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自从1925年 Schryver & Buston 首次从蛋白水解物中分离出 Thr 以来,对 Thr的研究和开发一直在进行之中。目前 L-Thr可作为食品强化剂、动物饲料添加剂和氨基酸输液的必要组份,被称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生产开始于前体转换法,随后采用了营养缺陷型菌株直接发酵法生产,结构类似物抗性菌株的应用,使苏氨酸生产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以黄色短杆菌 BBM21直接发酵,可积累 Thr18mg/l,以醋酸为原料,一株谷氨酸棒杆菌最高可积累 Thr25mg/l。目前发达国家的兴趣正转向基因工程菌,但工业化实施,条件较苛刻。  相似文献   
32.
【目的】获得葡萄糖酸氧化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 CGMCC 1.637)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研究其酶学性质及碳源特别是D-阿拉伯醇和木糖醇对该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已报道序列的木糖醇脱氢酶的保守区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根据获得的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克隆目的基因的5’和3’片段,将所获得的片段拼接,获得完整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通过构建工程菌获得重组蛋白,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重组酶的活性。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培养G.oxydans CGMCC 1.637,并测定其破胞上清液木糖醇脱氢酶氧化木糖醇的活性;用不同碳源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转化木酮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糖醇的产量。【结果】获得一个新的798bp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所编码的木糖醇脱氢酶含265个氨基酸,属于短链脱氢酶家族。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木糖醇脱氢酶催化木糖醇氧化的最适合条件为35℃、pH 10.0,最高活性为23.27 U/mg,催化木酮糖还原为木糖醇的最适条件为30℃、pH 6.0。最高活性为255.55 U/mg;该木糖醇脱氢酶的对木糖醇的Km和Vmax分别为78.97 mmol/L和40.17 U/mg。碳源诱导实验表明,d-山梨醇对G.oxydans CGMCC 1.637木糖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葡萄糖、果糖、木糖、木糖醇、D-阿拉伯醇对木糖醇脱氢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转化实验中,用d-甘露糖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的转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碳源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的转化能力,其中,用阿拉伯醇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的转化能力最低,仅为对照的35%。【结论】克隆自G.oxydans CGMCC 1.637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是一个新的基因,用阿拉伯醇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破胞液木糖醇脱氢酶活性低;且阿拉伯醇对G.oxydans CGMCC 1.637木酮糖的还原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产唾液酸酶微生物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的神经节苷脂为唯一C源,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以多唾液酸神经节苷脂为底物,转化生成GM1的产唾液酸酶微生物,经鉴定为溶黄嘌呤厄菌(Oerskovia xanthineolytica)。利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溶黄嘌呤厄菌产生唾液酸酶的条件进行优化,酶活提高了4.89倍。利用优化后培养条件,以神经节苷脂混合体为底物,经过微生物生物转化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的含量从10%提高到83.7%。  相似文献   
34.
刺槐家庭新成员——四倍体刺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倍体刺槐系我国于1995年从韩国山林厅林木育种研究所引进的刺槐新品种。分为速生用 材型和饲料型两种。速生用材型刺槐与普通刺槐相似,但速生性更为明显,扦插苗当年可达高度3m,地径3.5c m;栽植3年树高5m,胸径6cm。饲料型刺槐无刺,呈灌木状,主干不明显,叶子大小为普通刺槐的2倍以上,叶肉肥厚,复叶的干重及单株叶的总干重均为普通刺槐的1.5倍以上,粗蛋白为普通饲料型刺槐的118%,粗脂肪为其126%,灰分含量为其180%。刺槐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有一定的抗旱、耐烟、耐瘠薄、耐盐碱能力。同时根蘖性强 ,具有根瘤,可以固定大…  相似文献   
35.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实测数据,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分析了甘肃省5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刺槐、杨树、油松/华山松、落叶松及云杉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储量,并估算了乔木层固碳潜力.结果表明: 5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和总碳储量分别为139.65 t·hm-2和85.78 Tg,不同人工林类型之间差异较大.不同龄组间碳密度表现为近熟林(250.70 t·hm-2)最大,其次是成熟林(175.97 t·hm-2)和中龄林(156.92 t·hm-2),幼龄林(117.56 t·hm-2)最低.碳储量表现为幼龄林(45.47 Tg)>中龄林(19.54 Tg)>成熟林(11.84 Tg)>近熟林(8.93 Tg),幼中龄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75.9%.5种典型人工林乔木层现实固碳潜力合计为7.27 Tg,刺槐林(2.49 Tg)和杨树林(2.10 Tg)最大;各龄组中,幼龄林现实固碳潜力最大(3.78 Tg),其次是中龄林(2.04 Tg),近熟林最小(0.45 Tg).5种典型人工林乔木层最大固碳潜力达27.55 Tg,表现为刺槐林(9.42 Tg)>落叶松林(6.22 Tg)≈云杉林(6.36 Tg)>杨树林(3.18 Tg)>油松/华山松林(2.37 Tg);其中,幼、中龄林最大固碳潜力分别为18.48和6.89 Tg,占总最大固碳潜力的92%.  相似文献   
3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近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中呈现基因扩增或受体蛋白高表达。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术后复发风险高、生存期短。曲妥珠单抗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特异性抑制剂[1],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曲妥珠单抗分子靶向治疗相比于传统的化疗,具有特异性较强,毒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它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自然疾病进程,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研究、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灵芝胞外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批发酵研究了灵芝(Ganoderma lucidum)胞外多糖的合成特性,结果表明Ganodermalucidum多糖合成和菌体生长呈部分生长关联型。菌体干重、胞外多糖分别达到15.56g·L-1、3.02g·L-1,胞外多糖对细胞干重得率系数(Yp/x)为0.19。根据分批发酵试验结果采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类似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灵芝生长、胞外多糖以及葡萄糖底物消耗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同时在初始葡萄糖变化较大范围内,试验数据与模型预测值进行了比较拟合,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表现出很好的适用性。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对指导灵芝胞外多糖的发酵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8.
基于自稀疏理论的杉木人工林密度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量化林分密度是精准林业实现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用于杉木人工林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基于同一套数据构建3个林分密度指标,根据这些指标的理论分析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选优。理论上,Reneike林分密度指数(SDI)和Curtis相对密度(RD)可互相转换,SDI可作为Nilson密度(SD)指标的特例;杉木人工林分的实证结果表明,SD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优于传统的SDI和RD密度,更能反映林分的生长规律;而且具有与立地质量不相关的比较优势。Nilson密度指标可用来模拟和预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和收获。  相似文献   
39.
干旱胁迫对油松和侧柏水分运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娟娟  李吉跃  张建国 《生态学报》2010,30(9):2507-2514
通过采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5年生苗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在不同干旱胁迫时期的水力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增加,不同分枝级和茎段所在区域的导水率损失(PLC)增加,比导率(Ks)减少。油松和侧柏在0级,1级和2级分枝级的发生栓塞的水势阈值分别为-0.55、-0.49、-0.43和-0.90、-0.78、-0.74MPa。随着相对分枝级的增加,油松和侧柏的水势阈值增大,栓塞脆弱性变大。非限速区PLC大而Ks小,限速区PLC小而Ks大。油松和侧柏相对分枝级和茎段所在区域的栓塞脆弱性大小为2级1级0级,限速区非限速区,且油松大于侧柏。油松和侧柏在不同干旱胁迫,不同相对分枝级,不同茎段所在区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由水势降低而引起的栓塞变化。其采取的生态策略包括:保持较高的水分安全性;减轻安全性而对有效性的折衷;同时降低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不终止任何生产力或树高的组织生长所需水的限制。  相似文献   
40.
岳军伟  关晋宏  邓磊  张建国  李国庆  杜盛 《生态学报》2018,38(21):7790-7800
云杉是甘肃亚高山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其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动态变化和分配格局有利于评价云杉人工造林后的生态恢复效果。以甘南、定西地区不同林龄(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共设置16块调查样地。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其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结果显示:云杉林乔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相对稳定,氮含量则与器官类型有密切关系;同一土层不同龄级的土壤碳、氮含量无明显差异。从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到草本层碳氮含量比值依次减小,土壤层碳氮含量比值最低。该地区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氮储量分别为257. 75—430.23 t/hm~2和20.50—29.88 t/hm~2。随着林龄的增加,植被层碳、氮储量增加显著,分别从15.5 t/hm~2和0.24 t/hm~2增加到143.51 t/hm~2和1.65 t/hm~2。土壤层(0—100 cm)碳、氮储量分别为242.23—367.79 t/hm~2和20.26—29.58 t/hm~2,在整个生态系统各龄级中所占比例均超过60%和90%。生态系统和土壤层(0—100 cm)碳、氮储量在不同龄级间无显著差异。生态系统中土壤层、乔木层及灌、草、枯落物层的碳储量比例分别为85.72%、13.44%和0.84%,氮储量比例分别为97.60%、2.08%和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