幅最大,下降了21.5%~36.1%,四川种源降幅最小,在3.5%~19.8%之间.所有种源对照组的Pn均成“单峰”曲线,未出现“午休”现象;高盐浓度处理下则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经通径分析,Pn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和叶温的影响,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强是次要因子.不同种源对照处理的麻栎叶片光合特征受原种源地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麻栎的耐盐胁迫能力大小为:四川万源种源>安徽滁州种源>山东费县种源.  相似文献   
32.
柽柳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五层细胞组成,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两层中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2)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形成的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型;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几乎完全同步。(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4)柽柳为三心皮构成的单室复子房,每子房具有10~20个胚珠,基底胎座,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1+3排列的4个大孢子, 4个大孢子全部参与胚囊的形成。(5)胚囊发育为贝母型,反足细胞在胚囊成熟时充分发育。(6)同一朵花中,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后期当花粉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33.
本文报道了木脂素研究的新进展,着重介绍了木脂素在被子植物中的分布及其在药学和化学分类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诱导残败花梗上的休眠芽萌发,以萌发的幼叶和去茎尖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 Bl.)的无菌繁殖体系,并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组成.诱导休眠芽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不加任何激素的MS0培养基;原球茎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3.0 mg·L-1 6-BA 0.5 mg·L-1 ZT 30 mg·L-1柠檬酸和MS 5.0 mg·L-1 6-BA 30 mg·L-1柠檬酸 30%椰乳(CM),其中茎段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叶片,诱导率达95%;诱导无菌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4 MS 1.0 mg·L-1 6-BA 0.1 mg·L-1 NAA,生根率可达79%.  相似文献   
35.
以普通小麦'扬麦12号'(Triticum aestivum 'Yangmai 12') 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遮光处理对不同生育期小麦生物量分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拔节期到完熟期,在不同遮光条件下(对照:相对透光率为100%;T1:相对透光率约为80%;T2:相对透光率约为60%;T3:相对透光率约为20%),小麦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全株干质量随着发育期的延续总体呈增加趋势.遮光处理使小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质量较对照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遮光对地上部分干质量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分,并且根冠比随遮光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从开花期开始,各个生育期T3处理组小麦的根冠比均为最大,对照组小麦的根冠比均为最小.'扬麦12号'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异速生长关系为简单的线性异速生长模型,遮光后小麦的异速性减小,按小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间的异速性由大至小依次排序为对照组、T1处理组、T2处理组、T3处理组.从抽穗期到乳熟期,对照及各处理组小麦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或乳熟期)最高;在不同的生育期,不同遮光处理对小麦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各遮光处理组小麦的叶绿素a/b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6.
对淮南市污染区(矿区)和对照区(相对清洁区)空气中TSP、PM10-100、PM5-10、PM2.5-5和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对TSP中Cd、Cr、Cu、Ni、Pb和Zn的质量浓度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Ait.)Willd.〕叶片中Cd、Cr、Cu、Ni、Pb和Zn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二球悬铃木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和各类空气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0 d采样期内,空气颗粒物日均质量浓度和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均呈波动的变化趋势,其中污染区空气中TSP和PM2.5的日均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区,污染区PM10-100、PM5-10和PM2.5-5日均质量浓度总体上低于对照区;污染区空气TSP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区,污染区二球悬铃木叶片中的Cd、Cr、Cu、Ni和Zn含量均高于对照区但Pb含量低于对照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区二球悬铃木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空气TSP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多数呈正相关,叶片中重金属含量与空气中PM2.5日均质量浓度也均呈正相关,其中叶片中Cd含量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南矿区,可将二球悬铃木叶片中的重金属含量作为空气PM2.5污染状况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7.
浙北安吉龙王山维管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浙江北部安吉龙王山共有维管植物1308种、6亚种、81变种。区系成分以温带属为主,占6030%;种在国内以长江以南的分布类型为主,占5223%。从区系成分、优势科属、生活型等方面看,龙王山维管植物区系与天目山、黄山有密切联系。首次记录了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在浙江分布。文中还就华中植物区系通过大别山向华东迁移以及区系研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武夷山保存了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研究,对支撑武夷山生态保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对按照美国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热带森林研究中心调查技术规范建立的甜槠常绿阔叶林样地进行了首轮复查,并从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胸径等方面分析了其群落动态。结果表明:2016年的乔木个体为25科44属88种,较2011年增加了2科2属7种。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及其优势程度变化不大,在重要值大于1的21个常见树种中,10个树种的重要值增高,11个降低。甜槠仍为建群种,其重要值略下降。乔木个体增加到3888个,年死亡率为1.31%,年补员率为2.98%。43个树种出现死亡,46个出现补员。4个常见树种的种群数量下降,16个上升。群落的平均胸径从4.82 cm增大为4.89 cm,5个常见树种的平均胸径下降,16个上升。死亡个体的平均胸径为4.47 cm,补员个体为1.67 cm。甜槠仍然将在乔木层,马银花和鹿角杜鹃在亚乔木层保持优势地位。在短期内群落结构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但黄绒润楠、厚皮香等阴生树种和中性树种优势度的增加可能预示群落将向中生群落(顶级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39.
张开梅  沈羽  刘颖  方炎明 《广西植物》2016,36(4):419-424
蕨类植物配子体为单倍体,结构简单,独立于孢子体生活,在研究其对环境的响应以及揭示其机理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该研究从我国和国际两个分支出发,梳理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相关的文献资料,透视了蕨类配子体的发育和生理生态前沿科学和研究动态。在发育部分以研究进展为主要内容,国内研究以传统植物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形态和发育的观察为主,而国外学者更关注于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传统学科中的运用,如X光透射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生理生态部分分为光合与呼吸作用、土壤逆境的响应、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化感物质的响应4个板块。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发现蕨类配子体会在光强的变化下产生自我保护机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质是配子体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指标。在土壤逆境的响应研究中,对砷有超富集作用的蜈蚣草配子体和耐高盐的铁角蕨配子体是配子体研究中较为突出的材料。荷兰地区广泛存在的耳蕨属蕨类,哥斯达黎加热带雨林的20种蕨类植物及水生蕨类槐叶萍,成为了证明配子体成活率和温度之间重要关系的实验例证。在化感作用研究中,主要通过紫茎泽兰根、茎和叶水提液对扇蕨等4种蕨类配子体的作用,证明了入侵植物对于蕨类植物配子体生长发育具有危害作用。在美国佛罗里达的一类爬树蕨也发现了同样的入侵植物现象。此外,还对几个新兴技术在配子体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已有技术进行了描述。该研究以多个角度介绍了国内外配子体的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0.
柽柳胚和胚乳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胚发育属茄型,其基细胞先行纵裂。胚柄基部发育迅速,具吸器作用,球形胚期胚柄最为发达,其细胞质丰富,贮藏淀粉类物质,至晚心形胚期胚柄依然存在。助细胞被受精产生多胚现象。胚乳发育属核型,初生胚乳核常常晚于合子分裂,胚乳核的分裂速度慢于胚体细胞的分裂速度。当胚乳游离核为 32个时,以自由生长细胞壁的方式进行胚乳细胞化。胚乳细胞进一步增殖极少。珠心细胞只有两层,细胞核大,胞质丰富,内含贮藏物质,至心形胚期逐渐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